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材插图资源的再开发--以“人民教育学会2008版必修1”“经济生活”为例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资源的再开发——以人教社2008版必修1《经济生活》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生活论文,为例论文,插图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教科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利用现有的教科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开启学生情商心智的目的,已成为当今课改十分重要的课题。现在正在广泛使用的人教社新版思想政治教科书,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旧版教科书相比,全都采用彩版印刷,插图所占的篇幅更大,内容更丰富,包括了大量的漫画、照片、实物图、统计表等插图资源。它们是教科书正文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与学中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

一、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资源再开发的基本原则

1.以课程目标为指向,服务于思想政治课程价值功能的实现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价值功能是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资源的再开发,应以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为指向,立足于学生公民素质奠基,强化现代政治文明素质教育,着力于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的培养,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感,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律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

2.以“大教材观”为统领,重视但不拘泥于思想政治教科书

传统的教材观过分突出教科书的作用,认为“教科书即教材”。它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任务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蓝本,是学生学习的法定内容。“大教材观”则要求把教科书从“师生共同直接面对的对象”这一中心地位,转向“为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选择的学习资源之一”。教科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应当重视,但不能拘泥于教科书。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资源再开发,本质就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广大政治教师应依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在重视插图教学的同时,自主地探讨教科书中插图编制的诸多问题,以课程内容为依据,以引导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多种发展需要、培养健全人格为宗旨,把教科书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创造性的利用。

3.以认知心理学为指导,开发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插图资源

认知心理学为再开发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高级心理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再开发的插图的呈现方式是否附有标题和文字说明,插图的物理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搭配、画面质量的好坏高低,都会影响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教科书插图的再开发要以认知心理学为指导,开发出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插图资源。具体来讲,中学生对于形象、生动、具体的东西比文字更易接受,也更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经过再开发的插图必须生动、直观,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

4.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对教科书插图资源再开发

毫无疑问,任何课程资源的开发都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所以,只有从事教育教学的人才最有可能开发、筛选并用好资源。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本身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实施新课程、使用教科书中,始终把自己既看作是一个教科书插图资源的利用者,又看作是插图资源的研究与再开发者。学生是课程资源的最终受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和教师一样,都应成为资源开发的主体。插图资源的再开发还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作用。

5.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坚持再开发插图的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统一

过去人们习惯上认为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资源开发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教学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的联系日益紧密,“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再是忠实、有效地传递内容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创生课程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资源的再开发,必须坚持开发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理念,关注作为整体的教与学的实际运作,重视教学过程在教科书插图资源再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科书插图资源再开发的具体策略

1.即时化

人教社新版思想政治教科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采用了大量新鲜的图片和数据,但是从教科书的设计、编写到给师生们运用有一个时间差,这就需要教师对插图的内容进行即时更新。

[案例分析与展示1]

人教社2008版必修1《经济生活》中图表类插图,如“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走势”、“国家财政的支出情况”、“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其中数据多停留在2007年,教学中应当及时将2008、2009甚至2010年的数据补充进去,以增强其现实感和说服力。以《经济生活》第45页插图(图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迅速增长”为例,编制者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连年迅速增长这一现象。但是离开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央提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一揽子计划,这种情况下居民储蓄仍然高位攀升的时政背景和鲜活数据,又怎能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储蓄连年迅速增长背后的问题呢?教学中将已有插图即时化,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报刊上查找出最新的经济数据,在原有的插图上补充绘制新的插图(图2)。

2.地域化

思想政治教科书编写者往往是从全国全局看问题,不可能顾及到各地区、各地方的特点。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插图的时候,就要注意插图是否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有没有更好的带有地方特色的为学生所熟悉的插图资源。

[案例分析与展示2]

人教社2008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64页以“上海徐家汇地铁站”插图为背景,由地铁引导学生感受政府提供的服务,由此引出财政的作用。2010年5月28日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开通,江宁人民期盼已久的地铁生活开始。上课时使用学校门口的“地铁天印大道站”的图片(下页图3)替代原有的插图,显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课,笔者使用了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南京最大的农民复建房小区——江宁又景山公寓的图片(下页图4),与原有的《经济生活》第85页学生不熟悉的“农民新居”的插图相比,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也激起了他们为家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热情。

3.生活化

教科书编制者在开发插图时,无法兼顾到一校一班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使用时就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朝着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向,对插图进行再开发,使之努力符合自己学生的具体实际。

[案例分析与展示3]

人教社2008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64页介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时,用了“小林怪怪的服装”作案例和插图(图5)。但考虑到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着校服,学生平时尤其是在校园是没有机会穿奇装异服的,再联系班上有少数学生为了标新立异,在头发上做文章,笔者于是通过漫画的形式(图6)加以夸张的展现,既和课本内容相结合,同时又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连环化

重视教科书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能仅仅以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主旨为目标,还要拓展内容,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对一幅插图进行深入思考,延伸为一组图片。

[案例分析与展示4]

《经济生活》教科书在投资理财的选择里介绍商业保险,使用了插图“保险宣传”,意在表达购买保险可以让每个家庭拥有平安,拥有保障。那么延伸下去,如果不购买保险呢?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插图进行再开发,设计出一系列的情景漫画(图7、图8、图9),拓展教科书插图的内容。

再有,限于篇幅原因,教科书在介绍一组概念或知识点的时候,只使用了一幅插图,如违反税法的行为包括: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课本在欠税行为表述的旁边配了一幅“追星族”的插图,其他则没有。这时师生可以共同开发有关偷税(图10)、骗税(图11)、抗税(图12)的插图,形成有机联系的一组插图。

5.动态化

为了将一些复杂的概念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或是更加生动地展示教学中的情景案例,师生可以共同将教科书中静态的平面插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再开发为具有立体感的动态画面。

[案例分析与展示5]

《经济生活》教学中有些概念比较复杂且理论性强,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插图能够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特别是将插图动态化,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准确、生动地掌握。如第14页“变动着的市场价格”的插图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图示化。但这种价格的不断变化,不固定性,通过动画的形式才能更准确地表现出来。此外,动态的画面相对于静态的图像总是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起人们的兴趣。在人教社2008版《经济生活》教科书中有许多连环画式的漫画插图,如第37页“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第38页“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有什么好处”、第61页“分配不公企业破产”等,利用多媒体将其改编为幽默诙谐、情节生动的动画短片作为情境案例,可以取得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加深学生记忆等一举多得的效果,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标签:;  ;  

思想政治教材插图资源的再开发--以“人民教育学会2008版必修1”“经济生活”为例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