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研究性教学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推进研究性教学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以研促教,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教学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研促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是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关键;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则必须以科研为基础。本文试就此谈一点认识。

一、切实树立“以研促教”的观念

在高校教师中,存在着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公共课,不像专业课那样需要有较深的理论,教师只要具备一般的理论水平完全可以胜任这一工作。受此影响,一些教师不太重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些高校在安排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岗位时也往往以此作为准则。这就难免导致一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不思提高,得过且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这种认识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忽视了科研为公共课教学服务的功能,甚至把科研摆在与公共课教学相对立的位置上。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科研中,与教学相适应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研究,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和疑点的研究;二是教学方法的研究,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一般规定性和特殊规定性的研究。在这两个方面中,前者成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基本材料,后者则成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结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以研促教”正是从这两个方面着眼的。

要切实树立起“以研促教”的观念,必须明确: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切实树立“以研促教”的观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对新一代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切实地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决不是可以照本宣科、讲几条原理就能奏效的。只有在对理论实际、方法进行比较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才能起到帮助大学生真正树立起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切实树立“以研促教”的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对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有着不可阻挡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实践性结合在一起。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不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不行,不重视对教学中涉及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的研究也是不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从而在教学方法上必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规定性,社会各界和高校也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为此,树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观念势在必行。

再次,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方案的整体性和重点性,也要求切实树立“以研促教”的观念。在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统一于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的重点则在于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从整体性和重点性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课程,由原有课程名称的变动影响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课程结构的变化。因此,要从整体上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建设的要求,把握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搞好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的课程建设,就必须切实地树立“以研促教”的观念,认真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的落实。

二、实现“以研促教”的主要途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丰富、新颖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法。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既要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讲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既要讲理论,又必须联系实际;既要讲历史,又要着力于联系现实;既要讲中国的情况,也要讲国外的情况;既要讲授,也要讨论;既要深入,又要浅出。要做到这些,必须走“以研促教”的路子;而实现“以研促教”的主要途径在于培养高素质、能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师。

高素质、能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有教学的理论修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不仅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而且要读马克思主义学者和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者和资产阶级学者学术观点的分析和评价,来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产阶级理论的比较和鉴别,吸收其中有益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成分。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且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通过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所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仅仅满足于传授理论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直面社会的现实,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做出思考,在锤炼思想上狠下功夫。只有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的信息和实际资料加工创作,变成研究成果,并把它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新颖,更富有现实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使大学生通过教学内容既理解了基本理论又掌握了理论应用的方法,真正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行动的指南。

高素质、能胜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必须注重教学语言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知识占有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着较高的水平,对它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为了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博大精深,使广大学生真正信仰这个理论,把抽象寓于具体、枯燥寓于生动、概念寓于形象、理性寓于情感的教学语言之美就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37页)但是,语言的艺术性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服务的,它必须以准确严谨为前提,以理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为基础。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首先弄懂自己没有弄懂或没有完全弄懂的理论问题,把教学内容条理化,在此基础上,用清晰简练、通俗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广大学生表达清楚,使学生通过教师清晰的思路、环环相扣的论述、潺潺流水般的语言,获得茅塞顿开的感受,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力量。

多年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存在着一种看法,即认为只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行了,没有必要研究教学方法,因而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甚少,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也不够重视,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滞后”现象,已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建设的一个亟待改革和创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学方法上具有特殊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要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就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定性,以此展开研究。“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8、309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只有从“注入式”教学走向“启发式”教学,从“多而杂”教学走向“少而精”教学,做到讲课与讨论、理论与实践、文字与声像电子相结合,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出新水平。

三、狠抓“以研促教”的关键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过程。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给大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使他们树立并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来说,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关键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良好形象。要使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律己。如果嘴上讲的是马克思主义,而行动上却违背马克思主义,必有损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形象。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行动上,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律己做人,身教印证言教,身教胜于言教。这样的教师必能赢得大学生的信任、崇敬和亲近,必然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二)要有责任感、事业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担负着光荣的任务。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国内诸多矛盾复杂交错的情况下,在收入分配不尽合理、腐败现象潜滋暗长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个人生活和工作存在困难和压力之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更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把“教书育人”视为天职,尽职尽责地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做好塑造大学生灵魂的工作,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三)确立科学地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的态度。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必须有踏踏实实、执著追求的态度。以研促教,既不能故弄玄虚,也不能信口开河,必须以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引导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通过以研促教,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起三种意识,即超前意识、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所谓超前意识,就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拓宽视野,把握“以研促教”的趋势;所谓创新意识,就是对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要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方式进行研究,在教学内容上有新的见解,在教学形式上有新的风格;所谓精品意识,就是在“以研促教”中拿出自己的名牌产品。树立这三种意识必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标签:;  ;  ;  

推进研究性教学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