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政策匹配_国民收入论文

论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政策配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政策论文,集约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对集约型经济增长目标、双层压力和国际收支平衡都加以了模型化,并与模型相结合详尽地论证了如何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配套实现集约型增长目标、缓解失业和通胀的双层压力、提高国际收支的平衡能力。

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实现的,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配套是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条件之一。本文首先阐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目标、条件和政策配套思路,然后较为详尽地论证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目标和条件的具体政策配套。具体分六个问题进行论证。

一 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相对于数量型经济增长方式而言的,是一种追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规模经济、效益水平的增长方式。其含义是实现国民收入的流量均衡和存量均衡;流量均衡是指国民收入的总供求基本相等和结构合理化,存量均衡是指劳动力和资本的充分利用。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要受到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的制约。本处所设计的经济增长模型充分考察到政府政策的介入。

(一)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目标

1、流量均衡,即国民收入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在一定的时期内基本相等(本文不讨论结构合理化问题)。用公式可以表示为C+I+G+X+CI=C+S+T+M+CO,其中C、I、G、X、CI、S、T、M、CO分别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资本输入、储蓄、税收、进口、资本输出。

(二)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

二 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政策逻辑

根据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给集约型经济增长规定下列步骤:

第一步:明确规定经济增长是经济政策的第一位的目标。尽管党中央、国务院明确1996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是实现“发展是硬道理”的主要手段,也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唯一手段。所以在理论上经济增长是经济政策的第一位目标。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才能通过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国民收入的总供给、总需求均衡和资本、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国民收入总供求的均衡包括流量均衡和存量的均衡。流量均衡即为国民收入增量的均衡;存量均衡为资本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若国民收入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即Y=f(L,K),则ЭY/ЭK和ЭY/ЭL不能大于0,即劳动力的边际国民收入和资本的边际国民收入都不能大于0,所以存量均衡的条件在于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国民收入均等于0。

第二步:政策制定者考虑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流量均衡。若C+I+G+X+CI大于或者小于C+S+T+M+CO,则流量均衡需要政府政策的介入才能使二边基本相等。流量均衡的目标是国民收入总供给基本等于总需求的瓦尔拉斯均衡,而不是总供给长期大于总需求的需求约束型经济和总供给长期小于总需求的资源约束型经济。

三 集约型经济增长流量均衡的政策配套

(一) 决定流量均衡的因素

我国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是一种国内外市场不断接轨和融合的经济,既要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又要实现投资的自由化。所以影响到流量均衡的因素不仅包括国内经济因素,而且包括国际经济因素,概括起来分别为消费、储蓄、投资、税收、政府购买、进口、出口、资本流入、资本输出,前五者为国内经济因素,后四者为国际经济因素。九者的综合决定了流量的均衡。只有在

C+I+G+X+CI=C+S+T+M+CO时才能实现流量的均衡。前者大于后者,或者前者小于后者都需要政府利用财政、货币、收入、产业等政策调节九因素,最终使二者相等。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决定的因素,调控消费的关键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大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主要是由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的(投资项目还要考虑到预期利润的大小)。储蓄有多少可以转化为投资取决于投资形式机制。储蓄和投资的主体都可以划分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主体结构中,储蓄的主体是个人,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在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间接融资占了主导地位,但目前国有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差,所以,我国要通过政府政策减少和规范间接融资,鼓励直接融资。财政的收支即税收和政府购买也会影响到国民收入的总供求,也是一种直接调控国民收入总供求的因素。进出口的大小根据约翰逊公式总体上说是由价格、收入、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等决定的。国际资本的流动即资本的输入和输出是由资本利润率和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的。这些都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加以调控。

(二) 注入和漏出

九因素对国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只有注入因素才对国民收入扩张起着倍乘作用,漏出因素对国民收入起着收缩作用。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资本输出对国民经济取扩张作用,储蓄、税收、进口、资本输出对国民经济起收缩作用。从供给的角度消费是收缩,但从需求的角度则起扩张作用。对国民经济起扩张作用的因素统称注入;对国民收入起收缩作用的因素统称漏出。注入和漏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简单乘数和超乘数原理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边际投资倾向和边际税收倾向等。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影响到注入和漏出的大小及传递机制。

四 为满足的政策配套问题

当n+λ不等于(s-a+b)/v时,有两种情况存在,一是n+λ-(s-a+b)/v>0,二是n+λ-(s-a+b)/v<0。在模型中有n、λ、s、v、a、b等6个工具变量,其中n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很短的时间如一年它是很难控制的,但从长期来说通过计划生育政策是可以控制的,通过经济增长和人们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是可以得到部分自然抑制的。

(一) 当

1、当n+λ-(s-a+b)/v的差距很大时,由于n、λ、s、v、a、b的变化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即使采取政策也很难达到两边相等,此时集约型经济的增长速度由最大限度的决定或劳动力部分闲置。这时要通过政策提高S和b,降低v和a。

2、(n+λ)-(s-a+b)/v的差距不是很大,在一定的限度内是可以通过政策的介入而使二者相等的。政策介入的思路一是提高(s-a+b)/v,二是降低n+λ,三是双管齐下,即降低n+λ,又提高(s-a+b)/v。由于λ表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降低λ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集约型经济增长要求。所以此模型的关键因素在于提高(s-a+b)/v,而提高的关键在于提高s和b,降低a和v。

(1)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从长期来说,可以通过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自然抑制n,但在短期内也可以通过非经济的或带有一定经济的政策手段降低n。具体的非经济手段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包括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普及避孕工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带有行政性质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广大的农村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

(2)增加储蓄s。增大储蓄s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在财政政策上要做到降低所得税的税率和提高税收起征点的基数。在货币政策上要吸引人们储蓄,必须提高利息率和调整保值补贴率,要求打破人们现有的现期消费和延期消费的均衡机制。利息提高不但会扩大银行的间接融资的能力,而且会降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价格,从而刺激居民直接投资有价证券的愿望,即有利于企业能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利息率的提高对于投资的抑制作用。市场利息率的提高实际上是企业投资的标准资产利润率提高,标准投资回收期缩短,从而企业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内部收益率或边际资本效率提高,这样会减少企业的投资机会。

(3)减低资本产量比率。资本产量比率也叫资本系数,从理论上说有两种趋势。一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资本系数也随生产单位产品的所用资本增加而提高,二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所用资本的有效管理而使资本系数不断降低,当然这个降低是有限度的。南韩的资本系数在最低时达到了2,我国一般为4,我国若达到南韩的最低水平时则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提高一倍,所以在我国提高资本系数,从而充分利用资本和劳动力是大有可为的。影响资本系数的因素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降低v的关键是调整经济结构,尤其产业结构。国家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地选择主导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的能力。产业结构政策的实现有赖于产业组织政策的配合,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是保证有效竞争的实现。微观上要降低v,一是强化投资项目建设前的评估工作,保证投资项目经济上可行、技术上可靠、环境上有所改善,即保证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限度的社会经济效益,二是强化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的动力,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现代产权市场、企业家市场等。

(4)降低a和提高b。a是净出口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一个相对数量,出口作为一种需求会扩张国民收入,进口因为要支付外汇会减少国民收入,进出口规模越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目前我国的进出口总额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3,1995年已达到2800亿美元,这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s一定的条件下,过度出口,造成a过大,也会使我国的投资品市场求大于供,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压力,此时为了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需要降低a,甚至为负数。b为资本的净输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是最短缺的生产要素,利用外资是解决我国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采取的鼓励外商投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投资不断增长,近十年内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平均每年39.7%的高速增长,1993年达到260亿美元。而我国的对外投资却较小,到1993年年底,我国共批准非贸易海外企业1658家,投资总额为36.94亿美元,中方投资16.87亿美元;贸易性海外企业1138家,中方投资2.87亿美元,总计为19.74亿美元。所以我国的资本输出相对于资本输入来说是相当小的,由此b在我国是占有比重的,估计在0.05点左右,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和经济的集约型发展。增加b的办法就是增加资本输入,减少资本输出。不过,我们对资本输出、企业跨国经营还是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1)在n、v、a、b一定条件下降低s的政策。s的降低同s的提高一样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具体手段有:

1)提高税率;

2)降低征税基数;

3)发行政府短期或长期债券以筹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新产业开发和改造传统产业;

4)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和商业银行贷款的利息率,这样会降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利息率;

5)降低银行存款的准备金,形成较大的派生存款扩张机制,由此造成信贷资金新的供求均衡机制,以便降低利息率;

6)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进各类债券,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最终降低利息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相互影响的,必须相互配合,为了降低s,财政政策的目标在于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货币政策的目标在于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息率。

(2)提高λ的政策。劳动效率的提高虽是生产单位产品所占用和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不断减少,但关键在人,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凝结了技术的人对集约型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是越来越大的。为了充分地发挥劳动力的作用,一是正确的执行按劳分配的政策,“劳”不但包括凝结劳动和潜在劳动,而且要区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解决脑体倒挂的问题。二是要形成劳动力市场,要允许劳动力尤其是技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这是对稀缺资源的一种有效配置。三是劳动力的价值要资本化。现代公司组织是一种资本的组合,劳动力虽是一种生产要素,但被排斥于资本之外,劳动力的价值尤其是优秀劳动力的价值要资本化,真正形成人的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

(3)提高a的政策。在(X-M)/Y中要提高a的主要手段是调节出口和进口,即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或者双管齐下,具体机制就是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税收、价格、进出口商品结构等。

(4)降低b的政策。在中要降低b的主要手段是调节资本的输入和输出,在资本过剩的条件下,要鼓励资本输出,使资本输出大于资本输入,即b为负数,这样会降低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企业跨国经营具有客观的必然性。跨国经营必然带来企业跨国直接和间接投资的发展。

我国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情况是值,即要提高s和b,降低a和v。

五 为摆脱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矛盾的政策配套

(一)最优选择及困难

策在菲利普斯曲线上降低d。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降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它收入增长速度。收入政策虽可以使d降低或者维持不平,但由于劳动者自主权意识的增加和“货币幻觉”的消灭,因此从长期来说,d是不大好控制的,尤其是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缺乏监督的存在。所以利用收入政策在短期内促进经济的稳定即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是可能的,但从长期说d不能始终低于λ和物价上升率,从而最优的经济是较难长期实现的。

(二)存在一定的失业率

如果我们将现状看成是无法控制的给定条件,即通过政策的介入无法使经济摆脱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矛盾,并且象德国一样把的正失业率。此时是选择非最优的增长率,以继续保持紧缩性经济增长。

(三)摆脱两难的政策选择

六 集约型经济增长不受国际收支平衡限制的政策配套

则经济增长没有受到国际收支平衡的限制。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经济增长要受到国际收支平衡的限制(二者相等的情况是很少的,并且是相当偶然的)。在后种情况下,我们有两种选择。一是消极选择,认为国际收支约束条件是纯粹给定条件,无法通过经济政策而有所改变,从而我们满足次优,紧缩经济,使的控制而提高国际收支平衡所容忍的经济增长的顶点。我国应该选择后者。下面将分别具体讨论这种选择的政策配套。

(一)通过出口振兴政策提高

为外国从中国进口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为了振兴出口,提高,首先要从国外居民的需求出发,调整产品出口结构,一方面要出口收入弹性值较大的商品,另一方面也要出口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其次要提高本国对此产品的生产能力。这两点都可以归纳为从国际商品贸易的动态变化态势中寻求在国际贸易总值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产品,然后国家根据其特点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确定为国家的主导产业,并且要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带动其它产业包括传统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

当然国家通过补贴降低关税等办法也可促进产品的出口。

(二)用进口替代政策降低ε

ε为中国从国外进口产品的收入弹性值。进口替代既可以作为一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考虑,又可以作为一种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战术进行考虑。本处是从后一角度进行考虑的。进口替代和降低主要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的。关税壁垒是我国提高某种产品的价格,从而使外国产品在价格竞争上处于不利地位,关税壁垒是与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原则相违背的,况且别国也可以报复的手段从而减少我国商品的出口。所以关税壁垒要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实现进口替代的主要手段是援引国际贸易惯例和实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如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进口卫生和质量检查等。我们认为从战术上要实现进口替代和降低ε,我国要实行一定程度的关税壁垒政策。

(三)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在国家间汇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若一个国家维持其价格稳定,在其它国家发生一定通货膨胀率的条件下,可以降低本国产品的外币价格,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四)汇率贬值

降低汇率有利于贬值国的出口,不利于外国向本国的进口,但要符合二个条件:一是国外居民对此种产品有较高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也应大于1;二是本国对此种商品的出口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否则,货币贬值会恶化这个国家的国际收支。

(五)减少外汇储备

从公式中很明显可以看到,降低g可以提高国际收支平衡对经济增长的限制顶点,实现存量和流量的均衡。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尽量的利用外资,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外汇储备,把闲置的资产变成活动的资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保持一定的外汇储备是合理的,但不能过大;过大是与利用外资相悖的,是一种对外汇资源的浪费行为。

总之,通过以上集约型增长模型和政策配套思路的分析,我国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实现要提高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能力,降低通货膨胀和正失业率的约束。这有赖于政府的介入,尤其是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口政策、投资政策、科技政策等的有效配合。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政策匹配_国民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