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简述论文_纪祥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简述论文_纪祥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由于我国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地震灾害,使我们深受其害,所以我国已经在建筑结构抗震方面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为了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已经做了许多的实验研究。而抗震性已经成为建筑房屋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使保证房屋结构安全的基石。随着我们对抗震性研究的深入,我国抗震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保证人民群众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作用

1 抗震性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且地震带来的危害大、破坏性强、还具有不容易预测的特点,所以当地震一旦发生,其危害将十分巨大,如果我们的房屋建筑没有抗震性,就可能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毁灭性破坏。所以说,房屋自身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对房屋抗震规范的抗震要求提出一定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根据这个要求和目标,我国房屋结构设计的抗震性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房屋的抗震技术也基本成熟,使人们群众在地震中收到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减低,但目前的房屋抗震性距离人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随着房屋的装饰越来越豪华,如何避免人员伤亡,并尽可能的保护房屋已经成为抗震技术应用层面的又一新方向。

2 房屋抗震技术的基本理论原理

当地震灾害来临的时候,一瞬间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波则可以向向周围进行传递,从而对周围及本身产生影响,而建筑物在能量波的影响下发生震动并受到破坏。而建筑物受损害的严重程度主要和房屋自身的阻尼相关,如果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其阻尼相对较大时,就可以有效的将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波引起的房屋震动所化解,使建筑物受到的损害大大降低,所以,房屋的抗震的好坏主要就是取决于房屋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尽量增加自身的阻尼值,这样才能提高房屋的抗震性。

3 房屋的抗震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 1房屋结构水平和垂直布局的设计

在房屋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最基础的设计就是房屋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要保持合理的布局,这主要是由于房屋的抗震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重墙在水平面及垂直面的位移。为了能够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我们在进行房屋设计的时候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首先墙体在水平和垂直面上的构件要保持整齐和简洁,墙体的质量和刚度的中心一定要保持重合。在进行墙体垂直面设计的时候,应最好保证构件中心偏下,避免出现上重下轻的情况,并且要保证墙体的均匀性以及整体的刚度。

3. 2提高房屋结构整体抗震性的设计

(1)地基的选择要保证科学合理地基选择的好坏对房屋的抗震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房屋的设计时一定要进行全面、充分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保证所选择的地基的科学性,一定要考虑到所选地基是否可能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另外,对于同一个房屋内不同的结构单元也应该建设在相同性质的地基上,这样能够降低房屋在地震时其内部结构自身之间的应力,使房屋的抗震能力得到提高。

(2) 房屋抗震的连续性设计在进行房屋抗震设计时如果想使其抗震性能得到提高,一定要使房屋整体结构的连续性得到保证,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房屋的构件连接稳定可靠,保证房屋保持一个整体,在抗震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结构的整体性化解和分散地震产生的能量。

(3) 房屋结构的规则性设计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规则性设计对于房屋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房屋的建设时要尽量采用规则设计,这样能够依靠房屋自身的对称性来增加抗震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有些建筑可能因为美观、地形等因素不能采用规则设计方案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一些抗震缝,使不规则的结构自身作为一个整体,提高房屋的抗震性。

(4) 减轻房屋的结构重量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过程中,如果房屋的质量越大其对地基的压力就会越大,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降低房屋自身的重量,降低房屋对地基产生的压力,这样就能够使房屋在地震中缓冲房屋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能够更好的降低地震带来的危害。

3. 3 减小地震对房屋结构破坏作用的设计

(1) 隔震层在房屋建设时采用隔震层能够明显降低地震对房屋的破坏。通常情况下,隔震层采用橡胶隔震支座、摩擦隔震元件等材料,设置在地基和房屋结构主体之间,当出现地震时隔震层能够明显的缓冲地震的冲击波,降低房屋及其内部物体的移动或者坍塌带来的二次损害。

(2) 反摆在房屋的抗震建设中反摆设计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新型地震设计,目前在实际的应用中还不是特别的成熟,通常情况反摆会设置在房屋顶部,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反摆能够产生阻尼效应,使房屋在地震中的加速度大大减慢,从而减少房屋的震动,使房屋在地震中收到的破坏降低。

4 房屋结构的刚度设计

在房屋的抗震性中房屋的刚度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在建筑施工前就确定房屋结构的刚度,并依据所确定的刚度选用合适型号的钢筋与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保持上下层的阻尼和刚度相一致。如果房屋的刚度过低,则房屋容易出现变形,地震发生时房屋会很容易就被破坏,但是,必须要注意不能让房屋的刚度过大,因为这样会导致在地震过程中房屋承受更多的外力,而一旦超过的房屋自身的承受力,其后果将十分的严重。所以,在房屋刚度的设计一定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只有合理的刚度才能使房屋的抗震性大大提高。

5 进一步提高房屋抗震性能的具体措施

(1) 制定房屋质量建设标准,加强房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要根据房屋建设中不同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尽量选择那些强度比较大、质量较小的材料,保证房屋能够保持合适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在房屋建设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配制比例和浇筑过程,避免混凝土中出现气泡和浇筑不均匀的情况出现。

(2) 创新抗震材料,目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弹性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抗震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大的张力,在地震出现使能够十分有效的缓冲地震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抗震材料的出现,这就为房屋结构抗震性的提升开辟新的道路。

(3) 加强对抗震技术应用的监管力度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监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只用加强施工过程中监管的力度,才能保证抗震技术落实到实处; 要对抗震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管,包括施工方资质、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进行认真的核查和监督,同时还应该采取定期和随机抽查的方式,督促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抗震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对于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对于违规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

6 结束语

本文从抗震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进行了系统的简介,并进一步改进房屋的抗震性能,希望施工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抗震标准进行施工,来促进我国抗震水平的提高。此外,在进行房屋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刚柔并济的设计理念,不能过于强调抗震设计的刚度,设计的效果应当更加体现出在确保房屋结构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释放抗震能量,从而更好降低地震给房屋结构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高晓东.房屋结构抗震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16(35):49-51.

[2]宋海燕.谈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27).

[3]王成立,谭宁希.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分析[J].城市建筑,2014(2):41-42.

[4]崔燕.抗震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应用探究[J].山西建筑,2015(4):49-50.

论文作者:纪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简述论文_纪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