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论文_刘娟

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论文_刘娟

四川省康定中学 刘 娟

语文学习是语言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自然离不开阅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着差别。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下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预习教材的习惯

每次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对所要学课文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进一步深入。熟读教材中的注释和提示。无非就是教材中的内容提要、词语注释、生字注音、训练重点、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文章主题等。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有启发思路,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学生预习后,再学习新课,就容易多了。

(二)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从总体认识把握事物的推理能力。教材中,不论课文中心如何突出,其中,总有些段落和章节不是中心。如何去把握文章的中心和段意呢?

一是抓信重点词语进行归纳。如:《背影》一文中,描写父亲背影和作者眼泪的几处词语。二是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归纳。如:《理想的阶梯》一文,“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属于珍惜时间的人,”“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三是抓住主要的人和事所构成的情节进行归纳。如:《变色龙》一文,随着狗主人的身分变化情节的描写,向人们一步步揭示出人物可憎的嘴脸。四是利用提示进行补充归纳。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在叙述完每一件志愿军英雄事迹后,都有一段提示,“朋友们,当你……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通过提示补充,加深了我们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深入认知事物的能力。对课文从那些方面进行分析呢?一是对精选妙用的词语分析,如:《孔乙己》一文,“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排”字,勾画出孔乙己显阔气炫耀的神情;一个“摸”字,说明孔乙己生活已濒于绝境。二是对于富有变化的句子分析,如:《白杨礼赞》一文,开篇第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课文多次提到的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什么“不平凡”,通过分析理解,原来白杨树的“不平凡”在于它那坚韧挺拔的象征意义。三是对课文自然贯通的语意分析。如:《荔枝蜜》一文,作者先写对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后写蜜蜂酿蜜,为人类酿造成最甜的生活,再过渡到赞美劳动人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章先抑后扬,通过对课文语意的分析,就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四是对富有色彩的修辞的分析。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梨花比喻万树挂雪,北方的奇寒景色。使抽象的寒变成了形象的花,从而感受到诗人心胸的豁达与深情。五是对深刻含蓄的语言分析。如:《“友邦惊”论》一文中的的“友邦”,是反语,“友邦”实际上就是中国反动派的帮凶。通过对文章论据的分析,就深刻理解了课文的含意。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综合运用能力。怎样分析比较呢?一是相同体裁文章的比较,如:散文《春》,写景性质的散文;《背影》记人性质的散文;《白杨礼赞》写物性质的散文。从比较中可以见出,三篇散文都饱含了作者动人的感情色彩、都具有优美的文字语言,但写景状物方面又各有特点。二是相同题材诗词、文章的比较,如:李白《送友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别董大》,都是送别诗,但写法各异。李诗豪放,王诗缠绵,高诗昂扬。状物写景的对象也各不相同。三是写作方法上的比较,如,李白的诗多用夸张,杜甫的诗多用比喻,王维的诗含蓄。对文章诗词的分析比较方法还很多,在此就不再列举。

(三)培养学生品评文章、辨别主次轻重的能力

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时抓事物主要矛盾的能力。一篇文章,常有若干段落、若干语句,阅读时需要抓住主要部分,了解文章的脉络和中心。因此,阅读时必须注意辨别主次轻重。怎能样辨别呢?

记叙文,一篇文章有的段落属于交待段,有的是过渡段,有的是描写段,有的是中心段,如:鲁迅的《社戏》的第一段,其中的“在我是乐土”一句是文章的“眼”,交待清楚了,后面文章就好读了。第四段是过渡段,写“我”着急看戏的心情,引出下文,在赵庄看戏,归途偷豆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其中有描写段,对文章中心有铺垫作用;也有文章的中心段,是文章的最重要的部分,在此不详述,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议论文,主要把握的是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要求鲜明、正确;论据,要求充实可靠;论证,要求严密、无懈可击。一篇议论文,论点是主要的,学生在阅读时找出论点容易一些,但在文章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上的辨析和运用就相对困难些。老师就要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分析、识别论据,把握论证方法。如:毛泽东的《什么是知识》一文,学生对文中的中心论点,现成的书本知识和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二者互相结合,才会产生比较完全的知识这一论点,学生容易找到,对文中用了哪些论据,是怎样得出论点的,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说明文,主要把握的是人物事件的概念、性质、形状、构造、成因、方法、关系、效能、用途等。了解事物特征、本质规律,学习说明事物采用的方法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每一名语文教师都要积极探索,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论文_刘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