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十五”期间湖北福利金融建设_国内宏观论文

加快“十五”期间湖北福利金融建设_国内宏观论文

努力加快湖北“十五”期间效益财政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北论文,效益论文,财政论文,努力论文,十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湖北省财政部门努力建设效益财政,逐步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着力规范财政行为,财政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十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加入WTO后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财政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深化效益财政建设。具体来讲,就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建立湖北地方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财政支出改革是“十五”期间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继续调整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的支出,逐年减少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集中财力优先保证政府机构运转、国家安全、科学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生态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出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安居乐业。

二、加大预算制度改革力度,提高财政分配效益

一是实行部门预算。细化支出项目,改革预算科目分类体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按支出类别和性质制定统一的切合实际的定额标准;改革传统的“基数法”分配方式,实行“零基预算”制度,合理控制财政支出;按照政府预算完整性的要求,逐步将预算外资金和体现政府职能的各类收支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建立政府统一预算。

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集中管理;同时,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性支出逐步实现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减少资金占压、滞留、挪用和浪费,加强对财政收支全过程的监督;健全和完善“编办核编、人事核标、财政核资、银行代发、工资直达个人帐户”的工资发放机制,保证工资发放,促进社会安定。

三是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各部门的直接支出,包括各类办公用品、设备、公共设施及政府所需的其他劳务,逐步实行公开招标,政府采购,国库直接支付办法。

三、加大税费改革力度,提高“三个比重”

“十五”时期,中央将实施一系列税费改革,调整财政收入结构,我们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湖北实际,切实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将分散的财政性资金纳入预算;对继续保留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费,纳入财政预算进行规范化管理。坚决清理和规范地方性收费,有效遏制乱收费,减轻经济主体负担,增加财政收入。

着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配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积极推行财税库微机联网,保障收入直达国库。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强化税收管理,严格依法治税,努力应收尽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占用费的征管和企业国有资产股权收益的征管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的价值,不断壮大可用财力。

四、加大财政政策调控力度,促进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根据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新形势,继续落实好中央积极财政政策,积极改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式,用创新的手段,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或级。(1)积极支持农业发展。增加支农投入,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支持发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积极支持工业化。一是运用财政贴息等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投入,发挥财政投资的吸附作用和引导作用。二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教兴鄂战略和科教创新的决定,支持充分利用我省的科技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支持武汉“中国光谷”建设,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我省由科教大省向科教强省转变,促进科教优势向产业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三是运用财政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3)支持全省地方金融、内外贸易、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全省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的优化。(4)实施扶持性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相关产业和企业融入西部大开发进程,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实力。

五、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稳定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规范的社会保障资金收缴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和保值增值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整个预算支出的比重。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开辟新的筹资渠道,补充社会保障资金不足。强化社会保障支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六、加大财政法制建设力度,促进依法理财

财政法制是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财政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根据中央法律法规,结合湖北实际,加快地方财政法制建设步伐,将一些有条件规范并且行之有效的财政制度、办法等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对原有的地方财政法规制度作出必要的修订完善,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地方财政法律法规体系。要强化财政普法教育和宣传工作,尤其要强化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的《预算法》、《会计法》、各种税法、《行政诉讼法》及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财政部门和全社会的财经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七、加大财政管理力度,提高财政管理效益

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要加强对预算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有关部门一起,共同建立包括立法机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审计部门在内的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要加强对重大预算支出的申报、使用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全过程监督,加大对财政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进一步改进财政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监督方式,由原来注重对企业和单位微观财务事项的具体管理,转向加强对收入征收机关、执法部门、中介机构等的监督;大力推行会计委派制,逐步建立企业财务监督社会化体系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制度,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的使用监督,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强财政执法和监督工作,健全财政执法检查制度和财政执法责任制。

二要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在国债资金使用上,坚持量力而行,分清职责,严格执行规定的使用范围,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按期还款。在政府外债管理上,用款地方、部门和单位要树立偿债意识、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要转换政府外债转贷模式,科学确定贷款投向,着重搞好该由政府负责的公共支出领域的投资。建立政府外债监控、核算体系和定期报表制度,加强利用政府外债的全面监控和债信审评工作,加强国内配套资金和还贷准备金的统一管理。

三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要以促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为目标,按照企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保障出资人权益的需要,以国有资本管理为重点,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包括国有资本投入管理、国有资本营运管理、影响国有资本权益的重大财务事项监管、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评价和国有资本营运主体的责权利及监督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新体系,促进国有经济更好发展。

八、加大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确保各项财政任务圆满完成

要努力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理财思想,深入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三讲”教育,把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学习教育和干部管理始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继续推行乡镇财政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强双文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塑造“团结开拓、服务兴财”的湖北财政形象,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廉政勤政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圆满完成新世纪各项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  ;  ;  ;  ;  

加快“十五”期间湖北福利金融建设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