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因_核心能力论文

中小企业集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因_核心能力论文

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持续发展动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集群论文,持续发展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集群经济的现实形成和理论渊源

目前在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工商注册登记企业的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同时创造了75%的就业机会和60%的出口创汇额。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业,几乎涉及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浙江省中小企业数约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9%,近年来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0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在2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对经济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我国的经济上,发达国家同样如此。美国现有中小企业近23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它们创造了39%以上的GDP,提供了2/3的新增就业岗位,雇用了全国53 %以上的劳动力,生产的出口产品品种已占到出口产品种类的96%。

单个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以下几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1)产权明晰所体现的体制优势;(2)委托层次简单化和信息对称性所体现的管理效率优势;(3)激励机制有效性;(4)产品转换和资金转移的灵活性所体现的市场运作的成本优势。

但单个中小企业仍存在较大的比较优势:(1)资本积累和融资的困难;(2)规模经济性难以实现;(3)市场竞争性不强;(4)研发创新力量不足。

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并不完全是由单个中小企业所产生。如何发挥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避免它们的比较劣势,从组织创新角度而言,企业集群是一个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企业间新的组织形式。

企业集群(cluster)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三大流派:外部经济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和新竞争优势理论。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A.Marshall,1890)首先提出来的,他所讲的外部经济部分来源于企业集群产生的外部经济,即企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传播与应用。

集聚经济理论是由工业区经济学家韦伯(A.Weber 1909)首先提出的,他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Regional factor)和集聚因素(Agglomeration),韦伯从集聚因素造成的经济性——“一般经济开支成本”降低来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

波特(M.E.Porter 1998)把企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

由引可见,企业集群理论源自于马歇尔(A.Marshall)企业群落理论,后来区位经济学家又把这一理论推进了一步,西方国家产业布局的现实为企业群落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在美国,高科技、风险资本企业集中在“硅谷”,影视娱乐业集中在好莱坞,软件、网络业集中在波士顿,汽车设备及零部件集中在底持律。在意大利,纺织品企业集中在伦巴第的科莫……在我国部分地区,企业集群也初见雏形,如海宁的皮件业,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宁波的服装业,乐清的低压电器业等等。

二、中小企业集群的核心能力优势

任何经济组织要取得经济的持续发展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核心能力的具备;(2)长期竞争优势的维持;(3 )不断的技术创新。

企业集群作为一种“可塑性组织”,它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上述三个条件。

现实企业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核心能力的管理,同样中小企业集群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核心能力的培育、扩散、整合、发挥和更新。相比较于单个企业,中小企业集群在核心能力管理方面具有如下优势:

1.核心能力的培育方面。组织的核心能力一般始于个人的某种技巧、专长、技艺等等,但将个人的某种能力不加组织的管理转变为组织的能力将会耗费很多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种能力将不再具有优势。但组织在培育组织的核心能力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1)核心能力不会自动地被开发出来, 需要组织较为正式的方法加以学习或引导。但太系统的学习,很难推进核心能力的转让;而不系统的学习,又无法推进核心能力的转化。

(2 )早期(思想产生阶段)正式组织之间的学习其学习的效率较低,而后期(核心能力形成阶段)学习的效果较低。但是企业集群却能很好地弥补这两个缺陷。由于集群是一个虚拟型组织,它能较好地处理学习的方式,从而引导核心能力很快地从个体组织转化为整个集群。集群中的企业处于同一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因此天然的相关性和竞争者会导致早期学习的效率,而天然的合作性又能使后期学习效果提高。

2.核心能力的扩散。一个组织不能共享和扩散核心能力,这个组织似乎并不存在真正的核心能力。从现实的研究表明:导致核心能力难以扩散的原因在于组织之间的强竞争性和学习界面的隔离。集群中,相似的先验知识和长期形成的信誉与承诺,提高了核心能力的开放性和诚实度;相似的文化背景保证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的接受和吸收能力;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也加强了核心能力的传播和共享。

3.核心能力的整合和发挥。核心竞争力管理的核心是对诀窍等特殊要素的整合,使之真正成为难以替代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整合和发挥在相关组织之间和个人之间(又非完全相同的)体现较高的效果。整合和发挥的效果是核心能力的产出与它的投入之比。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树状”组织,更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复制”和“应用”,从而具有较高的整合、发挥效果。

4.核心能力的更新。任何既定的核心能力的竞争价值都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竭,这说明核心能力的更新非常重要。但“更新”需要一种非线性的思维。由于企业集群内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组织学习模式以及企业集群整体的动态发展性而使这个问题变得较为容易。

三、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企业集群与单个企业组织比较,能制造如下竞争优势:

1.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集群内每个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而获得成本优势,这主要是由于纵向关系中各种供应商——客户邻近带来的交易费用节约效应,同时也使交易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成本得以降低。

2.从经营有效性角度来看。企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使每个企业在不牺牲大规模企业所缺少的柔性条件下,从中获得规模经济性,这主要是从横向的同行企业大量集聚带来的外部范围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企业集群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进入壁垒,使集群内企业与孤立的企业相比更存在着生存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企业进入集群的增加,增加了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3.从战略科学性角度来看,集群这个组织形式更能从价值链整体上创建竞争优势,同时使成本领先、标歧立异、集聚这三种战略能合理运用和优势互补。

4.从产业角度来看,企业集群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上游企业之间、下游企业之间以及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交互过程不断推进产业的提升,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又是保持集群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美国“硅谷”长期保持计算机行业领先优势便是例证。

5.从竞争优势的排他性来看,企业集群规模效应易得到政府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企业集群可以经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产品质量标准等手段,谋取自身与其他集群外企业的差异性。浙江嵊州领带业集群参与制定国家领带标准就是一例。

四、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优势

技术创新是保持企业集群经济优势的一个持续性动力。

企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最终成为创新的中心。企业之间关联性的性质造成了相互学习。发生在集群内的竞争压力、同类企业压力、持续比较构成了企业集群的创新动力。

企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从内在机理方面看主要是由“本地化”所产生的两种效应所引起的,即邻近效应和社会化效应。由于这两种效应改善了信息和知识的流动,从而促进了创新的进行。

邻近效应是指信息和知识短距离传递效率的提高,特别体现在创新所需要的大量隐含(经验类)知识必须面对面进行交流才能共享。知识资源优势互补,知识转移成为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桥梁。

社会化效应是指由于地理接近而产生的信息和知识传递所需要的社会氛围,诸如信任的合作,良好的竞争等。

两种效应的三种组合性都能在企业集群中较好地体现:

1.邻近效应。接近客户,能从客户寻找创新源。

2.邻近效应+社会效应。具体体现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使互相学习到先进的技术、管理、服务,企业与当地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关系能紧密地参与创新过程。

3.社会化效应。企业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创新,能够在合作中有较高的“容错性”,“容错性”是产生创新的一个基础。另外竞争压力和相互比较同样使企业不断地创新。

从创新的组织体系来看,一方面集群内既保持个体组织的高效创新系统,又保证集群所内化了和优化了的信息流和知识流能够被集群内个体所利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总体的组织结构是一种“T ”型组织(纵向主要以某种核心能力为纽带,横向存在关联性的协作),这种组织既保持了创新的规划性、投入性,又保持了界面的渗透、联结,从而使集群创新具有较高成功率和较长的持久性。

中国已经加入WTO,面对国外竞争者, 尤其是众多外国大型企业的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不可避免,如何发挥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优势,通过集群这种企业间组织新形式,提高整体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既体现经营柔性,又能体现规模经济性,从中寻找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而基于集群的组织的角度去审视中小企业集群持续的动因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标签:;  ;  ;  ;  ;  ;  ;  

中小企业集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因_核心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