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观察论文_汤银燕

汤银燕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 210017

【摘 要】目的:探究采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失眠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采取归脾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91%(30/3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2.73%(24/3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5.15%(5/33),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的36.36%(12/33),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采用中药归脾汤加味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归脾汤加味;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523-02

失眠是一种常见疾病,虽然其不是急危重症,但是失眠症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1]。有大部分顽固性失眠患者需要依靠安眠药来保证其睡眠,但是长期使用安眠药会出现医源性疾病[2]。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失眠患者66例,对比采用艾司唑仑和归脾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门诊心脾两虚失眠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患者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为(44.5±2.6)岁;患者病程为0.9-16年,平均病程为(4.1±1.6)年。观察组男22例,女11例;患者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为(46.3±2.9)岁;患者病程为0.8-17年,平均病程为(4.4±1.2)年。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艾司唑仑治疗,给予患者艾司唑仑(生产厂商: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32020699)1mg 睡前服用,1次/d,7d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归脾汤加味治疗。药方如下:珍珠母、夜交藤各30g,黄芪20g,炒白芍15g,炒枣仁、茯神各15g,炒白术、石菖蒲、当归、郁金、远志各8g,甘草、木香以及五味子各6g,大枣3枚。7d为一个疗程,总共治疗3个疗程。对于血虚偏盛型患者需要加用龙眼肉、阿胶、熟地各19g;对于痰热偏盛患者加用竹茹14g,陈皮9g,黄连6g;对于肝火偏盛患者需要加用柴胡、龙胆草9g;对于阴虚火旺患者需要加用阿胶、柏子仁各14g;对于心虚胆怯患者需要加用煅龙骨30g、太子参14g。

1.3 临床疗效 治愈[3]:患者在治疗后失眠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精力充足,夜晚睡眠质量显著提高;显效:在治疗后患者的失眠症状基本消失,夜晚睡眠基本正常,有精力,但是偶尔也会出现疲劳感;有效:患者在治疗后,失眠症状有显著减轻,精力较差,失眠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效:患者在治疗后,失眠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加重,日常无精力。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15.15%(5/33),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的36.36%(12/33),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失眠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经常不能够获得正常的睡眠,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严重不足[4]。症状较轻的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症状较重的患者会出现昼夜不寐、时睡时醒或睡醒后不能再寐的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并且对其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在中医理论中失眠的主要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感多为热病的一种症状,内伤主要有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5]。心脾两虚型失眠主要是因为患者气血不足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而损伤心脾。

归脾汤的药方中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茯神具有渗湿、健脾以及宁心的作用了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排除毒素的作用;枣仁起到滋养心肝、安神的功效;人参起到大补元气、固脱生津的作用[6]。主要联合运用可有效起到养心舒脾的功效。而在药方中加生姜和大枣能够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归脾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取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归脾汤在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治疗中可心脾同治,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采用中药归脾汤加味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易琰斐.归脾汤加减配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01):16.

[2]张昊旻,吴九如,王中男.归脾熟眠汤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3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14,55(16):1390-1392.

[3]吴海燕.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J].中医研究,2014,27(04): 51-52.

[4]张海杰,董胜莲.独立学院大学生失眠现状及其中医证型分布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09):7-9.

[5]丁倩.中药穴位贴敷结合高位足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J].光明中医,2014,29(04): 840-841.

[6]陈聪,宋咏梅.基于现代中医医案的失眠辨证规律分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03): 6-8.

论文作者:汤银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观察论文_汤银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