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形成--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与影响_哥伦比亚大学论文

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形成--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与影响_哥伦比亚大学论文

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形成——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与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哥伦比亚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历史论文,大学论文,杜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9

修回日期:2007-11-07

1大学的转型与杜威的机遇

19世纪中叶,德国大学在洪堡改革以后,柏林大学等学校已经把科学研究当成是与教学并重的内容,研究型大学已经初露端倪[1]。美国高等学府,在独立战争以前的英国殖民地时期,先后有哈佛学院(1636年)、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1754年,今哥伦比亚大学)等9所。这9所“常青藤盟校”,因系基督教各教派创立,其设立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牧师和律师为主,学生人数很少,因而课程承袭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作风,以修习七艺和文雅学科(Liberal Arts)等为主要学科,称为博雅教育[2]。1876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成立,这是深受德国影响的大学,它设有研究生院,毕业的博士被美国各地竞相聘为教师[3]。此后,美国以博雅教育为主的学院开始向现代大学转型。

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896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大学。19世纪最后20年是哥伦比亚大学从博雅教育侧重本科教学的学院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1864年,巴纳德(F.A.P.Barnard,1809-1889年)就任哥伦比亚学院第10任校长,在任期间,他引导哥伦比亚学院转变成研究型现代大学[4]。杜威能够担任哥伦比亚学院图书馆馆长和这个大背景有极大关系,1870年,杜威入阿默斯特(Amherst)学院学习,1872年10月20日,他开始在学院图书馆打工。当时的阿默斯特学院图书馆每天开放5小时,4小时参考,1小时借书,图书馆管理不善。杜威对此情形感到困惑,开始阅读图书管理方面的书籍,利用假期走访了新英格兰地区的50多所图书馆。1873年2月,他到波士顿拜访了克特(Cutter,1837-1903年),克特对图书馆学最大的贡献是“克特扩展式分类法系统”。2月22日,杜威在《思辨哲学学报》上读到了哈里斯(Harris,1835-1909年)的《图书分类》一文,该文提出每一主题的图书按照字母顺序排列;3月7日,杜威阅读了塞列夫(Shurtleff,1810-1874年)1858年出版的《图书馆行政与排列的十进制元系统》[5]。克特、哈里斯、塞列夫有关图书分类与排列的主张就是杜威十进分类法的建构基础。1873年5月,杜威向阿默斯特学院图书馆委员会提出了十进分类简表初稿。1874年7月9日,本科毕业后他被雇佣为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助理,11月底完成了十进分类表。一年后,又升任馆长。1876年,杜威辞去母校的工作,到波士顿的Ginn & Co.工作。

Ginn & Co.除承诺出版杜威的十进分类法外,还成立了美国米制局(American Metric Bureau),由杜威担任经理,出版米制、速记、英文拼法改革等图书资料。1876年5月,杜威到纽约拜访Publishers Weekly出版社,希望他们能办一份图书馆学刊。PW的主编费雷德里克非常赞成杜威的意见,他建议馆员们在庆祝美国建国100周年时候在费城开一次大会。杜威专程拜访了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的联邦教育专员约翰·伊顿(John Eaton,1829-1906年),伊顿表示全力支持,并答应负责通知全美馆员到费城集会。同年9月,杜威任首任主编的American Library Journal正式出版。10月4-6日,美国图书馆馆员大会在费城历史学会召开,杜威等人任大会秘书,会上正式成立了ALA,接受American Library Journal为会刊,大会选举杜威为首任秘书长,杜威担任此职务达14年,直到1890年当选协会主席为止。杜威的十进分类法也在此时正式出版[6]。刚达而立之年的杜威已经成为美国文教界的一颗新星,美国联邦教育总署邀请他担任图书馆处处长、美国人口统计局邀请他担任图书馆统计处处长,都被杜威拒绝。

2推进业务的全面改革

1883年3月29日,巴纳德邀请杜威出任哥伦比亚学院图书馆馆长,他希望把哥伦比亚学院办成一所大学。这个时期的哥伦比亚图书馆非常一般,虽然是纽约第六大图书馆,却没有独立的馆舍。1883年4月18日,杜威与哥伦比亚图书馆委员会面谈,提出三项要求:①为充实图书、编目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②建议在哥伦比亚学院成立图书馆管理学校(School of Library Economy);③年薪5 000美元(相当于教授的年薪)。委员会虽然拒绝了加薪要求。但还是批准了这项任命,决定拨款1万美元用于图书馆的改组。1883年6月1日,杜威正式出任图书馆馆长,他向图书馆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计划书,提出了一连串的改革方案。在制度方面,他要求:①各系图书集中于总馆;②建立排架目录;③为读者咨询印制完整的分类表;④建立完整的字典式目录;⑤建立涵盖期刊论文、学会会报、图书目录的主题目录;⑥开放时间从每周15小时变为每天14小时,所有的节假日都开放[7]。

杜威大力改善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了给读者一个安静卫生的读书环境,他要求运输小车使用橡胶轮子,桌椅的脚端钉上橡胶,管理员穿软底鞋。新读者则会接到提醒卡片,要求他们在借书和阅览时步履放轻,低声说话。图书馆还为读者提供了独立的衣帽寄放间,在借阅处提供邮票、明信片、信纸和信封等文具用品。在走廊里安排凳子,提供冰水等饮料。校友和在校学生享有同样的借阅服务。为了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杜威在自己办公室的门上开了一个孔,所有建议与批评都可以投到他的办公室[7]。

藏书建设与分类编目是杜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1883年10月,杜威把分散在6个图书馆9个地方的5万册图书全部集中到总馆,重新予以分类编目。所有的卡片分别归入2万个主题标目中。在杜威的5年任期中,目录的规模扩大了一倍,这些成果也被杜威吸纳进1885年的“十进分类法”和1888年的“作者和分类目录规则”。对于图书馆的藏书采访政策,杜威建立了5级指标系统:①有关高等教育、法律、政治学、矿物学、工程学、图书馆管理的图书必须全部收藏,因为这些领域是哥伦比亚学院教学和研究的重点;②对于哥伦比亚学院只有教学任务,没有研究任务的图书,杜威要求收藏满足本科生需求的“所有重要著作”;③不直接在课程中教授但是属于“通识”的图书,杜威认为这类书主要靠校友捐赠;④课程中不包含的专门领域的图书,杜威认为只能买特别优秀的部分,其他的要靠纽约地区的其他图书馆;⑤珍本、善本和小说类,主要靠赠送[7]。

为了纠正图书馆选书的片面性,杜威积极发挥教员在选书决策中的作用。他为每位教员设立一个盒子,让馆员把购买信息和副本数的单子放进去征求教员的意见。杜威还注意到了地区藏书合作的问题。他认为,如果纽约地区其他图书馆对某些主题的收藏已经非常完整丰富,那么哥伦比亚学院就不必再购买这些类目的图书。1885年6月18日,他邀请纽约市区72位图书馆员在哥伦比亚学院集会,商谈合作买书的问题。会议采纳了杜威提出的建立纽约图书馆俱乐部的建议,俱乐部的目标是通过协商合作促进大纽约图书馆界的发展,这是美国图书馆界此类组织的第一个。同年11月,俱乐部首次开会,决定编制纽约市图书馆期刊联合目录,该目录1887年出版,是图书馆界第一本此类联合目录。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是杜威改革的另一个重点内容,他认为图书馆要为学生提供最好的书目、百科全书、字典和其他著作的参考服务,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知道这些图书,而且能够使用这些图书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每周六上午,针对学生还开设了书目文献学的系列讲座[7]。

无疑,杜威创制了一种新的适应现代大学需要的图书馆业务模式,这种业务涉及藏书建设、读者参考咨询、馆际协调、读者教育等方面,贯穿其中的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1884年5月,在杜威的周年述职时,他的优异表现获得了董事会的肯定,不仅给他提薪,而且授予他“图书馆管理”的教授名衔。

3促开“女禁”——创办图书馆管理学校

1884年5月5日,董事会收到了杜威要求创办图书馆管理学校的建议。董事会要求在不增加学院财政负担,可以试办图书馆管理学校。1886年,杜威正式对外公布开办图书馆学校的主张,他向大学预科生寄发函件,介绍图书馆学校,表示要教授完全实用的图书馆学校课程,学费是50美元。1886年夏天,他创办了《图书馆札记》,在第一期上,他鼓励大学女生申请1887年1月即将开办的哥伦比亚图书馆管理学校。可是,在发表这个广告之前没有得到董事会的批准,他更没有意识到哥伦比亚学院是男生学院,没有开放女禁。1886年11月,校董事查尔斯明确反对开办图书馆管理学校,董事会经过反复争辩,决定延缓做决定。但1887年1月5日,图书馆管理学校按时开学,共招收了20个学生。杜威希望成功的办学结果能够使董事会最终承认图书馆管理学校的合法性[7]。

由于缺乏经费,无法聘用专任教师,杜威尽量利用图书馆的资深馆员担任授课讲师。校外的Bowker、Spofford等也到图书馆管理学校任教;杜威夫人Annie Dewey负责讲授索引方面的课程。这些人都是没有正式教员身份的。哥伦比亚学院的一些正式教师,比如Nicholas Murray Butler,H.T.Peck和Charles Sprague Smith等人教授书目学和文献学课程[8]。杜威图书馆管理学校的主要课程包括:编目、分类、采访、登录、排架、装订修补、目录学、政府出版品、图书馆管理学、毕业论文[7]。杜威一方面想把图书馆学校办成哥伦比亚学院的一个正式学术单位,但另一方面学校技能性训练的课程体系无法获得精英主义的大学董事会成员的支持。

第一学期结束以后,杜威向董事会建议:①将School of Library Economy改为School of Library Science;②把在图书馆管理学校任教的所有讲师,列入学院教员名单中;③规定学生的入学资格,以大学毕业生或经考试及格者为限;④请董事会授权该School授予B.L.S.(图书馆学学士)、M.L.S.(图书馆学硕士),及D.L.S.(图书馆学博士)学位。但是董事会明确否决了这几项提议,不同意改名为School of Library Science的理由是“图书馆学是种技艺,非一门科学”[6]。而且董事会再次强调:除了学院董事会批准的特别针对女性的课程外,任何女生都不能进入哥伦比亚学院的任何系科。这样招收女生的图书馆管理学校在哥伦比亚学院只能还是一个不合法的运作,但是杜威的办学成绩是有声有色的,第二届招生时,申请入学者有100余人,录取22人,其中16人为女生。

4杜威时代的终结与杜威的历史贡献

1888年5月7日,巴纳德因为健康原因辞职,杜威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更为不幸的是,代理校长是他的死敌亨利,杜威在哥伦比亚的事业遭遇了极大的困难。11月5日,学院董事会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调查杜威的问题。12月3日,当董事会开会再次讨论杜威的去留时,得知杜威将担任纽约州图书馆馆长和纽约州大学董事会秘书,同意杜威自动提出辞职。杜威对哥伦比亚学院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为哥伦比亚学院图书馆建立完整的业务规章,图书馆预算增加了2倍,人员增加了4倍,馆藏图书由5万册增加到10万册,而且进行了分类编目,期刊由200种增加到500种,开放时间大大增加,图书馆流通量第一年就增长了5倍,创立纽约地区图书馆合作组织,开创了馆际合作的先河。更为重要的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学校,促使哥伦比亚学院开放女禁[6]。图书馆管理学校1889年4月1日迁往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改名为New York State Library School,1926年迁回哥伦比亚大学,1992年最终关闭。巴特勒(Nicholas Murray Butler,1862-1947年),曾在图书馆管理学校讲过课,1902-1945年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是该校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193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把19世纪80年代的校史称为“巴纳德——伯吉斯——杜威革命时期”,他说杜威奠定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现代化的基础,这的确是睿智的历史结论[7]。杜威远远地走在同时代人的前面,杜威是现代图书馆学的先知。

标签:;  ;  ;  ;  ;  

现代大学图书馆的形成--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与影响_哥伦比亚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