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中医医院 4180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应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入的所有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选择其中64例患者纳入研究开展实验,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跨伤椎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应用经伤椎固定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39(95.12%),其数据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40(97.56%)对比分析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指标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少,但实验组患者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无论采用跨伤椎固定或经伤椎固定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经伤椎固定方案的效果较跨伤椎固定方案明显更优,但跨伤椎固定能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应当酌情选择治疗方案,以保证符合手术要求。
【关键词】手术方案;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方案;步行能力;影响
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外伤疾病,而微创手术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经皮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是应用于对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主要手术方案[1]。在对患者进行时,跨伤椎和经伤椎固定是手术的不同术式选择,而目前临床研究中,这两种术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争议[2]。本次研究中,探究将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应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评价临床应用意义,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数据库中选择时间段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入的所有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本次实验要求选择其中64例患者纳入研究开展实验,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2例患者。按照致伤原因分类:交通事故21例、摔伤26例、其他17例;
实验组中性别信息为其中有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在64~83岁,平均年龄为(78.18±5.28)岁。对照组中患者的性别信息包括男性患者19例与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区间介于61~82岁,平均年龄为(75.21±6.17)岁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并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具有良好身体状况能够接受髋骨骼置换术治疗,患者一般信息经对比分析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开展手术前应当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应当保持俯卧位在患者的胸骨柄以及骨盆部位放置软垫,将患者伤椎作为中心取患者后正中入路,显露患者胸骨结构。
对照组患者应用跨伤椎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将4根椎弓根钉放置于患者伤椎复位,并用纵向连杆预弯后放置于患者的病症部位,对患者伤椎部位的畸形状况进行矫正后,即可进行固定完成手术。
实验组患者应用经伤椎固定治疗方案。同样选择4根椎弓根钉放置于患者伤椎部位,并将两枚螺钉置入患者伤椎,这样能有助于避免患者的伤椎内部骨块受到挤压,同时其置入螺钉应当较普通螺钉长大约5~10mm左右。纵向连杆置入方式与对照组完全相同,在患者的伤椎部位脊椎损伤处选择椎板开窗术完成复位。
1.3 评价指标
优:患者骨骼功能完全正常,不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患者无疼痛感;良:患者骨骼功能基本正常,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患者偶感疼痛但不明显;差:患者的骨骼功能异常,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生活疼痛感剧烈。
记录所有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评价组间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患者的各项实验指标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选择百分比(%)而形式进行数据记录,经χ2检验。根据统计值P与0.05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39(95.12%),其数据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40(97.56%)对比分析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指标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少,但实验组患者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的问题()
3讨论
胸腰段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部位这种损伤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微创经皮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操作简便,并且对患者的软组织损害较少,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患者的病症改善来说有积极作用[3-4]。而在应用该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配合经伤椎固定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的同时,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且能够缩短连接棒的长度,有效分散应力点,进一步降低患者体内钉棒系统的应力负荷,以提高患者的椎体稳定性和坚固性[5]。
综上所述,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无论采用跨伤椎固定或经伤椎固定均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经伤椎固定方案的效果较跨伤椎固定方案明显更优,但跨伤椎固定能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所以在临床应用中应当酌情选择治疗方案,以保证符合手术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其颖,赵成,柯添耀.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6):168.
[2]杨军,管秀萍,张涛.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2):233-234.
[3]孔文斌.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01):83-85.
[4]李涛.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8,16(10):139-140.
[5]冉博.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8):17+19.
论文作者:舒象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脊柱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方案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