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个性化写作教学策略论文_陈跃东

农村小学个性化写作教学策略论文_陈跃东

陈跃东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小学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现状,提出通过让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尝试文学性写作,突破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写作,以最终让学生收获个性快乐的写作教学理念,并呈现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及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农村小学 个性化写作 实践 策略

一、阅读、感悟、质疑——敲响个性化写作的大门

(一)搭建阅读平台,珍视学生独特感受

学生尝试文学性写作,离不开一项重要的内容: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学写作愿望和灵感,提高文学写作能力,更可以完善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并最大程度地体会到文学带来的快乐。

小学作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阅读起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度的教学平台,使学生在阅读中体悟文本的精妙。目前农村学生拥有的书太少,课外阅读面窄,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读书的方法也不当。因此,学生阅读的首选应是语文课本,那些文质兼美,蕴含丰富,充满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与特色的文本,对学生个性化写作具有深远的影响。但不少教师出于中考时间的考虑,把一些经典课文弃之一边。孰不知,这些经典课文都是学习语文最好的“例子”,都能很好地为中考服务。其次,在阅读中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小学学生,重要的是要“以文识人”善于发现教材选文及选文作者的个性。正是基于这样的个性阅读,才能为文学性写作,为写出自己的个性奠定基础。

(二)激活心灵感悟,活化学生个性思维

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教学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的阅读,进而也不利于个性化写作。而批注阅读法,还给了学生阅读感悟的自主权,让学生实现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的心理需求,学生的个性学习得到满足,学生的个性思维也将发展。

(三)鼓励理解质疑,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

“质疑”是学生在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大胆质疑是对现存结论的深入思考、探究和深化,最容易引出个性化的思考。而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质疑,以能质疑、多质疑为荣,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究,去发现、去质疑,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为个性化作文的写作准备了良好的、优秀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多角度多形式创作——步入个性化写作的殿堂

(一)从观察作文写起

“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敏锐的思维能力是开启个性发展的金钥匙。个性化阅读则重视、引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放飞思想、活化心灵,活化学生的形象性思维,推动个性化作文的写作。而观察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分层分步来进行。刚开始可采取瞬时速写。用较短的时间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即兴性的描述,表达自己一瞬间的闪念。自主选择表述方式,不拘观察所得的差异。同时重要的是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

只要教师善于挖掘生活,触动学生的情绪和学生的精神需要,学生的激情很容易被激发。他们也就慢慢会观察并进而联想或想象,这样必定会为个性化写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从模仿作文写起

农村小学接触信息的主要途径大多还是教材,当我们潜心地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练时,我们便会发现,那真是一座金矿,好的方法,好的角度竟是那样的美不胜收。

就尝试文学性写作而言,仿写和改写(含续写)非常重要,也很有效。学生的仿写能力常常会让我们吃惊。

三、展示、交流——激发个性化写作的热情

叶圣陶《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我们与之打交道的是孩子。假如孩子们看不见自己的劳动成绩,渴求知识的火花就会熄灭,他们的心上就会结冰。

尝试文学性写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展示、交流和发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作文中的“名段”来读一读或教师择其“亮点”进行评赏,引导学生进入轻松自由的作文乐园。每学期进行一次主题征文活动和一次现场作文比赛,把学生中的佳作汇编成册,印发展览,激发学生写作冲动。

四、体验、实践——开掘个性化写作的源泉

农村小学个性化作文要从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汲取营养。农村有洋溢浓郁自然风情的田园风光,有散发乡土气息的农家趣事;有种菜、割稻、养蚕等艰辛的农活,也有钓虾、摸田螺、采桑果等欢快的农事。比如引导学生参加农村的生产劳动,把干农活作为一项实践性作业在长假或双休日布置给学生,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完成多少劳动任务,而是让学生去体验这种生活,并通过学生的劳动日记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使每个学生能切切实实地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而采马兰头之类的农事,更是让学生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劳动的乐趣也油然而生,这种背景为学生个性化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五、个性化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1、形式创新决不是形式至上

个性化写作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可是有些学生刻意追求文体创新,甚至搬来网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写成了非驴非马的“四不象”的文章,或单纯追求形式的突破使作文的创新又陷入一种套路。比如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国语强化形式,一味标新立异:滥用小标题,作诗歌,写剧本、法院审判书、药品说明书、实验报告书、数学证明题等等。像这样为技巧而技巧,将走进形式主义的歧途,作文就缺少文学鲜活的形象。殊不知,优秀的作文总是内容与形式最恰当的结合体,而不可能仅仅来自于意见表层独特的外衣。

2、个性语言不能是个人语言

个性化作文主张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具体到写作上就是应该写自己对生活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有些学生打着个性的旗帜,在写作中只是将自己生活的语言不加锤炼与修饰的照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怎样表达就怎样表达,导致语言平庸化与原生态化。还有些学生在作文的语言运用上,出现另一种极端:随着阅读的积累、阅历的增长,“驾轻就熟”一种华丽丰腴,甚至美其名曰“灵性”的语言风格,实则是故作玄虚。学生对写作的内涵缺乏应有的把握,字里行间缺乏应有的真情实感。

教无定法,小学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提倡率性表达,以独特的形式表达独特的思想,文章结构上勇于创新,在文体上选择自由,但无论运用哪种形式和体裁,都要服务于内容,要与内容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进而收获个性快乐。

论文作者:陈跃东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2月总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个性化写作教学策略论文_陈跃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