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立体绿化空间设计研究——以兴文县旧城中心改造为例论文_耿安琪 谭敏

城市立体绿化空间设计研究——以兴文县旧城中心改造为例论文_耿安琪 谭敏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根据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立体绿化空间设计的需求,以兴文县旧城中心改造为例,对城市立体绿化空间设计形式、手法和原则进行了综述。主要探讨了城市室外立体绿化空间(包括:立面空间、平面空间、阴地空间)和室内立体绿化空间的具体空间形态和适用设计形式,与兴文县旧城中心改造(分为:成贵高铁穿越区公园设计、旧城中心区建筑改造、街道立面整治三部分)中具体的设计手法进行对应说明,从而进一步总结出城市立体绿化空间的细部设计原则,如植物配置原则、休憩空间设计原则等,试图探寻城市立体绿化空间设计的普适性和优越性,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更广阔、更生态的发展思路、对策和前景。

关键词:立体绿化、旧城改造、绿地系统

1 引言

立体绿化是指除平面绿化以外的所有绿化,都称为立体绿化,其中具有常见并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绿化形式为: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树篱绿化、护坡绿化、高架绿化等。如今城市飞速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常倡导生态型发展和可持续原则,而面对绿化面积不达标,空气质量不理想,生活环境差,城市噪音难以隔离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发展立体绿化等特殊绿化将是当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大趋势。

城市立体绿化空间系统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社会与生态效益,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城市景观的丰富度。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常常滞留在建筑物的内部,与外界的绿化环境、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城市立体绿化空间可以将景观界面延续到立体的建筑内部,通过屋顶绿化、建筑立面绿化、绿色围墙、立交桥柱绿化等,使绿色在三维空间中延伸,提高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使人们在建筑物内部也可以通过景观视线通廊获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和心理美感,满足人们对自然的渴望。

随着生态型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城市立体绿化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系统,创造城市竖向绿化景观风貌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城市立体绿化系统,能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空间结构层次,增加城市立体景观风貌艺术效果,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地率、绿地覆盖率、绿量、绿视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改善城市气流循环,减少城市中的热岛效应,并可以减少甚至隔绝噪音和有害气体,吸尘,有助于进一步地恢复城市生态平衡,有效的改善现有城区生态环境,也可以滞留雨水,缓解城市下水、排水压力。在如今提倡精明增长、存量开发和低影响开发的大趋势下,发展城市立体绿化是国内外如今较优的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立体绿化空间的主要形式

2.1 室外立体绿化空间

室外立体绿化空间主要利用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再生空间”,主要分为立面空间、平面空间和阴地空间,利用这些空间,建造使植物可以自然或者半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构筑物,或在建筑物外部适宜的地方设置覆土,也可以直接利用广场、公园等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等建造立式花坛、花架、景观立柱等立体绿化景观小品。

(1)立面空间:

主要设计手法为,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立面进行绿化攀援或覆盖设计;对公共空间的建筑小品,如花架、立柱等进行镂空、覆土等立体绿化设计;部分有条件的试点社区可以结合CSA模式对社区建筑立面进行改造种植;以及沿河道护坡墙、围墙、挡土墙等可进行绿化景观设计。

在兴文县旧城中心区改造中,首先,地块本身原有建筑较为充分地利用了部分建筑立面进行绿化设计,所以在方案中对此进行了优化和延续,在新建商业中心和立面改造中,可利用建筑的非采光面进行攀援和悬垂绿化设计,丰富街道景观立面,优化商业和居住环境;其次,在兴文县高铁穿越区公园设计时,充分考虑古宋河沿河护坡墙的绿化覆盖设计,配合公园园路的可达性和亲水性平台、廊架、亭子、栈道等一系列亲水景观序列的设计,将古宋河岸线打造成兴文县的一道沿河绿化景观休闲带,尤其应注意的是,在沿河护坡墙立体绿化设计时,攀援和悬垂植物的设置不可影响行人安全,不应选用对护坡墙有损害的攀援植物;再次,兴文县高铁穿越区公园的设计中,在重要的高铁穿越区景观轴线上,可以结合公共空间的文化景观立柱和文化雕塑,设计小型悬垂绿化植物配置景观,由于有植物更换便利、易于修剪等优势,可以增加交往空间内植物的季相变化和高度变化,丰富城市色彩和景观风貌。

(2)平面空间:

主要设计手法为,在建筑物的屋顶进行屋顶花园绿化设计,住宅建筑可以利用屋顶设计绿色公共交往空间;在山地城市常有大型的坡地平台空间,可对其进行图案化的绿化覆盖种植;高架立交桥沿口可进行悬垂绿化,在中央隔离带和护栏等处可进行立体桥梁绿化。

在兴文县旧城中心区改造中,首先,在设计建筑时应用了大量的屋顶绿化设计(图4),一方面是呼应改造区周边住宅建筑屋顶绿色公共交往空间,另一方面也优化商业区内部环境,设计时也可以绿化空间结合休闲商业,创造更有价值的商业空间。屋顶绿化设计主要分为两种:其一,主要应用于兴文县旧城区居住建筑的改造,在屋顶利用盆景盆栽等形式进行摆设,创造屋顶盆景观赏园;或根据屋顶场地情况,分区设置固定的棚架和种植坛,可种植稍大些的攀援藤蔓植物和小型观赏性灌木,这种形式可参照地面小型游园布局,安置桌椅,结合疏密有致、色彩丰富的植物配置,将屋顶变为城市的空中花园。其二,主要应用于新建商业中心区的屋顶绿化设计,在屋顶营造绿化丰富的园林景观,结合咖啡厅、茶室、书屋等安静休闲商业形态,将屋顶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休闲空间,这种形式既可增加商业价值,又能改善商业集中区小气候环境,降低商业区的粉尘和噪声对周围居民区的影响。其次,兴文县地形属于四川南部山区,地势较为崎岖,常会出现坡地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地块南部高铁公园和规划停车场区域有近十米的高差,对于规划停车场设计结合坡地护坡墙进行图案式绿化设计,在高铁公园内进行台地设计,在台地边缘处可设计花斗、花槽等,使其枝叶沿台地边缘悬垂而下,丰富兴文县旧城区立体绿化空间。

(3)阴地空间:

主要设计手法为,高架桥、立交桥下的遮光环境下,对桥柱进行攀援绿化处理,需注意植物与桥柱不接触,植物攀爬引导网安装与桥柱柱面保持5cm以上距离;围合式建筑物的室外中庭,可采用棚架绿化和篱植绿化结合的形式,结合小型中庭造园设计手法,创造丰富的室外景观;在部分建筑物的檐口,或古建、仿古建筑等的屋檐下,可进行悬垂植物绿化设计。阴地空间主要特征为建筑物会遮挡部分日光,所以在植物配置原则上应多选用耐阴植物。

在兴文县旧城中心区改造中,首先,地块位于成贵高铁穿越区,所以成贵高铁的桥柱及其下方的阴地空间为立体绿化空间设计的重点。为保持穿越区桥柱的风貌统一性,高铁桥柱近人尺度10米范围处理为文化景观浮雕柱和彩绘涂鸦景观柱;中间6米处理为仿古镂空灯箱,统一对高铁桥柱进行亮化处理,并在灯箱上方进行覆土和引导网的安装工作;桥柱上方种植藤蔓植物,对高铁桥柱进行立体绿化处理,可缓解兴文县旧城中心区热岛效应,降低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和有害烟雾,且能缓解司机的视力疲劳。其次,成贵高铁穿越区下方的阴地空间进行兴文县旧城中心区公园设计,公园游览路线以重点处理的高铁桥柱为轴线,结合当地居民主要人流来向、滨水区地形和当地特色的苗族和僰人民族文化,进行公园规划。在高铁桥柱下的阴地空间设计时,针对高架桥的方位来巧妙地调整设计植物种植的位置、植物配置的形式等,需要选择能够照射一定量阳光的位置进行植物种植,应避免种植在完全无法照射光线的位置。再次,在集中商业区小型建筑围合的室外中庭和仿古商业街的檐口位置,采用小型景观设计处理,利用花槽、镂空花柱、花架等建筑小品进行立体绿化设计,檐口处采用悬垂绿化设计,结合仿古商业街餐饮的商业业态,可以在摊铺店面门口设计丰富有趣的立体绿化空间,使商业街的整体商业活力得到提升,富有特色,并且使城市街道风貌富有生机和统一感、活泼感。

2.2 室内立体绿化空间

室内立体绿化空间主要利用建筑物内部空间,如高层建筑的中庭,图书馆、科技馆等可以种植的室内大庭院,住宅建筑的阳台等,利用植物与其他构件以立体的方式装饰室内休闲空间。主要设计手法为:在较小的室内交往空间,可采用花篮悬挂、墙面花搁架等放置一些枝叶下垂的花木;在大型商业建筑的中庭等人流活动较多的交往空间,可采用室内植物墙、高花架等放置一些多年生常绿观赏性植物,在场地适宜范围内还可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增加室内交往空间的活力。

在兴文县旧城中心区改造中,首先,重点在集中商业区设计室内立体绿化空间,主要在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中庭、商业建筑之间的廊桥、小型商业建筑内部的灰色空间等地进行立体绿化空间设计。在商业建筑较为封闭的空间内,适宜的绿色植物映入眼帘可激发人们交往的活力和冲动,也可以增添商业建筑交往空间的色彩感和活泼感,使人想要在此地停留进行商业活动,同时可以改善商业建筑的室内环境,提高地块的商业价值。其次,在对旧城区居住建筑进行阳台立面改造时,可以将绿色藤本植物引向上方阳台或窗台等地,构成立面绿幕,也可下垂形成绿色垂帘,美化街道景观,改善城市风貌。

2.3 立体绿化的植物配置原则

在立体绿化空间设计时,植物选择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植物资源为主,因地制宜、因材适用、适地适栽,根据不同空间设计的功能要求、生态要求、绿化方式要求和观赏要求,结合植物的攀援和垂挂习性和能力、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季相变化,植物与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在色彩上、形态上的对比是否调和、层次是否丰富、是否有韵律感和起伏感、是否能够突出设计主体、是否会影响人的活动等要素,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立体绿化空间。

兴文县当地常见的吸附式攀援植物以爬山虎、紫藤、常春藤、牵牛花为主,作为立面空间的主要绿化植物;屋顶绿化常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多年生常绿低矮灌木或小型乔木,如桃树、小叶含笑、茶花、杜鹃等,不宜选择根系较为发达、会穿刺地面的植物,不应选择对人体有害的植物,应易移植、耐修剪、生长缓慢。

3 城市立体绿化空间的发展趋势

在如今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趋势一方面为城市立体绿化空间提供了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求全面改善现有城市不健全的基础设施,要求了城市绿地景观形态的多元化、自然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化。立体绿化空间是一个生态物种丰富的绿化空间,是一个人们可以参与在其中活动的绿化空间,是一个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城市气候的绿化空间。

总而言之,城市立体绿化空间拥有着广阔的潜力和前景,是当前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发展趋势,他将建筑艺术与绿化艺术结合起来,是包装建筑物和城市景观风貌的有效办法。立体绿化空间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工程,需要科学的制定城市立体绿化空间的系统规划和长期实施计划,使城市的绿化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宝鑫.城市立体绿化[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97-198

[2]瀛文风.国外生态城建设中立体绿化的发展动态[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0.

[3]戴弘.再生空间绿化功能的开发[J].住宅科技,1998(1):8-9.

[4]郝洪章.城市立体绿化[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2.

[5]刘光卫,刘映芳.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00(6):68-71.

[6]林夏珍.论屋顶环境与屋顶绿化[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1):91-95.

[7]冯采芹.绿化环境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8]日本特殊绿化共同研究社.Neo-GreenSpaceDesign[M].东京:株式会社成文堂新光社,1995.

[9]孟海宁,等.城市空间生态化问题的研究[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1):19-24.

作者简介:耿安琪(1993年4月—),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四川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学历。

论文作者:耿安琪 谭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城市立体绿化空间设计研究——以兴文县旧城中心改造为例论文_耿安琪 谭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