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现状及对策论文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现状及对策论文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现状及对策

邰启城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05)

摘 要: 道路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安全运营是对居民民生,经济稳定的保障,目前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分析道路运输业监管体系和行业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出道路运输业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相应得对策。

关键词: 道路运输;安全;对策

道路运输是满足居民出行,货物流通,信息互动的基础。道路运输的基础是道路运输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道路运输企业承载着提供道路运输服务,保证道路运输安全的责任,安全运输是道路运输管理的出发点,是道路运输行业作为民生和支柱行业必须守住的底线。

一、道路运输业的基本情况

道路运输是指以道路为运行基础,以车辆为承载工具,实现旅客和货物位移的生产经营活动。道路运输以其运载事物的不同,可以分为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以其运输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旅客运输,普通货物运输和危险货物运输。近年来我国旅客周转量,货物运输量,货物运输里程,营运车辆都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道路运输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举办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祭水大典等活动;省湖泊局、《湖北日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千湖新记”栏目;省水利厅、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开展“爱我千湖”志愿者活动,举办“爱我千湖”征文和“湖北最美湖泊”摄影作品征集等活动;全省共举办党政领导等水情教育培训70多期,参训人员8 000多人次。恩施州组建了水情教育宣讲团,编写了水情教育读本,中国水利报以整版篇幅向全国推介,为湖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氛围。

我国幅员辽阔,道路运输管理是按照行政区划为单位来进行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随道路网络的延伸而扩展到全国版图。我国目前的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由三类监管模式及其分管道路运输企业综合实现,三类监管模式分别为以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下设安监局为代表的综合监管,以交通运输部和各级运输局为代表的行业监管,和以部省市县部管行管部门为代表的专项监管组成。各级监管部门直接对其监管的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基于抗震性能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主要包括: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抗撞墙和防震缝的设计、各种建筑结构的破坏机制的设计等,下面我们着重从这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

考虑到极端情况,譬如因为主监控中心火灾或者受非典疫情等影响,造成主监控中心不能再继续办公,这时要求备用监控中心应选在远离原中心的另一幢大楼里,考虑到交通便利和办公设施方便等原因,故选址定在离原监控中心大约 10公里的220kV**变电站内,该处也在城区范围内,交通和通信便利,便于开展各项工作。

道路运输相比较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其实时规范管理,员工培训相对难以实现,广大个体户中小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忽视了安全保障,驾驶员疲劳驾驶,违规运输等问题层出不穷,而车辆安全检查和必要安全设备配备情况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方面是行业的不规范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意识薄弱的结果。

二、道路运输业的安全现状

道路运输企业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其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道路运输行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总结,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希望能够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运营,道路运输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助力。

(一)安全监管职责不清晰,安全政策实施不到位。

道路运输行业是具有社会效应和民生效应的基础建设行业,本身承担着保障社会稳定,支持民生的功能。但是具体从事道路运输生产经营活动的是数量庞大且分散的个体户中小企业,其最大的目的是要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政府对于安全的监管和号召对于生产经营企业来说是一种负担,在政策制定不具体和监管动态性常态性不足的情况下道路运输企业必然会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安全行为,这就为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保障留下了巨大隐患。

(二)政府要求的社会效应与企业的利润导向不匹配。

我国安全监管是从上到下的部省市县分级管理模式,而在每一层级的管理部门还分设运输管理部门来管理道路运输企业。政策规章的制定是由上层的管理部门实现的,而具体的监管活动和监管实践是由底层的安全监管部门来实现的,同时我国广大的行政区域和各地区不同的道路运输情况造成了上级政策与底层监管的不适应。多层级多部门的监管体系也容易在部门之间对职责的分配不明确,相互推诿而监管流于形式。

(三)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安全设备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少。

道路运输企业是从事道路运输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我国目前道路运输企业突出的特点在于道路运输企业数量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业户为4.1万户,道路货物运输业户为679.1万户。第二个特点在于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化低,个体分散经营普遍。道路运输企业数量多且分散经营的特点给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道路运输的安全保障难以得到实现。

三、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对策

(一)明确各监管部门责任边界,加强上层监管部门与底层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

各级监管部门承担了不同的责任,需要对各自的职责有着清晰的界定,在上下级监管部门监管的交叉区域需要有更加明确的评判标准,赏罚条例。各级监管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彼此的信息互通,上级部门关注更全面宏观的内容,而底层部门更关注区域内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相互间的沟通能够保证安全监管政策的制定既反映宏观层面的安全导向又能保证各区域实践中的顺畅实现。

(二)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宣传,注重企业员工安全培训,配备必需的安全设备。

道路运输企业具体承担了道路运输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其安全运输意识,可以将安全隐患预防和杜绝在萌芽阶段,必须使道路运输企业意识到安全运输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更是其长久运营的必备条件。驾驶员安全驾驶,规范操作不仅是对旅客货物安全运输的保障,更是其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董 轩,叶 松,黄李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6,(5).

[2]张 浩.从运输企业角度浅析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J].今日科苑,2015,(12).

作者介绍:

邰启城(1982-),男,高级工程师,从事专业:交通运输。

标签:;  ;  ;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现状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