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工作策略论文_匡华平

中学生德育工作策略论文_匡华平

湖南省凤凰县高级中学 416200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变化最快、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项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想工作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还要常抓不懈,讲究方法,灵活多样,要结合学生思想动态做到及时且耐心,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使学生的思想能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一、体现时代精神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尚未成熟。因此,教师应加以正确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炎黄子孙都应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自己国家的命运,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狠抓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课题。学习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建立起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学习近代的民族屈辱历史,树立起民族自强的决心和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中国经济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正奔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雄伟目标而行进。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把握好时代的脉搏,正确引导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我们作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

二、把握规律性

美国教育家M·L·比格在《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一文中提到:“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另一教育家)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这就强调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必须要掌握思想工作中的可循的规律。最为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理特性和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一些传播学规律。

关于学生的心理特性,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信·三十三》有过极为精辟的论述:“教育者应该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语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外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就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求广大的教师队伍要认真学习并研究青少年中学生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心理特性,同时施以有效的教导和指引。

三、坚持经常性和连贯性

思想工作必须有一定的连贯性,要常抓不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之中。要经常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此为基础有的放矢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学生逐步地社会化的每一个过程中, 学生的行为表现会受到影响。因此,有怎样的社会,也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文化,也就有怎样的次级文化。我们的社会,尤其媒体及商业活动,处处充满了一些不良示范,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学生而言,容易受到蛊惑;而新来文化与原来学得的文化未必相容,导致角色混淆,价值观益加模糊。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必须时刻跟进学生的思想状况,坚持学生思想工作的连贯性。

四、联系实际,把握时效性

在及时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后,还要经常进行指引和疏导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目标。在以正面典型人物为学习榜样的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事新闻时间进行负面典型的 批判式教育。譬如在马加爵事件发生之后,可以以此为反面教材,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压力,积极调整心态,与同学和老师之间建立良好和谐、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下,出现了一群有别于传统思维、行为的“新新人类”。他们特异的穿着打扮与崇拜明星偶像的心态,转移了他们对学业的注意力。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新新人类对物不珍惜,对人不关怀的冷漠感,使老师往往无能为力。就此问题,首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好这一类学生的思想工作;另外也应该让学生们懂得个性张扬并不是错误的事情,但是凡事有度,不应该伤害到他人,更不应该耽误学业。

五、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学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应该是关于“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最早出处了。教师不要以为自己是成年人,就以自己的经验否定学生的思维模式或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抱着谦虚的胸怀更能够取得成就。用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说法就是:“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摘自《叶圣陶教育书简》)。”教师与学生之间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但是人格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只有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达到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的确信,如果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感过程,认识的程度也与情感有关。

论文作者:匡华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中学生德育工作策略论文_匡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