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企联姻”的理想与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实论文,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者总结了“图企联姻”的倡导者和赞同者对“图企联姻”的理想,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我国企业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图企联姻”兴趣不大,“图企联姻”只能是图书馆的“企图联姻”。
“图企联姻”,或称“图企联合”,是9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一条图书馆改革的新思路,目前已有个别图书馆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并有不少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基本上都是赞同这一思路的。但是,笔者认为,“图企联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在目前我国企业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图企联姻”并非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改革与发展模式。
1.“图企联姻”的理想
倡导和赞同“图企联姻”的人士人为: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增加,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产品开发甚至内部管理中几乎一刻也离不开对信息的需求。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库,正好能满足企业的这一需求。图书馆目前面临资金不足的重要问题,正可以为企业开展有偿服务等形式补充资金来源,使图书馆与企业“功能互补,共同发展”。同时,图书馆可为企业提供多项特殊服务以吸引企业对图书馆的赞助,又可为企业扩大社会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还有人为“图企联姻”设定了多种形式和类型,包括:
“资料开发型”。指图书馆与企业签定一定的协议或合同,以资料开发为手段,帮企业攻克科技难关和开发新产品,获得经济效益,企业给予图书馆一定的事业发展经费。
“互益互惠型”。指图书馆与企业之间根据各自需要,建立一种双方互益互惠的联合。在这种联合中,图书馆根据企业所需,开辟专门阅览室,提供资料优先使用权,或图书馆定期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文献信息快报,企业则为图书馆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所需的设备和器材。
“协会网络式”。以某一特定的组织形式,将图书馆和企业组织起来,形成比较稳定的信息开发网,使图书馆的服务由点到面,丰富情报开发层次,提高文献利用率。
“图企联姻”的倡导者确实是抱着为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的良好愿望提出这一观点的,并且,这一观点对图书馆界人士也确实具有感染力。笔者所在的成人高校学员基本上都来自工矿企业,其中部分学员就是大中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笔者受“图企联姻”思路的感染,与学员中各类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其中大部分是企业的高层领导、决策人士)进行了“图企联姻”可行性的探讨,并走访了一些大型企业,希望为我馆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开创出新的局面。可是,探讨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因此,笔者开始反思“图企联姻”的现实可行性问题。
2.“图企联姻”的现实
2.1 企业真的十分需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吗?
诚然,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有增无减,但是,企业信息来源有多种渠道,包括公共媒体,行业协会、主管部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等等。就企业内部而言,大型企业一般都有隶属于总工程师的情报处或情报室,中小型企业一般也设有情报组,负责收集、整理企业管理信息和产品科技信息,产品营销部门也有专门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机构。所以,企业本身大多具备了信息接收、消化、处理、应用的机制。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专业性很强。一般需要的是其技术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产品信息,而一般只有该技术领域内的专业人士才能够发掘和识别这些信息。二是时效性要求高。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只有及时抓住信息,才能把握市场,过时的信息不但是无用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反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不可能达到企业所要求的那种专业程度。另外,图书馆信息服务一般是对文献资料的二次开发,时效性较差。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信息走上了“高速公路”,时效性问题更加突出(图书馆信息服务如何面对信息高速公路的挑战不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所以,图书馆界应对“企业需要图书馆的服务”这个问题有正确的、实事求是的理解。企业确实需要图书馆的服务,但一般只需要公共服务,企业内的信息从业人员(以及各类专业人员)自己会从图书馆的公共服务中发掘需要的信息。
2.2 “图企联姻”将给图书馆带来什么?
这也许会被认为是最简单的问题了,一般的回答当然是带来经济收入,还有人认为不仅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且能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等等。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于个别已经实现“图企联姻”的图书馆,经济收入是会有所增加,但认为这部分收入是长期、稳定的想法则过于乐观。一方面,“图企联姻”对企业来说也是新生事物,企业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企业一旦认为对“图企联姻”的投入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就可能撤回资金。另一方面,目前企业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处于转型期,企业自身面临许多困难,很多企业都在为摆脱困境而努力。当然,我们祝愿大多数企业都能早日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但是,客观地讲,对每一个企业来说,是否能摆脱困境还在两可之间,也就是说,一部分参加“图企联姻”的企业一段时间后是否还有能力支付“图企联姻”的费用也大成问题。所以说,“图企联姻”给图书馆带来的收入是不稳定的,也很难说是长期的。
对图书馆自身而言,“图企联姻”到底是促进图书馆工作还是影响图书馆正常工作也值得探讨。笔者认为,图书馆一旦过分迷恋于“图企联姻”,将使有限的人力、精力过多地投向定向服务,从而影响图书馆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其公共服务功能弱化,有损图书馆作为公共设施的形象,使其社会化职能消退。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
2.3 企业会给图书馆赞助吗?
“图企联姻”倡导者们的另一观点是要吸引企业对图书馆的赞助,图书馆则为企业扩大社会影响。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在发达国家,企业、财团和个人的资助一直是图书馆经费的一大来源。 以美国为例, 1821~1920年有2500所美国图书馆先后得到钢铁巨头安德鲁·卡内基的捐助,在此后三、四十年中各种资助成为美国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手段,人称“富有的赞助人”时代。目前,美国公共图书馆数十亿美元的事业经费中,各项资助占10%左右,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各种资助款项更多。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实施创建数字化图文传输系统的数亿美元资金也都是靠财团赞助。因此,我国现阶段也应积极引导企业向图书馆赞助,使各类图书馆能够获得较多的经费来源。
诚然,赞助是企业营销和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赢得政府、社会和公众的支持,树立企业形象,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企业的各种社会赞助活动已开展得很有规模,但笔者依然认为,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内企业大量赞助图书馆的可能性不大。
赞助对企业来说本质上是一种广告行为(就企业内部运作机制来说,对外称为“赞助费”的支出都在企业广告费的概算中)。例如,国外对体育事业提供赞助的大多是体育用品制造商和禁止广告宣传的烟草商,就是说,赞助必须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才是企业的目的。就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企业赞助其它公益事业,如希望工程、体育事业、扶贫解困以及各种文化节、电影节等等,比赞助图书馆的社会影响要大得多,广告效应也大得多。毕竟中国的具体情况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发达国家的社会机制比较完善,整个社会比较富裕,需要赞助的社会项目不多,大的企业财团实力雄厚,图书馆事业也比较发达,公众参与程度高,所以赞助图书馆能够获得比较大的社会影响。中国目前的情况正好相反,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机制还不尽完善,需要赞助的社会项目很多,企业的实力相对较弱,图书馆的公众参与程度较低,所以图书馆一般不会被列入考虑赞助的名单。
目前确实有个别企业向所在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赞助,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般不是一种自觉行为,而是所在社区政府对企业干预的结果,是一种变相的摊派。
也有部分高校图书馆认为,企业对高校有技术和人才上的需求,因此,企业应该会对大学图书馆提供赞助,这种想法也未免一相情愿。企业一般总是更愿意把钱投到对技术和人才有要求的学科和专业,使产出更加直接。当然,不排除个别企业家出于对母校图书馆的特殊感情,愿意资助母校图书馆,这种赞助虽然也是以企业的名义,但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
3.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探索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问题是这种探索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国外现成的经验。
图书馆为企业服务,希望能从企业得到部分经费的想法是可取的,问题是要认识清楚图书馆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企业是否需要图书馆服务,或企业需要图书馆什么样的服务。
尽管有个别“图企联姻”成功范例的报道(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赞同“图企联姻”的人士反复引用的锦州图书馆与锦州市矿山机器厂的合作,似乎“图企联姻”这个名词就是由此而来),但是,笔者依然认为,在现阶段以及可预见的将来,大多数企业对“图企联姻”的模式不会感兴趣。“图企联姻”只能是图书馆的“企图联姻”。
收稿日期:19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