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针灸辨证施治论文_商志丰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辨证施治论文_商志丰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中人民医院 165036

摘要:三叉神经痛又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所以老年患者居多。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三叉神经痛 又称痛性抽搐。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本病发作突然,疼痛呈放射性电击样,每次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后自行缓解,但常连续反复发作。发病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多为单侧发病,极少双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所以老年患者居多。三叉神经痛相当于中医学的“头风”、“面痛”等。

1.诊断要点

1.1.临床表现

1.1.1.面部三又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突发性电击样针刺、刀割或烧灼样剧痛,历时约几秒至十几秒,多不超过1~2分钟。疼痛可长期固定在某一支,亦可两支同时受累。初期发作次数较少,之后发作次数增多。重者每分钟发作数次,一日内连续发作几十次。[1]

1.1.2.上唇外侧、额、口角、舌处存在着“触发点”,即这些部位稍被触动便可突然发作。严重患者在洗脸、刷牙、说话、咀嚼、吞咽时就可引起发作。[2]

1.2.辅助检查

无特异性检查项目。

2.治 疗

2.1.常用穴位

鱼腰、四白、夹承浆、迎香、外关、下关、听会、率谷、头维、合谷、后溪、太冲、内庭、太溪等。[3]

2 .2.精选对穴

鱼腰配四白。鱼腰为经外奇穴,具有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四白为足阳明胃经穴,可以散风明目,疏通足阳明经络,使之气血畅通,故病可愈。[4]

鱼腰、四白、夹承浆等穴位应根据疼痛的部位灵活选用,同时配用合谷、后溪等穴位。如眉弓及前额痛,则选用阳白、鱼腰、眉冲和合谷、后溪、内关穴;如面颊部疼痛,则选用四白、颧髂、上关和合谷、后溪、内关穴;如果下颌部疼痛,则选用下关、承浆、颊车和合谷、后溪、内关穴;如果疼痛的部位比较广泛。则要相应的扩大联合选穴的范围。患侧取穴为主,辅以健侧少量取穴。[5]

2.3.应用技法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毫针刺鱼腰穴直刺 O.2寸,四白穴针尖向下刺0.8寸,用泻法,每日1次,留针30~40分钟,lO次为l疗程。

2.4.配方理论

中医学虽无三叉神经痛之病名,但在历代文献中有“齿痛”、“颧骨痛”、“面痛”、“偏头痛”等类似本病的论述。如清代陈士铎在《辨证录》中说:“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左或痛在右,百药治之罔效,此症得之郁气不宣,有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络,遂致中半边头痛也……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郁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乎……”。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说:查患者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时犯时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愈等。不仅描述了本病的表现,而且指出治疗原则和方法。中医以为本病多为风寒或风热之邪袭于阳明、少阳经脉,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气痹阻而致面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如《张氏医通》云:“面痛……不能张口言语,手触之即痛,此是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血凝滞而不行。”[6]

2.5.转归及预后 面痛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疾病,针刺与刺络拔罐配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其转归如下:

1.发病早期,邪浅病轻,经过治疗可望痊愈。

2.迁延日久,邪深病重,缠绵难愈,针刺治疗可望好转,但疗程长。

3.本证发作时痛势剧烈,痛如刀割,故影响人体正常的饮食起居,久则致气血逆乱,脏腑失调,变生他证。

2.6.预防与调护

1.避免六淫侵袭及七情所伤。

2.饮食宜忌辛辣刺激之物。

2.7.临证提要 面痛为临床常见病,疑难病,针灸与刺络拔罐相结合疗效肯定。但是,针刺手法是疗效的关键。以疏解三阳经脉、通络止痛为治则。

3.按语评说

三叉神经末梢纤维分为三支,所选用的第一组至第三组穴位就分别位于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三叉神经的支配区内。第一组至第三组穴位的选用,应根据三叉神经发生病变的部位而定。合谷穴是治疗本病的有效穴位,无论哪一个分支发生疼痛,均应配用该穴。[7]此外,由于患侧面部存在着“触发点”,这些点稍被触及即引起剧痛发作,所以针刺时避开“触发点”为宜。我们在临床上发现,面部“触发点”较多者针刺患侧穴位疗效并不理想,此时改针健侧穴位或患侧非病变分支内的穴位却能收到一定效果。[8]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面痛”范畴,主要为足阳明经络受风热之邪侵袭,气血凝滞不行,不通则痛。鱼腰、四白、夹承浆三穴合称为三孔穴,鱼腰为眶上孔,四白为眶下孔,夹承浆为颏孔,三穴相配可疏通足阳明经络,使之气血畅通,所选三孔穴按神经分布取穴,针剌时必须刺人孔内,直接刺激各患支,因此刺激量要强,才能取效,故病乃愈。由于本病易反复发作,情绪受刺激后最易诱发,所以要注意调摄情志,不要悲怒急躁。[9]

参考文献:

[1]郑锦清,黄漫为,王琼梅.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J]. 河南中医,2010,(12):1229-1229.

[2]范红玲. 王立忠治疗三叉神经痛经验[J]. 河南中医,2011,(7):728-729.

[3]苏苇. 电针配合辨证分型治疗三叉神经痛19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3-174.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2.03.173.

[4]赵帅,孟智宏. 毫针结合耳针治疗三叉神经痛1例[J]. 河南中医,2012,(4):502.

[5]薛国圈,刘兰甫,李鹏超,等. 以蜂针为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7例[J]. 中国蜂 业,2011,(7):28-28.doi:10.3969/j.issn.0412-4367.2011.07.019.

[6]白月宇,王胜,杨晨,等.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近况[J]. 中医药学报,2012,(2).doi:10.3969/j.issn.1002-2392.2012.02.035.

[7]关勇,吕梅. 针灸联合通络止痛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6,(7).

[8]谢定邦,陈勇华. 手掌八卦全息针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9).

[9]李勇华. 深刺久留针针刺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 中国医药指南,2015,(7).

论文作者:商志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三叉神经痛的针灸辨证施治论文_商志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