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团队的思想教育功能与团队精神的培养_团队意识论文

论大学生团队的思想教育功能与团队精神的培养_团队意识论文

试论大学生团队的思想教育功能和团队精神的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团队精神论文,试论论文,团队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高校,大学生团队越来越多,团队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团队的引导以及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是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一、大学生团队及其思想教育功能的表现

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常见的大学生团队可划分为三类:(1)问题解决型团队,例如大学生科研课题组、文体或知识技能竞赛团队等;(2)自我管理型团队,例如大学生社团协会、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等;(3)多功能型团队,例如大学生创业团队、社会实践团队等。当然,这种区分并非是绝对的,例如任务指向明确的小型创业团队、社会实践团队也可能属于问题解决型团队。

一个团队的存在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显功能,另一种是潜功能。团队的显功能是团队的直接任务或目标,例如,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显功能是开发一种新的产品或提出某种创业方案;团队的潜功能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大学生团队思想教育方面的功能就属于潜功能。从思想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看,团队活动是教育的载体,而团队思想教育潜功能的发挥就是通过团队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水平。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团队的思想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

有助于大学生团队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可以说,团结与合作精神是“团队精神”的灵魂。在团队中,任务的专业化、细致化划分以发挥每个成员个人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特长是团结与合作的基础。在大学生团队中,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或实现既定的共同目标,成员们必须有效地进行分工与协作,在具体活动中发现自己以及他人的特长与不足,认识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并不断提升成员之间合作的技能。“团队目标”、“团队凝聚力”这些因素可以从正面强化大学生团结与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团队压力则是一种逆向的教育劝导机制,即一旦团队成员出现脱离团队轨道或不合作倾向,团队就会对这些成员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来规范团队内部的合作与竞争行为,来督导这些成员矫正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所以说,大学生团队具有提升其成员团结与合作精神的教育功能。

有助于大学生民主与平等意识的培养。共同参与、民主管理是团队内部管理的一大特色,平等交流与共处是团队生活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团队中,虽然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在工作中的权力与地位也会有所区别,但是这并不排斥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一个大学生团队要运转有效,其团队领袖就要获得全体成员发自内心的认可,团队领袖也要运用民主参与的方式来调动成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视美乐”公司的创业团队是由清华大学一群年轻的大学生组成的,无论是在前期技术开发阶段,还是在产品市场化过程中,团队成员始终处于一种平等友爱的氛围中,这些大学生不仅感受到追求事业的艰难以及成功的乐趣,而且在实践中养成平等参与、民主管理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大学生团队具有培养其成员民主与平等意识的功能。

有助于大学生纪律与规范观念的养成。虽然团队强调团结与合作、民主与平等,但是这并不等于团队内部可以容忍个人的自由散漫,相反,团队内部的团结与合作、民主与平等都需要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纪律与规范来维护。例如,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可能对成员的生活起居时间不作任何要求,但是,团队对于召开讨论会的时间、对成员完成各自承担任务的时间是会作明确的、严格的要求的,不会容许开会迟到、中途无故早退的现象,不会容许对承担的工作任务讨价还价或拖拖拉拉。一个优良团队总是会通过协商来制订一些规章制度或公约,在内部营造一种讲究信用、遵守秩序的文化氛围。在这种团队活动中,在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下,大学生的纪律与规范观念可以得到加强。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水平。大学生团队一般由年轻的同辈人员构成,它比一般团队更注重学习性与成长性。在大学生团队中,成员之间除了工作上的取长补短外,还在各自人生的发展方面相互促进。例如,团队的领袖或某一方面的权威对于其他成员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在团队中,成员之间相互模仿、暗示、顺从,久而久之,团队成员的行为、情绪以及社会态度等相似性越来越高。在团队这个小社会中,大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适应集体生活、如何从团队的整体目标出发来调节自我的发展目标等等,从而使得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同社会基本价值与规范,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水平。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大学生团队对于其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心理因素没有深入到价值观念或思想意识的层面,但是,健康的心理是受教育者价值形成、思想进步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教育者顺利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保证。在团队生活中,特别是与志同道合的同辈朋友的相处中,大学生可以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自信心,可以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且通过团队目标的实现来获取自尊和成就感。即使团队活动遇到挫折或团队目标未能实现,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安慰,从而降低心理压力,缓解情绪紧张等等。所以,大学生团队可以促进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培育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措施与途径

既然高校中的学生团队在迅速增加,而团队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又具有重要的价值,那么,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大学生团队建设这一渠道来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团队以及团队精神的培育:

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大学生团队。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团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团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团队成员对于团队的认知还不够,个别的甚至是赶时髦;团队内部管理方面经验还不够,团队建设的外部环境也不成熟。而从高校思想教育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大学生团队建设方面还缺乏明确的思想教育目的与计划性,未能有效地把团队的显功能与潜功能结合起来。确实,大学生团队的出现具有自发性,团队中的自发性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但是,任由学生团队的自生自灭与有目的、有计划的团队培育两者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正如私塾老师教学生与高等学校的正规教育是两种差别很大的教学方式一样。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来发展大学生团队,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团队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要进行认真的规划,通过规划来体现教育的目的与计划。例如,清华大学有针对性地设立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前者通过团委系统来实施,其显功能是大学生多种素质的培养,纳入学生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后者由教务处来组织实施,主要对象是本科生,其显功能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事实上纳入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显然,这两个大学生培养计划共同的潜功能之一就是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大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项目申报指南,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自由申报与竞争,资格通过或竞争成功后,就形成以项目为纽带的团队。这样,教育者通过教学科研或课外活动的渠道帮助学生创建了不少的团队。

做好团队建设的基础服务性工作。在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加强服务功能,在团队建设引导工作方面同样如此。团队建设的基础服务性工作,主要是指为团队建设提供充分的人力、物力、场地、资金、器材等方面的保证。思想教育并不是“空对空”,同样是需要投入的。实际工作中,确实有一些人对思想教育工作的投入与产出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甚至个别高校的领导也是以资金紧张等各种理由来压缩德育工作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工作者不应是消极气馁,而应当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争取社会的赞助等。例如,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清华大学近年投入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的经费就超过千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经费的使用与学生团队的发展有关。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老师还积极争取到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的赞助来支持学生的课外科研团队工作等。只有把大学生团队发展的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做好了,让学生感到教育者是真心实意、千方百计在帮助学生发展,思想教育工作者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与信任,思想教育工作也才能融入到团队工作中去。

加强对团队工作的分类指导。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团队建设的引导关键在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团队分为各种类型,例如有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的区分;科研型团队、文体活动型团队、创业型团队、技能竞赛型团队、学习研讨型团队等的划分。各种团队对成员性格、心理发展水平、道德发展程度的要求不同,例如科研型团队特别强调分工合作以及对知识成果的保密,创业型团队强调成员的主动参与和创新品质,竞赛型团队强调成员之间的配合以及不断进取的品质等,那么教育工作者要采取个别咨询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团队建设辅导。当然,还可以采取公开讲座或集体培训等方式进行集体辅导,向团队成员特别是团队领导者传授团队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与技巧,例如团队决策的过程、士气提升的方法、内部冲突与压力的处理等等,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并进而通过良好的团队体验实现团队成员道德发展、思想进步的思想教育目标。

营造团队发展的激励机制。思想教育工作者除了帮助团队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团队建设外,还需要积极营造团队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与激励机制。团队的发展不仅需要内在的动力,而且需要外在的推动力。思想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善于发挥竞争的效应,为团队提供外在的推动力,进而使这种外力转化为团队内部的动力。团队精神强调合作,但并不是否认竞争。营造团队发展的激励机制,其中主要的手段就是合理运用竞争机制,在团队内部、外部形成良性的、公平的竞争氛围。例如,对社会实践团队的一种激励手段就是举办社会实践成果展览以及评比,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来促进团队的建设。这种类型的评比与奖励大多数是团队性质的,这样有助于团队荣誉感以及团队精神的培育。营造团队发展的激励机制,不能是一时兴起、一时冲动,而应当规范化、制度化。一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与激励机制形成,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团队来实现教育的目标,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标签:;  ;  ;  ;  ;  

论大学生团队的思想教育功能与团队精神的培养_团队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