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分析教育模式初探_教育论文

儿童行为分析教育模式初探_教育论文

幼儿行为分析教育模式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行为分析教育模式是以行为主义理论、J·洛克、E·L·桑代克、B·F·斯金纳和A·班杜拉等人的心理学、教育学思想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又称为教育训练理论,它认为早期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技能、知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教给儿童。为此,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材料和正确行为的范例。

幼儿行为分析教育模式的具体内容是:

(一)教育目标。行为分析教育模式把幼儿培养成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者,注重对幼儿学习任务的分析和程序的设计,努力满足社会的知识、技能和发展的需要视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具体目标是:①幼儿的行为。这主要是指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如幼儿能主动参与各种活动,正确地判断事物,控制自己的剩余精力,忘掉自己的失败,有信心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能和同伴分享成果,友好合作,主动帮助同伴;积极表现自己,正确回答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迅速地、轻松地投入一项新的、不熟悉的活动。②教师的行为。这主要是指对教师行为、教育技巧、责任心、情感和性格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教育者在上述几个方面必须达到能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所能接受的程度,具有组织各种能使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的能力。行为分析教育模式还要求教师必须设计每月活动计划,并注意逐步提高目标的水平,即由初级的近期目标到中级的中期目标再到高级的远期目标,从而使幼儿的行为能力不断提高。总的说来,行为分析教育模式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幼儿行为的良性发展,其中行为主义对教师行为的要求也是服从于服务于前者的。

(二)行为测量。行为分析教育模式认为,在此之前的教育理论很多,尽管它们都有许多长处,但也有致命的缺陷,就是这些理论更多的是注重幼儿行为质的规定性(这当然是必要的),忽视了对幼儿行为的定量分析。因而,在许多情况下,教育效果的好坏是难以衡量和确知的,这样也就难以真正使教育目标明确化,无法反映实现目标的层次和水平。而行为测量即通过对教育对象的行为进行全方位和跟踪性的观察、测试,就可以准确地掌握幼儿行为的前后变化过程。这被行为主义者看成是检测教育目标是否完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行为主义教育家对行为测量方法有独自的理解:一指行为测量方法的多样性。这是指行为测量方法的丰富多彩的特性,即泛指能测量幼儿行为的一切有效方法,其中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观察、记录;二是行为测量方法的时间性,即对幼儿行为进行周记录和学年记录,并将周记录和学年记录结合起来,考察幼儿行为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三是行为测量方法的空间性,即这种测量立足于教室、室外、幼儿的集体活动、家庭等几个空间点,并对幼儿在这几个空间点的行为表现实行综合测量;四是行为测量的反复性。行为分析模式认为对幼儿施行的测量要反复地经常地进行,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和测量幼儿行为的变化过程,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五是行为测量方法具有功效性,它既可以作到教育者能亲自观察和记录,又可以使幼儿及家长共同测量幼儿行为的变化与发展过程,这会使师生双方受益无穷。

(三)行为刺激。行为分析教育模式鉴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认为企图依靠幼儿自己产生出的行为全部具有良好性质是愚蠢的。作为教育者,全部教育行为不能坐等幼儿良好行为的发生,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而应当通过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动材料等,主动地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映,从而抑制不良行为的萌发,张扬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这种行为刺激的内容和特点是:①刺激物的多样性。行为主义教育者将引发正当行为,又能增加这种行为出现机率的物体看作是刺激物。这主要是指教师、幼儿、教育材料、成绩报告单等,这样也就产生了刺激物的多元性质,即教师的刺激、幼儿的自我刺激、教育材料的刺激以及成绩报告单的刺激。如教师的刺激包括教师发出指令、提出建议、提供帮助、寻问问题、给予示落、设置榜样、营造氛围等;②刺激的强化性。这种强化是指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巩固机制,进一步确保刺激成果。具体说来,这种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对幼儿的每一点滴进步都要予以肯定和强化,如果教师不及时地给予强化,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那么这种良好行为的萌芽,就会枯萎、消失;强化要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的刺激对象,采取不同的强化刺激手段;当最初的刺激目的完成后,教师应逐步提高刺激层次,提高强化的要求,从而使幼儿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得到新的发展。③刺激的有效性。行为主义本身就特别讲究实效性,这也体现在它的教育理论中。它认为,教师对幼儿的刺激未必都起作用,因而未起作用的刺激就是失败的刺激和不被提倡的刺激。为此,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方法使刺激能使幼儿作出被强化的反应,才能使刺激变为有效。这就要求教师的刺激要简明扼要,清楚易懂,易于被幼儿所接受;同时要使刺激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增加刺激的次数,提高教师刺激质量。

(四)行为纠正。行为分析教育模式宣称,幼儿的行为事实上并不总表现为良好行为,这些非良好行为又会直接影响到良好行为的发生和保持,为此,教育者必须通过使用行为纠正的技巧,强化期望的行为,否定非期望的行为。行为纠正需要遵循几个程序:①行为观察。观察儿童的行为,记录他们的破坏性及非破坏性行为,并寻找行为出现的条件,这会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幼儿的破坏性行为为什么发生和经常何时发生。②行业评价。教师利用持续观察和记录的材料,对幼儿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修改不良行为,张扬良好行为的发生。同时,行为分析教育模式也告诫教师在进行幼儿破坏性行为纠正时,应避免惩罚性行为。因为,惩罚是消极的,它的积极影响十分有限。第一,使用惩罚经常压制了期望的行为。如果一个儿童因为在班里说话而受到惩罚,他也许由此不愿讲话了,他的交流技能将减退;第二,惩罚也许导致儿童完全回避某种处境,在学校被惩罚的儿童,也许回避学校,不愿意学习;第三,惩罚可能会使非期望行为增加,被惩罚的行为经常比原来更强烈的形式重新出现。

行为分析教育模式注意对幼儿行为的定量分析,是较为符合幼儿教育特点的教育尝试;它注意用发展的过程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幼儿行为变化和发展,有利于教师正确地把握幼儿发展的基本轨迹,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它的基本教育方法,如行为测量、行为刺激、行为纠正等独树一帜,既有操作性,又有功效性,是幼教工作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教育模式。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地研究和借鉴幼儿教育的行为分析模式,以服务于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

标签:;  ;  ;  

儿童行为分析教育模式初探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