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意图和可能性分析_美国军事论文

以色列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意图和可能性分析_美国军事论文

以色列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意图及可能性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以色列论文,伊朗论文,意图论文,可能性论文,核设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以色列,安全总是居于压倒一切的位置。正如以开国总理本·古里安所说:“我无法不通过‘安全眼镜’看待一切。任何事情只要是安全的,就有一切;但若是不安全的,就一无所有。”①长期以来,以色列正是通过“安全眼镜”密切关注着伊朗。近期,以色列突然拉开了攻击伊朗核设施的架式。2008年6月,以出动100多架战机举行了历时3天的大规模军事演习;7月,又公开展示了最先进的预警飞机,并接连派高官前往美国游说,劝美为其对伊动武开“绿灯”。以色列早有摧毁伊朗核设施之意图并制定了相关计划,现已具备远程打击伊核设施的军事能力。然而,以色列要想将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意图付诸实施却面临不少障碍。

以色列视伊朗核技术的发展为“心腹之患”,近年来一直在密切跟踪伊朗核动向,同时为武力摧毁伊核设施而在舆论、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积极准备。舆论上,以色列频频向外界透露对伊朗动武的意向。以色列认为,伊朗拥有核武器对以将是“灭顶之灾”。为了阻止伊核计划的实施,以色列大肆渲染“伊朗威胁论”,称伊朗为“世界头号恐怖主义国家”,强调伊朗发展核武器的目的不仅是要威胁以色列,而且是企图“恐吓整个世界”。2003年11月,因认定伊朗在过去10年正以“比美国估测更快的速度”获取核能力,以色列情报和特殊使命局(摩萨德)局长梅尔·达甘在议会委员会发表讲话称,伊朗已对以色列构成“现实威胁”;时任国防部长莫法兹也在访美期间强调,一个拥有核武器的伊朗是“不可容忍”的。②同时,以扬言“如有必要”,将对伊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2006年5月8日,时任副总理的佩雷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警告:“伊朗总统应记住,伊朗也有可能从地图上被抹去。”③2008年6月中旬,据德国媒体报道,以政府内部就攻打伊核设施达成广泛共识,认为如有必要,可“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采取军事行动。④7月10日,以国防部长巴拉克对媒体暗示,以军已经做好准备,一旦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将毫不犹豫地袭击伊核设施。⑤8月1日,以副总理莫法兹在美国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伊朗核武器项目对以色列构成“现实威胁”,称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所有选择都摆在桌面上”,并指出“决不允许纳粹屠杀重演”。⑥

军事上,以色列空军不断举行实战演练,模拟攻击伊朗核设施。近两年来,以空军增加了境外演练的次数,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意大利及整个地中海地区,对飞行员和战机实施远程作战的密集训练。2008年6月上旬,以军调动百余架次战机进行了模拟空袭的演练。此次军演范围广,覆盖从地中海东部直到希腊附近空域的广大地区;其规模也较大,参演战机共有100多架F15和F16,总数大大超过往年夏季例行军事演习战机数(30架),其中还包括参加过1981年空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空军F16中队;演习的针对性也很强,完全模拟攻击伊朗的实战。以空军重点演练了远程奔袭战术,包括飞行、空中加油以及如何应对在实施空中打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等。参演的直升机和空中加油机航程设定在900英里(约1450千米),恰与以色列到伊朗纳坦兹核设施所在地之间的距离相吻合。以此次演习向伊朗、美国及欧洲等发出强烈信号,即以色列有能力单独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据传以色列还制订了攻击伊朗核设施的详细计划。2007年1月7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以军已将下列三处伊朗核设施列为重点打击目标:位于纳坦兹的浓缩铀工厂、位于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施和位于阿拉克的重水反应堆。以军方认为,摧毁这三处地点的核设施,就能够推迟伊朗核计划的完成。根据此计划,以军须首先使用常规激光制导炸弹,在位于纳坦兹的核工厂所在地炸出通道,随后向地下深处投放并引爆微型核弹。⑦为实现该计划,在以色列内格夫沙漠地区和特拉维夫南部特尔诺夫空军基地内的两支以军突击队进行了实战训练,主要项目是演练使用低当量钻地核弹摧毁模拟的伊朗核设施、在以色列与直布罗陀海峡之间演练长距离往返奔袭战术。同时,以军拟定了三条空袭路线:一条是北线,即从北部飞过地中海,然后转向,由土耳其东部飞往伊朗,全长2220千米;另一条是东南线,即穿过约旦和伊拉克东北部飞抵伊朗,全程2410千米;第三条是沙特线,即先向东南飞,然后沿着沙特和伊拉克边境一直向东飞至波斯湾,再转向北飞至伊朗。⑧此外,2006年7月,在以军与黎巴嫩真主党开战前,以空军司令埃利泽尔·什克迪少将被任命为“伊朗作战司令部”总指挥,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统筹各兵种行动、协调各情报机构的工作等。⑨

外交上,以色列大力分化、拉拢伊朗的传统“盟友”,以图进一步孤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一向都是以色列的“死对头”。然而,以色列近来却一反常态,采取了一系列异乎寻常的外交举措,包括积极主动与叙利亚恢复和谈,与黎巴嫩真主党交换战俘,与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派别在加沙地带实现停火等。这些举动与以军大张旗鼓的军事演习形成鲜明对照,令人感到其中似乎隐含着对这些伊朗的“难兄难弟”进行“安抚”之意,可以说是以为打击伊核设施进行的另一种前期准备。

以色列企图摧毁伊朗核设施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受长期积淀的不安全感所驱使。以方近一个时期做出急于对伊动武的姿态,主要基于对伊核威胁认识的深化和打伊紧迫感的增强,有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深层次考虑。

以色列一向视伊朗为潜在威胁,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随着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朗更成为以色列的“头号敌人”。以认定,目前在中东地区既有强烈意愿、也具备足够能力对以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国家,只有伊朗。理由有几点。首先,伊朗公开坚持反以、仇以立场,并经常有令以色列提心吊胆的反以言行。早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宗教领袖霍梅尼就将以色列视为伊斯兰世界不共戴天的仇敌,称之为“小撒旦”和应当从中东除去的“一块毒瘤”。⑩不少伊朗人将“消灭以色列”当成口头禅。就连“务实派”代表、前总统拉夫桑贾尼也曾公然威胁要用一颗原子弹“荡平”以色列。伊朗政府迄今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官方文件在提到以色列时,只称之为“犹太复国主义实体”或“犹太复国主义政权”。(11)2005年10月26日,在德黑兰举行的“世界无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伊新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公然声称“应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后又进一步表示他的这一言论代表伊朗对以色列的长期政策。(12)2006年4月15日,内贾德公开表示,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永久威胁”,并“正在走向毁灭”。(13)他的言论极大地刺激了以色列人的神经。

其次,以色列认为,伊朗一直在幕后支持反以武装力量,既是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后台老板”,又是黎巴嫩真主党的坚强后盾。据以情报部门掌握的情况,哈马斯下属军事派别“卡桑旅”在武器供应和训练方面得到伊朗暗中支持。一方面,伊朗派遣军事人员到加沙地带为该组织提供培训;另一方面,该组织一些成员也前往伊朗接受高级培训。(14)伊朗还为黎真主党提供人员训练、财政资助和武器援助,支持其从事反以军事行动。

近年来伊朗核能力不断增长,加剧了以色列的不安全感,进而强化了以摧毁伊核设施的意愿。2006年2月,伊朗通过在纳坦兹的第一个离心机组生产出少量低浓度核燃料;10月,伊朗罔顾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又开始测试第二个由164台离心机组成的离心机组,进一步增强铀浓缩能力,并计划在纳坦兹建立3000台离心机。2006年12月,以摩萨德局长达甘称,若按目前的发展速度继续下去,伊朗将在未来3-4年内拥有核武器。(15)2008年5月,以色列官员称,伊朗有望在未来6个月内获得可以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16)而近期美、以最新情报又进一步印证,伊朗很可能将于2008年年底之前或2009年生产出足够制造出一枚核武器的高浓缩铀。以色列认为,伊朗一旦具备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将随时可用导弹发射核弹头,对以构成致命威胁。因此,以方坚信,必须在伊朗触及这条“红线”之前动手,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与之相应,以色列领导层认为目前伊朗虽表面做出谈判的姿态,但其背后隐藏的真正策略是为其核计划“争取时间”。鉴于此,以对欧盟就核问题积极与伊朗进行对话的做法极为不满,并将欧盟负责外交政策制订的领导人视为“现代张伯伦”,指责其对伊实行“绥靖”政策。(17)

以色列还担心,伊朗一旦拥有核武器,会将其扩散给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等反以力量,从而加剧地区核竞赛。近年来,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约旦、土耳其和阿尔及利亚等中东国家纷纷对伊朗的核计划做出反应,越来越表现出对“民用”核项目的强烈兴趣。(18)如果中东拥核国家增多,势必打破以色列在该地区的核垄断地位,增加其不安全感。这是以方绝对不愿看到的。

对以色列来讲,如果打击伊核设施,那就意味着对伊宣战,势必引发中东局势的剧烈动荡,影响美国中东战略布局。因此,以色列不能不考虑美国的态度。以色列认为,布什总统、切尼副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是对伊朗动武的坚定支持者,美政府目前虽尚未对以攻击伊核设施开“绿灯”,但至少会默许以采取军事行动。(19)然而,在2008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后的未来4-8年内,不管是对伊朗态度强硬的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还是不主张对伊动武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当选,都不会再像现任总统布什那样同情以色列,届时美国对以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也将有所下降。(20)

以色列有意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恃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尤其是较强的远程奔袭能力和空袭经验。以空军拥有能够执行远程打击任务、装备精良的F16和F15战机,特别是从美购买的102架F161最新主力战机,拥有特制加大油箱,还有7架KC-135空中加油机,极大地增加了以空军远程打击能力。以战机配备的空对地攻击武器极为先进,如以色列自行研制、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制导的MSOV远程撒布器和美制激光制导BLU-109型和BLU-113型“钻地炸弹”等,皆可实施远程精确打击。尤其是以空军早就积累了远程空袭的实战经验。1981年6月7日,以色列曾出动14架战机长途奔袭伊拉克,在短短几分钟内彻底摧毁了巴格达附近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正因为如此,以国防部长巴拉克宣称,以色列不仅做好了挫败敌对国家核武的准备,而且也具有这样的实力。(21)

以色列虽然有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强烈意愿、具备远程打击伊朗的攻击力和防范伊朗来袭的严密防御体系,但若要真正动手攻伊仍面临不少障碍。总体来看,国际社会普遍反战,欧盟国家、俄罗斯、中国等主要大国以及阿拉伯乃至广大穆斯林国家均明确反对以武力解决伊核问题,这对以色列攻伊具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从以色列自身看,对其攻伊形成制约的主要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是否给予支持。以色列是一个在战火中诞生的弹丸小国,1948年建国之初安全环境险恶,外交孤立,军事力量孱弱,经济基础脆弱,时刻面临“夭折”的危险。60年来,主要得益于美国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以色列才得以由弱变强成为中东地区的“超级小国”。由此,倚重美国自然成为以色列对外政策的“基点”。换句话说,就是以色列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总是将维护以美同盟列为“首选项”。已故总理拉宾曾说过:“以色列外交政策的底线就是不能开罪美国,不能冒美国取消对以援助的风险。”(22)在历史上,当美以利益发生冲突时,以色列向美国屈服的例子不胜枚举。鉴于此,以色列尽管扬言要单独对伊朗动武,但实际上不可能不顾及美国的意见,更不敢冒险打乱美国中东战略部署、损害美国在中东战略利益。目前,美国对解决伊核问题的总体考虑是,在外交、制裁和封锁等办法用尽且都行不通的情况下,不排除诉诸武力。(23)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也曾表示,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将是“最后的选择”。显然,动武并非美国解决伊核问题的首选方式。目前,美国虽仍对伊态度强硬,但通过“怀柔”政策阻伊发展核武的意向趋强。2008年7月,国务院三号人物、副国务卿伯恩斯“破天荒”地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有关伊核问题六方会谈,同时盛传美国欲在伊朗设立利益代表处。(24)美国政府还致力于通过教育、文化和体育交流等方式,加强两国民间交往。在美国国会支持下,“美伊民间交流计划”的实施已进入第二年。前不久,美政府与美国奥委会合作,邀请伊朗国家乒乓球队访美。(25)

美方高层虽不排除将以色列推到对伊动武前台的选项,但也不能不考虑:若以军事行动失败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将会让美国付出巨大的政治和安全代价。一个可以预见的后果,就是即便以色列抛开美国单独行动,美国也难以摆脱为以开“绿灯”的干系,从而严重影响美国与阿拉伯国家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关系,且面临招致报复性袭击的危险。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认为,以色列攻打伊朗核设施是“高风险的”,将会破坏中东地区的稳定。(26)美国防部的一些官员担心伊朗报复特别是“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美军受到威胁”,故对以空袭伊核设施计划也持抵制态度。就连主战的副总统切尼也曾警告说:“(以色列对伊朗动武)搞不好将使美国被迫出面收拾烂摊子。”(27)美国控制着伊拉克和波斯湾地区进入伊朗的领空,因此以色列至少要得到美国的默许才能实施其攻击计划。最近,美国不但拒绝了以高层要求美方提供进攻型武器的要求,而且明确表示,若以单独攻击伊核设施,美国不会为其提供军事支援,也不会允许以军使用在伊拉克的美军事基地来做后勤保障。(28)因此,在没有美国相助的情况下,以在对伊动武问题上还将“三思而后行”。

其次,伊朗对核设施防护严密,外部袭击的难度非常大。伊朗吸取了朝鲜和伊拉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核设施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一是分散。据美方透露,伊朗已经把核设施和相关科研机构分散到全国40个区域的400多个地点。二是隐蔽。按照防范空袭的要求,伊朗将重要核反应堆及真空浓缩离心机等设施安装在厚度达1000米以上的坚硬花岗岩山洞中,甚至核武器都很难摧毁之。三是打造“防护网”。据称,伊军方已在核设施周围部署了1500多套各种射程的防空导弹系统,其中有:在布什尔核设施周围部署的新型俄制低空防空导弹,可凭借其导航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自动识别和跟踪48个空中目标,能够对付低空入侵的以军战机;“托尔-M1”近程防空系统射程为12千米,可在6000米高空拦截巡航导弹、航空炸弹和战机等目标;伊空军的F14战斗机配有美制“不死鸟”超视距空对空导弹,可拦截100千米远的来犯敌机。另外,根据合同,俄罗斯制造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将于2008年年底前运抵伊朗并部署在伊核设施周围。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系统之一,能够在防空雷达不开机的情况下,利用激光和红外技术,同时追踪100个目标,击毁120千米以外的敌机。这增大了以战机突破伊防空网的难度,也增大了以全部摧毁伊朗核设施的难度。

第三,打击伊朗核设施可能引发报复性攻击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让以色列颇为忌惮。以色列一旦对伊动武,势必招致伊朗的军事报复。2008年7月12日,伊朗媒体引述伊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高级助手阿里·西拉兹的警告称,如果美国或者以色列向伊朗发射任何“子弹或者导弹”,伊朗军队就会攻击以色列的中心,以及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32个军事基地。(29)伊国防部也表示,将对任何袭击做出“毁灭性的反应”。伊朗发出这样的警示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相当强的军事实力。伊军拥有数百枚弹道导弹,其中的“流星-3”地对地导弹射程达2000千米,可覆盖以色列的全部国土。伊空军还拥有“图-22”等远程轰炸机,可装载6吨炸弹攻击4000千米远的目标。7月初,针对以色列的大规模军演,伊朗成功试射了9枚远程和中程导弹,充分显示了其军力和抗击来犯之敌的决心。

同时,如果以色列空袭伊朗,不排除伊的一些地区“盟友”——伊斯兰激进组织响应伊朗的号召,对以展开报复性袭击的可能性。届时,不管是出于对伊朗“拔刀相助”还是对以“趁火打劫”的动机,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的军事派别“卡桑旅”等反以激进组织都可能对以实施发射火箭弹等恐怖袭击。由于火箭弹没有固定弹道,防空导弹根本不起作用。因此,对以来讲,火箭弹比伊朗的导弹更具威胁。2006年7月,在与黎真主党的冲突中,以遭到数千枚火箭弹袭击而束手无策,暴露出它在面对非常规战争时脆弱的一面。另外,据称,伊朗早已培训了4万名自杀式“人弹”,一旦其核设施遭袭,就会向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目标发动恐怖袭击。(30)若此,全球各地的犹太人也难免成为袭击目标。

以色列还有一个顾虑,就是即使突袭成功并将伊朗的核发展进程推迟数年,也还有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一是会使伊核问题由一个全球性问题转化为以、伊两国对抗问题,并导致一些国家尤其是反以的伊斯兰国家更加支持伊朗;二是为伊朗目前尚且处于“非法”状态的核计划提供“国际合法性”。(31)若此,伊朗将得以“名正言顺”地开发核武器,使以色列更加难以摆脱“核威胁”的阴影。

总之,以色列攻打伊朗核设施似乎已“箭在弦上”,但何时或者是否最后能真正“放箭”尚难有定论。

注释:

①Bar-Joseph,Israel's National Security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Frank Cass,London,2001,p.177.

②Nicole Gaouette,"Israel:Iran is now danger No.1,"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November 28,2003.

③"Shimon Peres,"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Shimon_Peres.

④黄欢:“德媒称以色列就攻打伊朗核设施已达成广泛共识”,新华网,2008年6月17日。

⑤"Barak hints at readiness to strike Iran's nuclear facilities," USATODAY,July 10,2008.

⑥Reuters and Haaretz Service,"Mofaz on Iran:We won't allow a second Holocaust to occur," Haaretz,August 2,2008.

⑦Uzi Mahnaimi,"Revealed:Israel plans nuclear strike on Iran," The Sunday Times,January 7,2007.

⑧Whitney Raas and Austin Long,"Osirak Redux-Assessing Israeli Capabilities to Destroy Iranian Nuclear Faciliti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31,No.4(Spring 2007),pp.23-27.

⑨Yaakov Katz,"Decision Time," The Jerusalem Post,January 5,2007.

⑩"The Zionist Entity and Iran 1979-1999," Global Security,July 10,2008.

(11)"Iran-Israel relations,"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Iran-Israel_relations.

(12)Ewen MacAskill and Chris McGreal:"Israel should be wiped off map,says Iran's president,"The Guardian,October 27,2005.

(13)"Mahmoud Ahmadinejad and Israel,"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Mahmoud_Ahmadinejad_and_Israel.

(14)"Izz ad-Din al-Qassam Brigades,"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Izz_ad-Din_al-Qassam_Brigades.

(15)"Iran within four years of nuclear bomb:Israel spy chief," Breitbart,Dec.18,2005.

(16)Mitchell Bard:"Potential Threats to Israel:Iran," August 6,2008,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Threats_to_Israel/Iran.html.

(17)Yossi Melman,"Iran's real nuclear tactic is to keep buying time," Haaretz,August 6,2008.

(18)Chuck Freilich,"Speaking about the Unspeakable:U.S.-Israeli Dialogue on Iran's Nuclear Program," Policy Focus,No.77,December 2007,p.3.

(19)Brian Hendler,"Will Israel Attack Iran?" The Current,July 7,2008.

(20)Brian Hendler,"Will Israel Attack Iran?" The Current,July 7,2008.

(21)黄欢:“德媒称以色列就攻打伊朗核设施已达成广泛共识”,新华网,2008年6月17日。

(22)李伟建等著:《以色列与美国关系研究》,时事出版社,2006年,第104页。

(23)Chuck Freilich,"Speaking about the Unspeakable:U.S.-Israeli Dialogue on Iran's Nuclear Program," Policy Focus,No.77,December 2007,p.10.

(24)Barak Ravid,"Israel Concerned Over U.S.Idea to Open Interests Section in Iran," Haaretz,August 5,2008.

(25)"The Strategic Challenge Posed by Iran," Testimony by William J.Burns,Under Secretary for Political Affairs,U.S.Department of State,Before the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July 9,2008.

(26)“美国参谋长:以色列攻打伊朗是高风险举动”,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08-07/03/content_6817353.htm.

(27)Chuck Freilich,"Speaking about the Unspeakable:U.S.-Israeli Dialogue on Iran's Nuclear Program," Policy Focus,No.77,December 2007,p.12.

(28)Aluf Benn,"U.S.rebuffs Israeli request for arms geared toward Iran strike," Haaretz,August 13,2008.

(29)Ria Novosti,"Iran warns it would destroy Israel,32 U.S.bases if attacked," Global Security,July 12,2008.

(30)"40,000 Iran suicide bombers ready to hit US,UK targets," Sunday Times,April 16,2006.

(31)Aluf Benn,"U.S.rebuffs Israeli request for arms geared toward Iran strike," Haarets,August 13,2008.

标签:;  ;  ;  ;  ;  ;  ;  ;  ;  ;  ;  ;  

以色列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意图和可能性分析_美国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