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歌-周至40年道路巨变四部曲论文

路之歌-周至40年道路巨变四部曲论文

路之歌
——周至40年道路巨变四部曲

文/张长怀

主持人/纯朴 记忆邮箱:yuminjie611@163.com

我是一个工作了42年的退休干部,身历目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我对周至县印象最深的是道路巨变,今昔迥然。

第一阶段(2000年之前):此阶段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处于不稳定状态,安全生产形势令人担忧;第二阶段(2000~2017年):此阶段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趋于平稳,安全形势大为好转。

悲歌

古有俗语:“修桥补路,积福添寿。”可见,“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句话,来源于基层民众的切身感受,其中,不乏痛苦经历——

深山无路,求医无门。我的父亲有一位家居青冈砭的挚友,名叫赵四。上世纪60年代,上山打柴的乡邻捎话说,赵四老汉患病,托我父买药。心急如焚的父亲借钱购药,90里羊肠小道走了大半,猝遇山洪。父亲在石崖下睡了两晚上,水势未减。第三天,他看见了对面山坡上隔山传话报丧的赵四老人的亲眷!

“西延线”工程,是周至道路建设的一抹亮光、一曲前奏、一支战歌。

内容:研究生认为现在的入学教育内容千篇一律,即陈旧又太单调,主要以说教为主。建议注重内容,加强内容层次,与时俱进,丰富有意义的内容才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加。

泥路封门,出入困阻。我住在县城北边的莲湖路上。“莲湖”二字,起源于此地原来属于莲藕地,故而,道路泥泞,水坑成“湖”。直至本世纪初,泥路依旧,出入艰困。一位邻居青年结婚,因为汽车难到家门,硬是走了一里多路背回媳妇;一位邻居老者,于泥水中拉架子车摔伤卧病,在盼望修路的叹息中长辞人世……

战歌

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我们面临的困难,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拆迁量巨大;三是群众观念陈旧(认为扩路延街多此一举,得不偿失)。为此,县委多次专题研究解决方案,县级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处理具体问题,县级机关干部分工包户包人,限期完成任务。在大家奋力拼搏下,全长1686米的工程、95户拆迁对象,仅用20天时间便全线告捷。拆迁工作中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一位老大娘带着全家在旧宅基地上为祖宗磕头告别时说:“为了大家,咱们一起搬到新家!”工作组队中一位姑娘因为拆迁户不能接受自己的意见急得流泪,她的耐心终于感动户主完成了拆迁。一位村干部动员自己的四位亲属带头拆迁。一位共产党员冒着大雪,默念着“我是党员”,模范完成拆迁。

The authors thank all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study.

总结提高,以利再战。工程完成后,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宣传。大家认为,“西延线”建设工程成功告捷,形成了周至人的“西延线精神”,它是知难而进、认真负责的精神,它是雷厉风行、顽强拼搏的精神,它是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的精神,它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1993年,是周至县道路建设迈开大步的标志之年——

果断决策,拓街扩路。当时,310国道从县城老街通过,宽度仅6米。县委决定,拓宽过境国道,扩建中心街,实施“西延线”建设工程(即将310国道县城西段拓宽延展)。为此,成立专门的工程指挥部,由常务副县长担任总指挥,我任政委。

大雪封路,酿出悲剧。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下乡调研基层教师生活状况时,听到一对教师夫妻的泣诉:他俩同在距离县城15公里的一所沿山小学任教。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8岁的儿子突发高烧。当时,大雪盈尺,难辨路径,举步艰难。他俩背着儿子,午饭前出门,赶往县城时,医生已下班。他们不知道医院有急诊室,只好蜷缩在街店的台阶上等待第二天医院开门。孰料,那天夜里,痛失爱子!

凯歌

周至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都与道路密不可分:一是猕猴桃,二是苗木花卉,三是沿山旅游业。正因如此,周至人的修路意识与改革开放的节奏同步迈进。“西延线”后,周至道路建设阔步向前,凯歌频传——

然而,依托PSCAD仿真软件对10 kV线路进行潜供电流计算发现,在典型参数下,5 km同杆并架10 kV线路出现两相或三相短路时,故障线路上潜供电流不到3 A,感应电压不超过300 V,难以形成稳定的弧道,不会对故障点熄弧产生影响。

公路成网,纵横交错。这些年来,全县交通路网建设抢抓“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和西安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以及国省干线扩容升级、县乡公路改造升级等政策机遇,每年以4亿元以上投资规模,全面加快全县路网建设步伐。截至2017年底,全县公路里程211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86公里,二级公路146公里,三级以下公路1880公里,形成了4条主骨架路横穿全县东西方向,16条次骨架路纵穿全县南北方向的“4横16纵”路网格局。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特别是107省道等骨干路网的建设和拓宽,有力推动了全县果品外销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久获殊荣。

抢抓机遇,改造升级。特别是近两年,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中,全县完成路网建设投资2.05亿元,建设通村公路327公里;在骨架路网升级方面,完成投资10亿余元,对108国道县城至马召段、西宝高速周至引线、107省道楼观至马召段实施了一级公路改造,有效提升了全县东西方向主骨架路网通行水平。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围绕全县发展中心,启动实施了西安——法门寺——机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在周至投资65亿元,设置3个出站口(在建)。同时,高速公路项目已获进展。另外,围绕周至西南塬区发展,还将启动2.45亿元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长38.8公里。群众反映:政府为我们修路连线,我们在致富路上快马加鞭!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巨变,公路当先——已成老百姓共识。人们深知,路在脚下,歌在心中——

围绕中心,交通脱贫。按照省市交通部门关于交通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周至交通局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以“山区行政建制村通畅工程、平原地区通村公路联网工程和村村通客运班车工作”为抓手,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程、逐路考核等措施,开足马力加速进度。现已完成24个山区行政村通畅工程;全县368个行政建制村通畅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交通脱贫,收效立见,民誉斐然。

数字比较,巨变赫然。第一组数字,公路里程:改革开放前,全县硬化道路里程544.2公里。改革开放40年来,全县公路建设总里程2314.6公里(其中国道131.64公里,省道74.77公里,县道182.6公里,乡道301.2公里,村道1624.39公里)。第二组数字,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农村社员人均纯收入78元;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3348元(其中猕猴桃运量39.55万吨,产值15.82亿元;蔬菜21.94万吨,产值6.22亿元;苗木花卉销出17.01万亩,产值8.98亿元)。这些刚性数字中,足以读出道路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心歌

金融支持水平(fint):陈志伟用期末存贷款余额与GDP之比来衡量金融支持水平[9]11。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并考虑到城镇化推进或城镇发展过程中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以及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需求,以及产业发展所需设备更新资金,本文采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年末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之比来衡量金融支持水平。

时逢盛世,受惠于国。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重振雄风的历史机遇。乘着西部大开发强劲东风,周至道路建设出现了开天辟地以来的日新月异。这其中,得益于国家政策的优惠、国家投资的加大和上级政府的支持。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道路建设,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所以,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自觉性很高。在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懈努力下,在业务部门奋力拼搏下,全县人民上下结合,同心协力,终结硕果。

勤政为民,砥砺奋进。道路建设属于社会公益,主要组织和实施者自然是各级政府和交通系统专业队伍。18大以来,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干部作风更加扎实,亲民、爱民举措层层落实,党群、官民关系空前融洽。这样,便使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快了进度,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赢得了赞誉。

富缘于路,根系于党。路通了、路长了、路宽了、路好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客商争相投资了,脱贫工作落实了,家家生活富裕了。这一切,老百姓看在眼里,笑在脸上,感恩在心。目前,周至县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好农村路”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2020年可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道路的目标任务。

通常情况下,腋角及初回填要求至少密实度达到90%以上。夯实层至少应达到距管顶150 mm的地方,距管顶小于300 mm的地方应避免直接捣实。最终回填可采用原开挖土壤或其他材料,但其中不得含有冻土、结块黏土及最大直径超过100 mm的石块。

——改革开放,路通富康;功在盛世,心歌颂党!

标签:;  ;  

路之歌-周至40年道路巨变四部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