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方法探索论文_李颖懿

基于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方法探索论文_李颖懿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510000

摘要:城市设计作为非法定规划,在城市空间塑造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很多城市设计完成后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没有任何指导作用。要使城市设计塑造的空间从图纸变为现实,就需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恰当地、正确地纳入城市设计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适当给予提升、优化。本文以某县下线口地区的改造与开发为例,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来深入地探讨城市设计引导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关键词:城市设计;控制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

0引言

在新形势、新政策的要求下,城市规划本身要求不断的变革,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也提出新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有关新政策、市场机制及城市规划变革内在要求,克服现行城市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中的一些弊端,提出强制性内容图则、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详细城市设计相结合的详细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1 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困境

1.1 现行控规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城市总体规划法律效应的延伸和体现,是总体规划宏观法律效应向微观法律效应的拓展,法律效应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征。现行控规主要是通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的控制,来达到对整个地区进行调控的目的。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市场形势瞬息万变,控规的刚性控制面对这样的环境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1.2 现行控规不能有效的控制整体城市形态

控规的控制主体是地块性质及环境容量,主要是从大层面控制地区的整体格局。现行控规研究的往往是平面的,缺乏对城市三维空间的研究。实际操作中,具体落实到各个地块,往往出现“各自为政”的形象,最后导致城市形态、建筑色彩等杂乱无章,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成为控规编制的一个关键所在。

2 构建城市设计引导下的控规体系

2.1 控规层面主要研究内容

为了更好的发挥控规的作用,必须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控制和引导城市的发展,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在控规层面上,主要对城市的土地使用进行控制。根据上一层次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确定规划区的功能分区及土地性质,深化细化道路网结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市政设施配套等。

2.2 城市设计层面主要研究内容

控规阶段的城市设计尤其需要注重整体的有序性,避免在细枝末节上做过多的雕琢。应以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为重点,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为配合,科学地深化、落实及探索控规方案给出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控规方案进行反复调整和修改,使两者互相融合;最后以指标、图则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筑总平面设计。

2.3 控制体系的建立

城市设计引导下的控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中控规分图则作为强制性内容,而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引导性内容。控规分图则强制性内容主要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城市设计导则主要包括建筑色彩、建筑平面布置形式、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等。通过两方面控制体系的结合,共同引导城市的建设。

3 该县下线口地区改造与开发

3.1 编制背景

规划河西地块位于某高速下线口、主城区西侧。是城市向西拓展的主要腹地,同时也是尧城组团(老城区)的西门户,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门户形象塑造的节点区域。为进一步推动城市整体空间的发展,更好地控制和引导河西地块的开发建设,提升城市门户形象,在东至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指导下,编制本次控规。

3.2 现状概况

规划区位于该县主城区西侧,东临尧渡新河,西抵安东高速,南至高速下线口以南800m,北以东至桥为界,规划面积1 838 000m2。规划区对外交通较为便捷,安东高速从西侧穿过,并在规划区南侧设有高速互通口;206国道由北向南沿新河大提,经新建的东至大桥由尧渡新河右岸改左岸向南,北连长江古城安庆,南接瓷都景德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规划地块内主要为农田和村庄居民点用地,已建项目主要沿206国道西侧分布,有河西安置区、桂明驾校、国家粮食储备库、森林派出所、加油站等,各类建设用地相互掺杂,用地布局较为混乱,缺乏功能梳理,总体效益较差。

3.3 上位规划解读与已编控规分析

3.3.1 上位规划解读

该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带”、“二轴”和“三大组团”。其中,对尧城组团中的河西片区定位为:河西片区依托尧渡河和高速下线口,发展商贸物流,打造城市入口门户形象。

3.3.2 已编控规分析

目前已编制的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范围是东至县城的城南部分,包含本次地块的南半部分。城南控规对本次规划基地的具体要求:考虑到目前县城用地紧张,且河西片区随着安东高速的贯通,交通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因此本区域适宜建设成为东至县城最能体现时代特色和高尚生活的社区。

3.4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通过上位规划及现状的解读,提出河西地块的总体定位,确定未来河西地块的发展方向。首先,河西地块是未来东至县城市形象展示的门户区,努力建立显山露水,山、水、城相依相融的城市门户形象。同时河西也是以商贸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拓展区(河西新区)。在城市设计的研究上,主要侧重三个方面。首先,合理制定交通策略,有效疏解内外交通;其次,强化山城一体的空间形态,塑造“青山环绕、碧水如带、山水相通”的城市景观意象;最后,创造层次丰富的公共空间系统,形成空间序列清晰,富有景观节奏、拥有良好连续建筑界面的城市滨河景观带。

3.4.1 用地调整

深化细化总规及控规的用地布局,通过城市设计细致全面的研究,将部分用地性质进行了更改。将城南控规中确定的下线口南部的居住区调整为仓储物流区,为商贸组团和主城区提供仓储服务,同时兼具对城郊提供配送服务;将临近高速下口的一块居住调整为市场用地,利用现状桂明驾校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未来东至的汽车交易中心。

3.4.2 道路交通完善

在保证城南控规中所确定的城市主干路、次干路线性走向不变的情况下,对部分道路进行了修改。首先,根据地块的交通条件和用地形态特征,规划采用内外交通分离的形式,对206国道进行拓宽改造,于206国道西侧另设红线宽度为20m的城市道路,并通过绿化缓坡与国道分离,尽量减少内外交通的相互干扰,保障交通的便捷与通畅;其次,在206国道高速下口段,采用了立交的形式,避免在桥口产生交通拥堵;最后,考虑到用地的完整性及居住的适宜性,规划取消了安东高速左侧的道路及用地。

3.4.3 空间形态优化

空间形态优化要分析区域的山体、水面、绿地及标志建筑等要素,挖掘核心空间资源,调查市民对区域内空间景观的感知和建议,总结空间意象;结合用地结构、功能结构、道路结构,构建总体空间形态框架;确定城市设计需要重点控制的节点、标志物、轴线和界面等。在“东至河西地块的城市设计”中,主要从开敞空间形态、视线廊道控制、天际轮廓线设计及建筑色彩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注重山体及滨河景观的相互渗透关系,结合城市的开放空间设计,提供多条视觉廊道,强化河西的滨水景观特质。河西地块的天际轮廓线的设计强调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尧渡老桥对面形成一个高强度开发的综合商贸区,形成未来河西地块的一个制高点。其次,强调滨水景观的开敞性;最后,注重206国道沿线景观界面的延续性。

3.4.4 控规整合思路

控规作为城市设计的实施规划,需要在城市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通过完善和提升功能定位、深化贯彻公共空间规划、优化交通体系、坚持公共设施增量控制等方法,将城市设计的内容合理地纳入法定规划中,并将城市设计内容提炼为控规强制性与指导性要求,从而具体指导滨江地带的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

4结束语

城市设计作为非法定规划,其实施性的强弱在于能否有同一层次的法定规划对其意图进行恰当的反映。本次控规整合由于规划目标明确、规划思路清晰、规划方法得当,最终较好地贯彻了城市设计的意图,这使得城市设计及控规本身的实践价值都大大增强。

[1]章飙,杨俊宴.融合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探索———南京浦口中心区规划实践[J].现代城市研究,2010(1):47-53.

[2] 徐桢敏.城市设计视角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3] 汪坚强,于立.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2010(3):87-97.

论文作者:李颖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4

标签:;  ;  ;  ;  ;  ;  ;  ;  

基于城市设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方法探索论文_李颖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