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邹艳辉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邹艳辉

黑龙江省龙江县华民乡中心小学校 161121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的活动。现代学习论指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在新课标不断深入的今天,如何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扎根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中?笔者的实践体会是:

一、准确把握,让教学在精心预设后起步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而在有效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对教材解读是否正确、对学生学情把握是否到位、对教师角色是否摆正却从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教学的收效、学生的发展。因此,准确把握教材、学生、教师角色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准确把握住它们,并在此基础上精心预设教学过程,有效教学才会有良好的开端。

1.把握教材。教材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无论课堂教学如何创新,偏离了教材的主旨,学生获得的发展只能是“墙上芦苇,腹中空,根底浅”。因此,准确地解读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例如六年级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老教材中的例题是用算术方法除法来解答的,而新教材却改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的改编很有道理,因为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其解题思路就与分数乘法应用题完全相同,把原本不同的两种分数应用题都归结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思路上来,既有效沟通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分数除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初开始,许多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编者的意图,一味按老教材、老教法去教,结果造成部分学生始终不能很好地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准确用乘法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用除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师对此也很困惑,直到领会到编者的改编意图,现状才有所改观。可见,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改编都有它的道理,不能很好地领会与实施,其结果是只能步入低效的窠臼。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明白编者的设计意图。书本上的每一道例题、每一组习题、每一幅插画、每一段变色文字、每一个虚线框……都显现着一种知识,牵引着一条线索,指引着一种方法,隐含着一种思想,教师要通过解读,好好去揣摩、去追溯、去挖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这样,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才会准确到位。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了,教材才有可能被用好、用实;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把握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知识、经验、解题策略等走进教室的。忽视了这一点,低估了学生,必然导致简单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而高估学生,又必然导致教学因与学生实际脱节而失败。例如,在五年级教学 “0.52米=( )厘米”时,通常教师会认为,新知的学习完全建立在已往的知识、经验上,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于是备课、教学相对放松。结果作业时,却总会发现学生做题的速度不仅慢,而且正确率出乎意料的低。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让我们来经历一次名数的改写吧。首先学生要判断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还是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要区分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确定是扩大多少倍还是缩小多少倍、是将小数点向右移还是向左移几位。这是多么复杂的工程!学生只要一步走错,就会满盘皆输呀!再倾听学生的思考过程,原来他们有些是单位间的进率搞错,有的是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部分知识不熟练,有的学生根本不会判断谁是高级单位、谁是低级单位……许多低效的数学课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均能在意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但对学生现实起点却比较忽视,大多情况下凭主观臆断来教学,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教而无功。

二、搭建平台,让教学在知情互动中展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更要“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现数学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阶段是教学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必须努力搭建各种学习平台,开放数学活动,和谐数学交流,让每位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体验中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收获心智的荣耀。

三、经历回归,让教学在应用反思中提升

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数学家的体会告诉我们,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地理解和熟练地运用。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和反思数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数学还有待在数学应用和反思中作有意义的提升。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并非一躇而就,它是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追求的过程中,教师是否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论文作者:邹艳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论文_邹艳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