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团队建设铸就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论文

教研团队建设铸就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论文

教研团队建设铸就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邹凤华 杨 雪

【内容摘要】 专业教研团队水平决定着学校教学研究水平,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好的教研团队能够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及专业素养,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教育项目分析,都需要教师投入到研究和新理念学习中,建设教研团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针对教研团队建设现状,论述教研团队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技能和素质,提出教研团队的建设策略,以利用好教研团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教师专业发展拓展新途径,推动整个教师团队专业发展,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成效。

【关键词】 教研团队;教师专业发展;师资建设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团队建设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教研团队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取向要求学校加强专业教研团队建设,摒除传统教育观念,重新构建新的教师教研团队,从而契合现代化发展下的新课程以及新课改要求,让教师成长以及教师学习等具备充分的条件基础。依据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智取向,二是实践反思取向,三是生态取向,这三个取向分别是从知识技能、认知学习以及思想文化对教师专业的发展进行诠释。第一,理智取向包含了对教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教师专业成长是要提升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将专家或者是教育者研究的现有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二,实践,反思取向,这要求教师必须要实现自我教学实践的反思,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实现教师素质专业发展。第三,生态取向要求学校、社会和政府等关注教师专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背景等内容,要从重构学校组织以及建设校园文化等方式,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遵从教育生态学理论,推动教师专业的、学术的以及人格的生态净化,为此需要构建以合作为核心的教师教研团队,促进教师文化互动和相互合作,共同扶持提升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坡耕地:1984年以来一直采用传统顺坡耕作地,主要种植单季花生(Arachishypogaea Linn.),以草木灰追肥为主,秋冬季休闲,坡度约为8°。

(二)专业教研团队承载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依据国家科学兴国百年大计的规划,教师是教学发展的动力,教研团队决定着教学高度,所以,教师教研团队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新工科建设思想提出以来,课程结构正在不断地寻求新的方式,课程教学体系正在优化,更加注重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整合现有知识并且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专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是为了推动课程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教研团队的建设,因为教研团队的灵活性能够有效更新教师的观念以及思维,让教师能及时应对学校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达到引领教师发展的目的。教研团队的合作理念以及科学精神能有效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合作互助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研中合作互动,并获取教育最前沿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知识,进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并有利于教师共同解决面临的教学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精神支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二、教研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激发教师教学研究热情,培养反思实践意识。专业教研团队要达到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就需要在团队组建中明确教师之间的权责范围,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提供充足的教研条件,再依据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进行小组划分,最佳的人选分配大约6~8人一组,每组明确教研组长、记录员以及发言人等各个岗位的人员分配情况,并依据岗位职责明确教研团队个人的身份和工作内容,建立教研团队的工作目标和相关教学课程的长短期发展规划,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人员之间相互配合,为了共同的教研项目展开分析与探索。教研项目开展中要定期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整理、回顾和反思,让教师在教研项目参与中具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和表达机会,并依据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管理,纠正“人在心不在”、“教研形式化”等不良形象,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活动程序,来保证研讨活动的顺利进行。教研中最重要的就是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原则,积极参与到研究中,这样才能保证教研活动的顺利展开。对教师反思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要让教师明白学无止境,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教学要契合实际,一切都要以学生学习为主展开教学,有问题要深入分析和改正,积极迎合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科研结果和新思想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学习情况制定差异性教学方案,在满足学生群体特征前提下,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育。在完成教案设计后应该让其他教师进行共同探究,讨论教案执行的可行性,并共同改进教学方案,归纳且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之间要相互借鉴教学理念和教学素材,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有条件可采用影像资料,便于教师在教学后观摩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总结教学方法并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达到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

设计断面均为梯形,采用C20 F50 W4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6~8 cm。每隔8~10 m设一道横缝。渠道衬砌断面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没有取土场地和群众接受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经济比较后确定,结果见表1。

(二)关注教师团队成长,在教研中提升教师素养。教师团队成长,需要让教研项目能符合教师的内心需求,引导教师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让教师明白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因此应该选取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教学团队的负责人,积极针对各个教学层面实施改革措施,从教师招聘、岗前培训到考核评价等,制定有效的团队学习方法和措施,促进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之间的教师相互交流,打破学科之间的隔阂,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学习互联网技术,掌握微课、慕课以及精品课程的制作与教学要点,制定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高度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收集、整理课程教学与建设的动态信息和资料,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案、习题、视频、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资料均课程开放,教师共享。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视,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此外,还要在教研项目中提升教师素养,教研作为教师的工作重点,学校要为教师教研提供充足的条件,且要引导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到实践中,针对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成立项目,从而不断提升教师对教学难题以及教学新理论的认识。一个专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专业团队的建设,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学术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研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教学研究,不仅可以出教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不断提升学术文化水平。

三、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师在岗位中持续性提升自我,专业教研团队建设要提升活动品质,保证课题项目研究中每一位教师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能掌握教研方式,从而达到整体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学校教学质量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坚持行动:走出地理教研团队建设的创新之路[J].地理教育,2018,2:49~51

[2]于生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研团队类型的建构——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J].郑州师范教育,2016,1

【基金项目】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应用型高校专业教研团队建设研究”(编号:GH170145)成果。

【作者简介】 邹凤华(1968~),女,吉林德惠人;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 杨雪(1990~),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课程教育教学

标签:;  ;  ;  ;  ;  

教研团队建设铸就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