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与社会科学研究_社会网络论文

网络环境与社会科学研究_社会网络论文

网络环境与社会科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2002)03-0121-02

20年前,《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预言:人类社会将进入继农业和工业文明之后 的第三次浪潮。也就是说人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信息时代。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科技迅速完成了由“一种得力的运算工具”向“公共传 播媒体”的转变,成为除电视、广播、报纸之外的“第四媒体”。

一、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和网络环境的特点

计算机信息网络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它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十分惊人的。 因特网在40年前还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美国军用通信网,目前它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 、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信息网络,其网络已延伸到了全世界18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十分 重视社会信息化问题,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信息化工程。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 际互联网,步入了国际信息高速公路。1997年,我国上网计算机30万台,上网用户人数 60多万人。1999年,我国上网用户人数980万人,上网计算机总数达350万台,各类网站 超过15000个。连续几年来,我国的上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1997年人们竞相利用互联 网收发E-mail,被称为“网络工具年”;1998年,国内各类网站纷纷成立,这一年被称 为“网络媒体年”;1999年,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网络站点52个,各级政府部门 开通网站域名达2400多个,这一年被称为“政府上网年”;2000年是“企业上网年”, 全国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已有半数上网。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网站、网页、域名、数据库……一系列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 人类居住的这颗星球也将逐步地变成“地球村”,给人类的生活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社会形态和生存空间,这就是“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是国际互联网作为网络环境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互联网成为国 际国内信息流的基本载体,是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信息平台,也是人 与人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是方便快捷化。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信息发送者还是接受者,都不会受时空限制 ,非常快捷方便,这是任何媒体和媒介都无法相比的。

三是信息传播交互化。体现在上网用户获取信息具有更多自主权——即自己可以自由 控制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得何种信息或不在何时不以某种方式去接受某种信息;网络信 息交流的双向性或多向性,使网络用户随时都有可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反馈者。

四是传播效果立体化。网络信息是传播可以图、文、声、色并茂,使信息内容更加丰 富生动,形象生动的传播效果,对网络用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五是网络信息数字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网络环境中最重要的竞争力要素之一,数字 化使网络信息容量无限增大而存储空间无限缩小。网络信息经过数字化压缩,其密度极 高,几乎很少占用物理空间,这具有无限优势。

六是互联网信息覆盖广泛。因特网作为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因其互联互通性而 发展神速,用户已遍及全球,完全有望成为全球网。这意味着因特网用户可以将自己的 信息发送到全球各个地方,同时也可以随时获得世界任何地方的信息。

七是网络环境为人们提供虚拟性空间。在这个虚拟现实中,人们可以不用人体的直接 介入,而是通过互联这个中介来进行各项社会信息活动;而且在这个消除了物理时空的 虚拟场所中,人们可以真切地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体所无法亲身经历的事件。

网络环境有优势,同时也具有诸多负效应,诸如网络环境加剧了社会信息污染程度。 网络环境使“Internet成瘾综合症”患者日众。网络闯入者和电脑病毒的冲击是网络环 境难以克服的痼疾。

二、网络环境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冲击和影响

互联网不受国界、地区、民族、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的限制,是跨时空地域的、 开放的、自由的、无主控的国际信息网络,它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必然也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形成广泛冲击。

1、在文化哲学领域,网络环境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几大方面:

第一,网络环境跟任何时代一样,必然产生新的文化类型,这就是网络文化。网络文 化标志着人类文化的革命性变化,网络环境从根本性质上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储存、 传承、积累的载体。人类文化已经经历过了实物载体文化、语言载体文化和文字载体文 化等历史阶段,现在正在进入电子载体文化阶段。在这一崭新的历史阶段,文化交流的 传递速度、容量和范围大大超越了传统的语言和文字载体,这一变化对社会和社会文化 发展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互联网在无限制地加速着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吸收、 溶合,促使各种文化在广泛传播中空前发展。一方面互联网的超时空运行必然导致世界 各民族文化趋同或同质性日益增强,使全球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另一方面全球文化急 速溶合的这种趋势必将走向极端,最终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渗透和侵略。强势民 族和国家必然进行文化信息垄断,从而获得垄断利润。如目前互联网上英语内容占90% ,法语内容占5%,其它语种总共只占5%。这一后果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将 是不堪设想的。如何适应网络文化传播中既加速文化溶合又加速文化渗透的矛盾后果, 这将是文化研究面临的严峻课题。

第二、网络技术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产物,它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从多层面改变着人的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要素和内在动力。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科技理性的发展进步,最终都是人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以人为本”这一中心,这 就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价值。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提高了人类破译 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能力,体现了人类超乎想象的创造力和精神生命自由;网络环境为人 类提供了无限的实践和认识空间,使人类个体的有限性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以至于使人 的自然生命得到了延伸,为人类认识自然规律赢得了更多的自由。网络环境是人类开放 思想和创造精神财富的生动体现,它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演进与人的全面发展 统一起来,尤其是网络环境是基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原则而建立的,这一原则就是网 络环境下基本的社会精神,它的最终关怀也就是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全球文化。如 此,网络环境不可不谓是实现人类关于“世界大同”凤愿的一条溪径。网络环境发展的 同时也衍生和培育了诸如自主精神、奉献精神、权利平等意识、自由民主精神等新的价 值和伦理精神。这些都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给予合理、深入的分析。另外,知识产权 、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信息垄断、信息污染等问题,也都需要网络环境下的哲学研究 给以伦理学定位。

第三、网络环境有力地冲击着传统哲学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框架。改变了传统哲学的物 质观,网络环境下“虚拟现实”,既有物质的成份又有意识的成份,是兼有物质和意识 的中性物。传统哲学的时空观曾经提出时间一维性和空间三维性概念,即物理性的四维 时空观。但在网络环境下,时空呈现出高度压缩状态,这就使得更多维数时空的存在成 为可能。研究和概括这些问题,将是网络环境下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重大课题。

2、在经济学领域,网络环境对传统经济学理论造成冲击。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要素(包括劳力、资本、设备、物质资源等)决定生产,经济增 长模式的核心是资本积累,信息或知识只被视为外部条件,而不是生产函数的有机组成 部分;而在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和知识成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 因素,因而社会上出现了“知本家”着一新的概念和说法。

网络环境对现有的劳动价值规律有一定影响,因为信息产品和传统商品是有区别的, 所以研究信息产品的属性,测定信息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给信息产品以公平的 价值和价格定位,这是需要经济学在价值论方面进一步探讨的。

网络环境大大增加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事实上,网络环境对社会经济发 展的冲击和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或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网 络环境在逐渐创造着一种崭新的经济秩序,它使国家经济全球化,并形成全球性的网络 经济。网络经济呈现着一些明显的特征,如经济的直接化和非摩擦化、货币的数字化、 经济体制的高度开放性、经济环境的虚拟性以及经济竞争的激烈性,等等。研究网络经 济对不同类型国家的意义、研究网络经济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网络环境下经济发展的全 球性问题和企业的运营模式,等等,这都是迫切需要经济学研究和解答的重大课题。

3、在社会学法学领域,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社会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问题。

人们常常希望网络能带来更合理的社会资源配置和更公平的信息获得机会,但事与愿 违,人们在实际掌握信息技术从而获得信息方面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机会不平等,现实社 会中存在的诸多不平等和差异,如阶级的、性别的、年龄的、种族或民族的差异,在网 络虚拟社会中都可以体现,以往对人群的分类不仅没有减弱,反而通过网络技术更为强

化,进而形成网络环境下新的社会公平问题——“信息鸿沟”或称“数字鸿沟”。同时 ,网络环境的虚拟化对传统社会学理论中的社区概念、社会成员互动模式、社会分层理 论、社会交往、网络婚姻、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整合,等等,都提出了深刻的挑战。 尤其是互联网络将改变传统的法律思维方式而对现行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人 类社会法律制度是按地理分界、以民族国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带有明显的地域概念, 国界一般都是法律规范的有效界限。而互联网的超时空性、超国界性、超民族性在有力 地冲击着传统法律制度的有效性。这些问题迫切呼唤社会学家、法学家进行深层理论研 究。

本文为甘肃省社科学术活动基金资助项目。

标签:;  

网络环境与社会科学研究_社会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