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论文_王有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论文_王有燕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9)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重要性。方法:采取心理护理,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果: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接受治疗率达到100%,有效率90%,总体的症状缓解率为98%。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184-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椎间盘纤维环破裂之后,其髓核和残存的纤维环核覆盖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一般的年龄在20-55岁之间,主要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大约有75%的患者有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正常的椎间盘弹性很大,能够承受住巨大的压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受到了长时间的挤压、扭转等压力,多年的损伤积累,发生了病变,纤维环遭到了破坏,引起的椎间盘病变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间隙不断的增大,其临床上的表现为患者腰部疼痛,一侧肢体或者是下肢体疼痛,腰肌痉挛,脊柱发生畸形导致活动受限,神经功能损害,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常见的疾病,占到了骨科腰疼痛的20%,严重的影响了生活、工作和学习,本文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探究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控制,提高其生存质量。

1.资料和结果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甘肃省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5岁,男性多于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的为1年,通过对50例患者的治疗、观察和分析,再结合心理治疗,探究心理护理作用对患者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结果

通过对50例腰椎间盘患者的药物治疗后,卧床牵引以及休息同时配合心理治疗护理后,其中有45人达到了理想水平,有4人的指标达到了良好,1人心理治疗效果较差。

2.心理护理方法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病程长、发病反复的特点,其患者生活不规律也会导致,从而引起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致使内心精神状态的变化,引起患者产生心理上的症状,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几年的临床研究,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调查研究,指出了患者存在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的原因是: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自身疼痛导致功能受阻,活动受限,不能有效和外界接触,感到寂寞空虚,将过多的情绪转移到了自身的病情上,引起自身急躁情绪产生,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治疗,就会产生偏执和敌对的心理状态;②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只要一出现疼痛的症状,生活上就需要得到家人、亲人的照顾,就会对自身产生怀疑,自己不能行走,从而使得自己的内心受到打击,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产生;③由于疾病的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的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日常生活就需要他人的照顾,患者的依赖性就会变强,被动性增加,长时间就会对自己失去信息,产生负面消极的心理状态。

2.2 护理方法

结合笔者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和对患者心理上的护理,笔者找到了能够缓解甚至是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1)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护理。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首先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病例变化以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让患者能够明白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的治疗方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以及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语言教育,向他们介绍病情,诊治过程中需要接受的治疗过程、疼痛经历以及可能治愈的结果,通过向他们讲述成功的案例,让患者能够有信息遵照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过多的心理负担,达到治疗的效果。

(2)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在笔者临床工作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为长时间或者急性的疼痛、麻木、肌肉下降等症状导致抑郁、恐惧、焦炉等情绪,促使患者从病理的改变影响到了心理上的变化,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是生活质量下降,长时间加重了这种心理上的负担,根据这些症状的体现,笔者制定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其主要方法有:

①倾听开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焦虑情绪的产生会引起这种疼痛的加剧,心理上高度的恐惧对疼痛的敏感度越高,导致机体会随着焦虑情绪的严重而降低,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可以采取倾听、开导的方式帮助患者实现情绪上的稳定,不要让他们过度的关注病情,恢复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同时向他们讲述病情的普遍性和多发性,让患者减轻自卑感,对于严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可以分诊到心理科,配合药物进行治疗,后期在进行专业治疗。

②讲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成功案例经验。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治疗的效果不满意,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这种情况产生之后可以向他们讲述成功的病例以及成功的经验,讲述的过程中要详细一些,能让患者有足够的信心接受医院的治疗方案,有足够的动力完成治疗,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的训练,增加自身腰背肌肉力量的训练,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自身脊柱的稳定性,缓解腰椎间盘的生理功能恢复,其功能锻炼要结合药物治疗,尽早进行,坚持锻炼,循序渐进的开展,掌握争取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指导等。

③对患者进行暗示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得到消极的暗示时,会加重自身的心理负担,这样可以才心理暗示的方式,多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比如今天的气色不错,你真有毅力、恢复的真好等话语。受到别人的激励之后,患者肯定能有良好的心理态度,保持好心情,提高自身对不良反应的承受程度,增加生活工作的乐趣,达到治疗的效果。

④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组织患者进行下棋、听音乐,集体看电影、参加讲座的形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指导患者保持心理舒畅,让精神得到放松。

⑤康复期间的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的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讲明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使其明白只有注意腰部保护,坚持功能锻炼,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本病的复发,减少痛苦,从而使其自觉、主动地遵照医嘱锻炼。教会患者掌握日常生活中各种正确姿势,避免弯腰动作及腰部过度劳累,防止各种意外扭伤阶。

3.讨论

本文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样本,通过观察和临床心理护理实践,通过常规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的认知、行为、情感等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治疗的时间,让患者积极的战胜腰椎间盘突出症带来的困扰和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治愈的目的。

4.总结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更加积极的接受治疗,保持心情的放松,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疼痛不适的忍受能力,接受疾病,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增加对生活的信息,通过笔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心理护理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对于特通性质、程度、反应程度以及镇痛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运群.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探析[J].医学信息2014(27):550-551.

[2]龙三太,江山,苏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分析与临床护理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166-168.

论文作者:王有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论文_王有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