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的优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论文_牛威,武志锴,朱冰,东方

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的优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论文_牛威,武志锴,朱冰,东方

(国网大连供电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辽宁大连 110000;

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逐渐稳定,城市负荷总量和负荷密度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就给我国的配电网络供电安全性和牢靠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的优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

1电缆管网规划方法的研究思路及现状分析

电缆管网现状调研通过调研,确定规划区现状已有电缆管网的情况,主要包括敷设方式、建设规模和已使用规模,在规划区市政规划地理背景图上,较精确画出现状电缆管网图。2)电缆管网现状问题分析根据上述情况,确定规划区现状电缆管网存在的问题,如部分道路电缆管网资源紧张、部分道路电力管道建设标准不统一等。

2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的研究思路

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应该以“分析现状—合理分区—明确目标—逐步推进—闭环评估”5个方面入手。(1)分析现状。对配电网电缆管网面临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配电网电缆管网的规模、框架、布局和运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及时对配电网电缆管网面临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总结。(2)合理分区。按照相关规划要求来对供电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并根据该区域的发展走向对供电类型进行设计,同时采用对应的技术标准来实现配电网电缆管网的建设工作。(3)明确目标。结合规划区域配电网电缆管网现状的网架、设施、运作等标准,例如:供电牢靠率、供电直径、绝缘标准等,根据配电网络的网架、设施等施工和改造计划,来提出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标准。(4)逐步推进。参照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的现状以及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划分情况,通过使用“差异化”方式来制定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案。

3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

3.1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原则

从不同区域规划的电网发展模式,在城市属于负荷密度高,变电站的密集区,应注重网络渠道结构的建立,提高网络电缆连接,电缆可灵活铺设,配电网电网规划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房间。城市周边地区属于负荷密度不高、变电站稀疏的地区,电缆网主要集中在变电站周围,相互连接较少,因此在城市主干道、辅助通道中发展电网。作为城市配电网的供电网络建设,电网的主要道路网可以建立与市政道路主干道相结合,形成一个相对清晰和明确的骨干网络,从而保证配电网电缆网络的实现。

3.2确定配电网电缆管网规划需求量

根据配电网目标网架、现状电缆管网规模和敷设方式,考虑电缆管网具有一定的裕度(包含通信所需电缆管网需求),确定配电网目标网架所需的电缆管网需求量,最终确定规划区主干道路、次要道路的电缆管网规划建设规模。

4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

4.1配电网标准网架规划

(1)规划区负荷预测。第一,结合规划区市政规划图纸,来对该区域的负载密度进行分析,并对规划区的发展标准进行全面考虑,对不同区域的负载密度进行合理的规划。第二,将规划区域中的道路情况、环境情况以及地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把规划区域划分成3个部分,其中包括大区域、中区域以及小区域。第三,结合施工面积、施工容积率以及所需参数等信息,通过采用小区域负债密度指标法的方式来对规划区域的今后发展饱和量以及负载量进行明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规划配电网标准网架:结合现代的基础网架、包和负载测量结果以及相关的规划标准来看,采用10kV新出线路走廊的方式可以实现10kV线路的建设工作,并以此来构建配电网标准网架的出线规模,建设不同型号变电站之前的联系通道,进而构建成一个稳定、安全的配电网标准网架。

4.2电缆管网全过程管理机制研究

(1)规划外审流程。所谓的规划外审流程主要是指对流程管理进行规划,确保每一项建设工作都被相关人士全面了解,其中包括管理人员、投资人员以及应用人员等,确保相关人员的权益最大化,保证相关人员的标准统一性。(2)完善内控环节。①职责分工。发展规划部作为电力管沟策划施工、应用审批的统一管理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电力管沟进行规划、电力规模进行设计以及规划方案进行审核等。检修部作为电力管沟的资产管理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电力管沟的施工情况以及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管。②初步设计审查环节。针对于电力管沟的施工以及应用环节的规划方案进行重点核查,保证和核查流程规模吻合,防止规划环节中存在风险。③施工环节。在进行施工时,需要由研究所对规划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并由检修部对其各个环节进行检修。④验收环节。检修部需要做好电力管沟的验收工作,全面核实电力管沟的实际施工情况,并将核实的信息递交给研究所。⑤应用环节。在进行应用时,需要由研究所制定详细的应用方案,并交给规划部进行审批,审批合格以后,才能进行应用。⑥资料归档环节。由研究所收集相关的建设结束信息,并制定完善的规模台账,并及时对其进行更新。

5电缆管网全过程管理机制研究

1)发展计划部门的职责分工是电力沟施工规划,采用集中审批管理部门,负责规划、建设规模、电力管沟的路径方案审查,负责协调与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当地电力沟纳入城市规划。运行维护部门是动力管道沟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地下管线沟的验收和日常运行维护监督管理。该院是电力渠道规划建设的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电力沟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承担更多的电力沟建设投资或购买的分配方案。电力传输和检查工作区域和检查工作区负责电力管沟的运行维护部门的分布,和参加考试的电力管沟方案和初步设计,并参与由运行维护部组织电力沟验收。2)规划和建设标准中,新的动力管沟应按规划规模,以110kV及以下的一般标准一次性施工到位,原则上,城市主干道不少于16孔,次干道不少于12孔。新城区、新路、拓宽沟内,由研究所和规划部门对接,确定建设规模,并纳入规划路径方案。管沟应按照计划批准计划施工,道路应同步,运河工程的总费用应包括在公路总费用中。地下电力沟施工行业扩大投资,由客户承担增加两孔孔数的实际使用(备用通信通道)的建设费用,建设规模超过客户的建设标准部分由公司的整体考虑,国际能源机构制定了具体的分配方案,按照一次性规划建设到位规模。

6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的应用

6.1负荷预测

(1)负荷密度指标选取。(2)负荷预测结果。通过采用小区域负载密度标准法的方式,来对该城市的负载密度标准进行全面分析,我们得知该区域的负载估测结果是高方案为300MW,中方案为255MW;低方案为235MW。我们选择中方案当作该区域的负载估测结果,该区域的饱和年的负载量是255MW。

6.2配电网标准网架

在进行后该区域用的配电网目标网架规划时,通常双环网分为10组,单环网分为8组,10kV线路分为65回。该区域的配电网目标网架主要是以10kV电缆双环网以及单环网为主,一共分为45回10kV线路。该区域的配电网标准比较。

结论

通过文章对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得出一套完善的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优化规划方法,这种规划方式可以取得3种良好的效果。(1)对配电网的供电范畴进行明确。(2)保证了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3)保证配电网标准满足“一流配电网”的需求,从而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晖.基于空间负荷预测的宁波东部新城A3地块电力专项规划[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论文作者:牛威,武志锴,朱冰,东方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配电网电缆管网的优化规划方法及其应用论文_牛威,武志锴,朱冰,东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