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辨治规律及其脾虚失运证的治疗研究

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辨治规律及其脾虚失运证的治疗研究

王孟清[1]2002年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辨治规律及其脾虚失运证的治疗研究》文中提出一、通过系统文献整理,探讨了古今医家对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辨治规律。 二、通过临床调查,分析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证候特征、证候的影响因素,证候及其病理演变规律,探讨了本病的辨证规律。本病常见证候为脾虚失运、脾肾阳虚而以脾虚失运证为主。迁延性腹泻脾虚失运证多见,随着病程延长,慢性腹泻脾肾阳虚证逐渐增多。证候的转化受年龄、病程、营养不良及消化吸收功能等的影响。脾虚失运证病性属虚中夹实,病位主要在脾胃;脾肾阳虚证病性属虚寒,病位主要在脾胃肾。综合聚类分析,脉症频次统计、主成份分析、判别分析结果,脾虚失运证特征性症侯主要为大便清稀,夹食物残渣、腹胀、面色萎黄、自汗、舌苔白腻;脾肾阳虚证特征性症候主要为大便完谷不化或无兼夹、面色苍白,睡时露睛、四肢不温、舌苔薄白。两证共性症候主要为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肌肤松驰、精神萎靡,舌质淡、脉细弱等。 叁、健脾助运方健运冲剂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脾虚失运证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参苓白术散(分别P<0.05,0.01)。健运冲剂能促进患儿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患儿贫血状况及低蛋白血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健运冲剂对脾虚泄泻模型大鼠受损肠粘膜有明显修复作用,优于对照组参苓白术散。对模型大鼠受损肠粘膜修复细胞的嗜银蛋白(Ag-NOR)染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研究发现,健运冲剂对受损肠粘膜的修复作用机制,主要为提高了修复细胞的活性,而修复细胞活性的提高,与局部微环境中细胞生长因子的增加有密切关系。

张鑫[2]2015年在《七味白术散合磁贴天枢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脾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合磁贴天枢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其作用机制做进一步的探讨。方法:将满足纳入标准的患儿共6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七味白术散合磁贴天枢穴)30例,对照组(七味白术散)30例。治疗7天后,对两组患儿在临床总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改善、起效时间、腹泻终止时间,治疗后7天的复发率上进行比较。结果:1.以七味白术散合磁贴天枢穴的方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脾虚型)临床总疗效上总有效率为100.0%,治愈率为90.00%,而单纯应用七味白术散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治愈率为6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在中医症候改善上,治疗组治疗前的积分为18.83±4.92,治疗后的积分为1.03±3.61,对照组治疗前的积分为19.10±4.40,治疗后的积分为5.03±7.48,两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治疗后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疾病的复发上,治疗组复发0例,复发率为0%,而对照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在起效时间上,治疗组平均时间为(36.03±21.21)小时,而对照组为(52.14±24.38)小时,两组在起效时间上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起效更快。5.在痊愈患儿的腹泻完全停止时间上,治疗组(100.88±15.40)小时,对照组(115.68±21.69)小时,两组在腹泻完全停止时间上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疗程更短。结论:七味白术散合磁贴天枢穴治疗小儿久泻(脾虚型)疗效较好,优于单用七味白术散,且较安全。

冯斌[3]2015年在《史纪教授儿科学术思想及“肺病治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整理及分析史纪教授临证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通过临床规范化研究,总结导师“肺病治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学术经验,辨证论治方法,遣方用药规律,并对导师的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方法:1.通过跟师理论与临证结合学习,整理临证验案,体会导师临床辨治规律,对诊疗过程进行评述分析,以按语的形式进行阐述总结;同时自己独立门诊,将导师的经验用于临床,并在导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2.结合患儿症状、舌脉等,制定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症候观察表”,归纳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中医证型,统计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病程长短的关系,从中药用药频数、归经、五味、药性频数、药物功效分析进行统计,总结导师用药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1.论文第一部分总结了导师的学术思想渊源、学术思想及临证治疗经验:①导师的学术思想上源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下承于张子和、万全之说,师于郑颉云教授。②导师的学术思想是脾常不足,易生虚证,临证时时固护脾胃之气,用药注意方小量轻,调理脾胃为要;肝常有余,易生实证,若肝阳上逆之证,则以疏肝理气为则,加以清肝、柔肝、镇肝之法;若脾虚肝亢或肝脾不和之证,则以运脾平肝为治则,以运脾为主,佐以疏肝、平肝、柔肝之品。③导师认为小儿脾胃尚未发育完善,“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若进食过多、过饱则易伤胃,若太过饥饿则易伤脾。治疗脾胃病常重在健运,以和为贵,反对动则以峻补、峻攻之法治疗脾胃疾病,是导师继承万全关于小儿脾胃病治疗学术思想的精髓所在。导师常采用健脾益气法、健脾和胃法、行气燥湿法、清热泻脾法、滋脾养胃法、温中祛寒法六法从脾论治小儿脾胃疾病。④导师认为“肝常有余”反映了小儿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遣方用药时,要始终把握儿小儿的生理特点,同时还要注意肝脏“体阴而用阳”的特点,刚柔并济,补虚泻实,使肝气始终保持通畅调达,勿妄伐生之气而使充盛有余的蓬勃生机受戕,采用清热凉肝法、泄肝和胃法、培土平木法、清金平木法四法从肝论治。⑤导师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可以并行不悖,无论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均可以采用六经辨证进行临床治疗。小儿五脏六腑成而不全,脾常不足,经方方小量少,不伤脾胃之气,正好方便小儿服用,若临床方证相符,可首先考虑经方治疗,善用经方,常采用六经辨证治疗小儿咳嗽。⑥导师认为肝郁是小儿抽动症的基本核心病机,由于小儿生理特性和病理特点不同于成人,故肝郁多为实证,治疗宜达之,或表或里,但使气血乖和,则木郁自散。风动是小儿抽动症的核心病机之诱发因素,若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内风无以为生,外风不能侵袭,则无法引动肝风壅盛,抽动不能发作。导师认为“肝郁风动”是小儿抽动症的中医核心病机,采用从肝论治小儿抽动症。⑦史老师指出,迁延性腹泻病程长,反复迁延不愈,其病机属性以脾虚为主,脾气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湿邪反盛,困阻中焦,运化失权,.发为泄泻,若外感湿邪,内外湿邪交相呼应则病情迁延难愈。若小儿久泻不愈,往往可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累及肾阳而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从而导致脾肾阳虚。导师从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着手,立足于从脾肾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2.论文第二部分临床观察并讨论导师“肺病治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证治规律研究及学术思想。导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发病特点具有肝病的病理特征、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表明“肝失疏泄”为其主要病机,肺失肃降为其次要病机,因而独辟蹊径,提出“肺病治肝”的学术思想,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以定风散为核心,进行辨证论治,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导师将咳嗽变异性哮喘分为四型辨证治疗。治疗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以疏泄气机、保持肝疏泄畅通为主,药物常采用疏肝、柔肝、平肝、养肝等,反对过度采用苦寒、辛热、攻伐甚至有毒之品,从而导致伤及脾胃之气,耗损阴津,甚至引起气阴两虚的严重情况。临证时,采用药物常补泻相宜,苦寒适度,攻伐有节,中病即止,治疗中时时注重固护脾胃之气,防止土虚木亢。结论:①导师学术思想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继承古今医学前贤的理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创新而发展起来的。②导师从事儿科40余年,注重经典理论学习,临床辨证用药常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出发,施药简洁,治疗方法独具匠心,治疗小儿疾病从肝脾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③本课题首先提炼了导师的学术思想,详实记录了导师临证遣方用药的各种医案,是导师学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其中从脾肾论治小儿迁延性腹泻、从肝郁血瘀论治小儿抽动症及从六经辨证治疗小儿咳嗽等学术思想都在医案中闪现,是导师临床治疗的特色经验。导师提出“肺病治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学术思想,通过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显着,导师的学术思想丰富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法,提出了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了丰富了中医儿科学临床辨证体系及学术思想,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昆[4]2016年在《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效先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博士生导师,传承博士后导师,第叁、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47年的行医生涯中,安师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对小儿外感发热、急慢性咳嗽、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心肌炎、腹泻病、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抽动障碍、睡眠障碍等病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创立研究了一系列方剂,如小儿止哮平喘冲剂、阳春白雪散、复儿康、健脾益肺汤等。目的:1.本研究目的旨在从不同的视角整理、总结导师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见解和诊疗规律,为进一步传承中医儿科的诊疗及用药特点提供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安师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并通过安师的学术思想,拟定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安效先教授近50年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成形的过程。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2.第二部分运用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开展临床研究。对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的临床有效性、创新性。结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1.安效先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渊源:安师1962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省右玉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0年,1978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着名中医儿科专家王伯岳先生,参与点校了《小儿药证直诀》,编写并校对了《中医儿科学》。在科研工作方面,完成了“热平冲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并实现了成果转让。研制成功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止哮平喘冲剂”,并成为西苑医院院内制剂,已运用于临床20余年,疗效得到广大哮喘患儿家长的充分肯定。2.安效先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总结:①提出小儿为“少阳体质”学说:安师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系统论述小儿“少阳体质”学说,该学说融合了“纯阳”和“稚阴稚阳”两种学说,丰富发展了中医儿科理论。②重视脾胃,强调“后天之本”:强调调整小儿脾胃阴阳升降之气机;脾贵在运而不宜妄补;重视饮食调节;用药谨慎,顾护脾胃等。③重视“未病防病”的思想:小儿脏腑娇嫩,传变迅速,尤其是外感热病,小儿发热多以风热为主,发病后很快传变至气、至营、至血,而致卫气营血同病。安师非常赞赏姜春华先生的“截断扭转”学说,体现既病防变,治未病的思想。④融合中西,互为补充,善于创新:安师认为要继承中医的精华,不要与现代医学的概念对号入座。治疗时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提高临床疗效。强调以法统方,善用专方专药。3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3.1呼吸系统疾病:①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时注意顾护阴液;②强调专病专方专药,重视对药;③辨治小外感发热的临床经验:安师运用凉温并用、清透并举、顾护津液、截断扭转、泻下治上等法灵活运用,治疗效果确切。④辩治小儿肺炎:安师通过小儿热势、咳痰、喘憋、精神四方面系统立体的评价小儿肺炎的病情轻重程度。临床上常用采用“清、宣、降”及“补、收”等法治疗,同时强调活血化瘀的重要性。⑤辩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安师认为临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两期叁型:两期感染期和缓解期分叁型:风热外感,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治宜清热解毒、表里双解;健脾益肺,培土生金;益气补肺,养阴润燥。3.2消化系统疾病:①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发病率高。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失运化,精微不布,百病丛起。③安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学术思想:脾胃之病重于“调养”。④辩治小儿腹泻的大法为健脾渗湿。安师认为泄泻主要病因为脾虚失运,湿困中焦,推崇明·李中梓的治泻九法,临证时灵活应用,善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各种泄泻。⑤“增液行舟”法治疗小儿便秘:安师认为小儿便秘的病机主要是热结阴亏,津亏肠燥,则“无水行舟”。故提出治疗小儿便秘应以滋阴养液为主要大法,常用方为增液汤加减。⑥和胃降逆治疗小儿呕吐:总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安师善用旋覆代赭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⑦温中散寒治小儿腹痛:本病寒者居多,善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治法。方用小建中汤加乌药、木香、香附、延胡、白芷等。3.3其他系疾病:①儿童抽动障碍治疗经验:安师认为本病定位在肝,多可影响肺、心、脾等脏,治疗大法为平肝熄风、养心豁痰,镇静安神。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②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的经验:安师从痰热方面入手,运用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法,选温胆汤和酸枣仁汤及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③肾病治疗经验:安师运用益气滋肾等七法,并注意和激素不同时期辨证用药,进行治疗,疗效显着。4.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门诊收集的60例符合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患儿,按随机法分组的原则,分治疗组(银翘退热方组)30例,对照组(抗感颗粒组)30例。治疗前分别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及血常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有无可比性;治疗3天后再次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3.3%,治疗组在整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6.94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50.63h,说明治疗组退热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比较:治疗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比率(96.7%,90%)高于对照组(83.3%,70%),说明治疗组血常规相应指标恢复正常速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④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好。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安师的学术经验,以卫气营血同治的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患儿,较抗感颗粒对照组,可以更为有效的缓解中医证候,更有效的退热。少阳体质学说是指导小儿外感风热的理论依据。

胡锦丽[5]2011年在《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温振英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叁、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五十多年来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擅长治疗小儿内科的过敏性疾病、脾胃病、咳喘病、功能性发热等而且对小儿皮肤病及成人的月经不调、癌症的防治等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临床用药善于选用“一专多能”的药味,并创立了一系列方剂,如养阴益气合剂、健脾益气合剂、健脾开胃合剂等。本研究目的旨在从不同的视角探究温老的学术底蕴,从不同侧面展现其学术思想,从而勾勒出温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总体面貌,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见解和诊疗规律,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发展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叁大部分:1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渊源:温老出身西医名校,有着深厚的西医功底,后又参加了北京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学习班,从此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广泛接触中医古籍经典着作,吸取各家之精华。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后,她又接触了众多的名老中医如祁振华、杨艺农、周慕新、姚正平、郗霈龄、关幼波、王鹏飞等,更是抓住一切机会向科内、外及院外的名老中医学习,汲取各家之长,使自己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有了显着提高。她还笔耕不断,撰写论文200余篇,专着10余部,在总结文献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着有《温振英医话验案精选》、《我的中医传承之路》、《温振英论整体医疗与辨证》等。2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通过整理温老的病案,阅读有关温老的论文、着作及前期研究报告,并跟随温老伺诊,聆听温老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讲解和临证施治的心得体会,参加温老的教学查房和讲课,对温老的学术思想及其擅治的过敏性疾病、脾胃病、咳嗽、功能性发热等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方药等作详细的分析、归纳、总结,并对其治疗小儿湿疹、成人的月经不调、癌症的防治经验进行总结。2.1其主要学术思想归纳为以下特点:2.1.1强调中医整体观,治病必求于本温老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时既重视目前病证,又重视全面观察分析与现病证相关的其他病证及隐患。论治时紧抓根本,在考虑解决主要症状的同时,对其他病证适当兼顾。她认为真正的医学模式应该是与社会、环境、身心相关的模式。她在临床中十分强调中医整体观,力求“治病必求于本”。临床实践中,温老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1.2主张扶正固本,以平为期扶正固本,注重平衡是温老治病的又一个重要学术思想。温老认为治病临证,当时刻顾护正气。对于久病、虚证,扶正固本在所必须,而新病、实证,特别是一些危急重症,温老亦时刻注意维护正气,因为温老认为疾病所以发生,正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当邪气已干,疾病已生之时,正气又是抗邪外出,使机体趋于康复的有生力量。温老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实质上是邪正交争的过程,疾病的预后转归,取决于邪正双方的进退消长。故在治疗上采用扶正固本法,调动机体潜在的抗病因素。2.1.3重视后天脾胃之本临床诊治小儿疾病时,温老尤其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诊病施治时,时时注重对脾胃的顾护与调理,认为重视脾胃的思想不仅要体现在小儿脾胃病证的诊治方面,在小儿其它各种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也需贯彻这一思想,故在临床中立足脾胃,论治多种疾病,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2.1.4倡导四诊合参,尤重望诊由于温老强调中医整体观,故诊病也强调整体辨证,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做到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温老认为望、闻、问、切是中医了解疾病的四种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应有机结合,不可偏废。于四诊中温老尤其注重望诊。因为望诊是有目共睹的最客观、最可靠资料。温老早年曾首次开展以舌象诊断为主的儿童体质辨识研究,现发展为对过敏性体质患者的面部、舌象以及皮肤斑痣的望诊研究。望诊中,温老既重视整体的望诊又兼顾局部望诊。整体望诊,温老重视望神态和形体,局部望诊则重视面诊和舌诊。2.2其主要临床经验归纳为以下特点:2.2.1与时俱进,善治过敏性疾病温老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外因与风邪有关,这种外风既有空气的风,又有吸入性过敏原的含义,而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体质在中医属于阴虚体质,由于阴虚导致了肝风内动。因此,温老认为这种内外风合邪为患是过敏性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当以疏风养阴润肺为主,根据不同的病种可加健脾祛湿、消斑、止咳定喘等法。2.2.2诊治小儿腹泻病、便秘、厌食症等常见脾胃病的经验2.2.2.1温老诊治小儿腹泻病时,时刻不忘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和“小儿易虚易实”,所以用药力求药味平和与一专多能,现形成以健脾祛湿治本、生津和胃固涩治标为法则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特点。2.2.2.2对于小儿便秘,治疗时必追问有何原发疾病,若以热性病或疑难杂病的兼症出现的便秘,当以主病的辩证为主选药;若以便秘为主证,身体确无其他所苦,肠道亦无先天畸形,则嘱其调整饮食,合理喂养,不宜妄用化滞泻下药物。临证中,温老常将本病分为脾气虚弱型和阴虚肠道津亏型两种证型而分别施以自拟方治之。2.2.2.3对于小儿厌食症,温老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脾失健运,故治疗的关键在于健运脾胃。温老将其主要分为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虚夹滞叁种辨证分型。2.2.3审机求因辨咳嗽温老认为咳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绝非仅限于呼吸道感染,也绝非只有气管和肺脏疾病才引起咳嗽,对临床常见的咳嗽除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以外,还应对鼻后滴流导致的咳嗽和过敏性咳嗽引起重视,此外还有药物的副作用、药物过敏引起的咳嗽。2.2.4功能性发热的诊治经验在中医临床门诊常见被误诊的是功能性发热。温老总结功能性发热的特点与感染性发热相鉴别,为后人辨证发热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温老把常见的功能性发热种类分为感染后发热综合征和夏季热。认为若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感染后发热综合征,要根据病因、病机、病程、体质结合天(季节、气候)、地(所处的地域环境)、人(社会条件)整体辩证。温老强调的是,这类病人多有虚象,故以扶正固本法进行辩证用药,不需清热而热自退;若为体质性发热者则无需药物治疗,注意饮食、生活起居的调护即可退热。2.2.5小儿湿疹的诊治经验温老认为湿疹急性期应以外治皮损,选外用药为主,内服治以祛湿理脾为主;慢性湿疹应治以健脾养血润肺为主。内调的方药还应结合现代医学的病因病机,如病因为过敏,则应选用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如皮损有表皮增生、皮肤粗糙肥厚则应加用化瘀消坚、软化组织的中药。临床中温老将其主要分为湿热俱盛、脾虚湿盛、血热风盛、血虚风燥四种辨证分型治疗。2.2.6成人月经不调的诊治经验温老认为月经不调为疾病的现象,其原因很多,气血的盛衰和平衡,五脏是否协调,都会影响月经的正常运行,非独肾—脏而已。温老治疗月经不调,既辨证,又寻因求本,进行协调五脏气血的整体医疗。2.2.7癌症的防治经验温老认为只有人体正常细胞异常分化增生才是致癌的根本原因。所以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采用中医扶正固本法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防癌治癌。2.2.8遣方用药做到“方精药专多能”,重视现代药理研究临证用药,温老力主轻锐精简,强调药味的“一专多能”是中药的特长和优势。要慎用苦寒药味伤脾碍胃,慎用毒性药味损伤肾功能。温老临床用药既遵循中医理论,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特点鲜明。2.2.9温老创制的主要方剂温老创制的主要方剂有养阴益气合剂、健脾益气合剂、健脾开胃合剂等,曾多次获奖,在临床广泛应用,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3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辨治小儿腹泻病的用药规律研究:文献部分综述了近5年来中西医对小儿腹泻病的临床与研究概况。临床研究报告部分旨在探讨温老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本研究收集温老辨治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小儿腹泻病自拟有效良方155张,统计、分析其药物使用频率及药类使用频率,以撷取其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结果:补益药、祛湿药、收涩药是温老治疗小儿腹泻病自拟方的基本组成药类。结论:健脾祛湿同时固涩止泻是温老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基本用药法则。本部分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报告两部分。文献部分综述了近5年来中西医对小儿腹泻病的临床与研究概况。文中有近年来西医治疗本病的进展概况,有中医对其病名的称谓,有现代中医学者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中医内外治法的研究进展概况。临床研究报告部分旨在探讨温老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本研究收集温老辨治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小儿腹泻病自拟有效良方155张,统计、分析其药物使用频率及药类使用频率,以撷取其用药规律及学术经验。结果:补益药、祛湿药、收涩药是温老治疗小儿腹泻病自拟方的基本组成药类。结论:健脾祛湿同时固涩止泻是温老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基本用药法则。

李晶晶[6]2014年在《《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经方中各脏腑病证常用药物的功效特点及应用机制,同时搜集整理后世验方、临床报道和病案举隅,归纳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通用药的运用规律,以期为临证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式,采用归纳总结、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神农本草经》药物记载,将《伤寒杂病论》中65味常用中药分列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通用药,研究诸病证通用药的功效特点,以及在经方中的具体应用机制,并结合后世验方、临床报道及病案举隅探讨古今医家对药物的运用,总结出诸病证通用药在辨病论证施治下的运用规律。结果:27味肺系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发散表邪、宣降肺气、化痰逐饮、收敛阴津、补虚扶正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感冒、哮喘、肺胀等病证;21味心系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化痰行气、宁心安神、活血化瘀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心悸、胸痹、失眠等病证;23味脾胃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回阳助阳、补气敛阴、燥湿化痰、行气降逆、泻热攻积等功效,广泛应用于胃痛、痞满、泻痢等病证;19味肝胆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行气活血、养血柔肝、散寒温经、清利湿热、化痰软坚等功效,广泛应用于胁痛、黄疸、臌胀等病证;15味肾系病证通用药分别具有补火助阳、滋阴敛阴、宣降肺气、健脾利水、收敛固涩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水肿、小便异常、阳痿等病证。结论:《伤寒论》中常有一药广泛应用于六经不同病证,《金匮要略》中亦可见一药反复在不同脏腑病证中应用,充分体现了仲景病与证相结合,辨病论证,灵活用药的特点。因此病证通用药的实质即在病与证相结合,辨病论证有机统一的辨治体系下,把握药物的功效主治特点,揭示药物的应用规律,了解药物的运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则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仲景药物的作用机制,乃至经方的方剂配伍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

尹荣常[7]2011年在《中医诊治久泻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腹泻,即中医的久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相当于现代医学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小肠吸收不良症等。该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过度,情志不调而复发。导师周乐年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之一,精专内科,尤擅长治疗脾胃疾病,本文主要对久泻的文献进行综述,及对导师治疗久泻的经验进行小结。本论文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久泻文献的搜集,阐释中医学对久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包括久泻的病名历史沿革,古代医家和现代医家对久泻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治则治法,对内治法、外治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现代研究概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发现存在的不足,如对名老中医治疗久泻方面的经验论述不全面等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在文献综述及临床跟师的基础上,对导师临床治疗久泻的经验进行总结,导师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及该病发病特点,认为久泻临床多见虚证表现,其主要病机为脾虚湿盛、脾肾两虚、肝郁脾虚,治疗予健脾化湿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法和疏肝理气抑肝扶脾法为主,疗效显着。第叁部分主要通过对门诊跟随导师收集的验案进行举例辨析,包括理法方药,尤其是导师临床用方用药特色,进行了挖掘,分析探讨了导师临床治疗久泻的经验。

张丽[8]2016年在《仲景学术思想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金匮要略》中的下利病包括泄泻病和痢疾病。仲景继承了《内经》中辨证疾病重视脾胃的宗旨,对后世医家治疗儿科疾病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中医儿科的临床疾病治疗起到了指导意义。本论文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仲景的脾胃论基础上,简明论治下利病儿科常用的治疗思路。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古今文献为依据,现代临床应用为例证,通过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下利病证治的治疗方法整理,将仲景对下利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疗法则和现代临床应用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探讨仲景治疗下利病的学术思想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结果从仲景之前的古代文献整理中,可看出虽然对下利病有所认识和论述,但方药较分散,涉及本病的病因较多,并且论述不为详尽,而仲景在临床治疗上,创立了自己的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归纳整理,下利病的病因多与六淫邪气,饮食,虚劳体质,情志相关,其病机多因脏腑运化功能失常和传导失司。下利病主要责之脾胃、大肠,联系肝、肾,同时脾胃与儿童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联。在研究仲景治疗下利病治则治法同时,对治疗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对方、药、证涉及的儿科腹泻经典病案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本论文重点研究仲景下利病治疗相关的学术思想在儿童腹泻治疗方面的应用,从重视辨证施治的角度,强调仲景的治疗思路对儿科医家的影响及指导,分析仲景方药在儿科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正文中分叁章节:第一章节探讨下利病名、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的演变;第二章节具体说明仲景对下利病的论述,分别概况了仲景下利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的应用范围,同时对后世代表性儿科医家用仲景方进行总结;第叁章节从临床治疗应用的实践角度总结仲景治法、方药在儿科治疗腹泻疾病的具体应用,并阐明在仲景治疗下利思想的影响下儿科腹泻的治疗现状。结论本论文通过对下利病进行深入整理、归纳和研究,将下利病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沿革系统化、条理化。在各历史阶段,按照病名、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几个方面,研究其发展情况,通过总结《伤寒杂病论》下利相关条文,结合众多医家治疗小儿腹泻观点,将其与仲景之论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继承及发扬之处,最后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及临床实践,总结出小儿腹泻的治法治则,并结合相应的方药进行剖析。本论文使我们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仲景方在小儿腹泻病中的应用提供更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为临床实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辨治规律及其脾虚失运证的治疗研究[D]. 王孟清. 湖南中医学院. 2002

[2]. 七味白术散合磁贴天枢穴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脾虚型)的临床研究[D]. 张鑫.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

[3]. 史纪教授儿科学术思想及“肺病治肝”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证治规律研究[D]. 冯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

[4]. 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D]. 刘昆.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

[5]. 温振英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治小儿腹泻病用药规律研究[D]. 胡锦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6]. 《伤寒杂病论》病证通用药的研究[D]. 李晶晶.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

[7]. 中医诊治久泻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尹荣常.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

[8]. 仲景学术思想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D]. 张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辨治规律及其脾虚失运证的治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