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

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

张兴东[1]2001年在《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伴随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校德育工作目前尚处于相当低效的状态,因此,针对中小学德育实效性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德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职业中学德育作为中学德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很多的共性问题,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其客观存在的个性问题。事实上,对这些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及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随着职业中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的发展而日显突出。本文在对重庆市内九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基础之上,归纳出当前职业中学学生道德及日常行为中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家庭、个人及学校德育自身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指出其实质就是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的相互疏离,而要摆脱目前职中德育困境就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实现德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对于具体的改革对策,论文中提出如下思路: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让德育回归生活;其次,调整和优化职中德育目标和内容,以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良好的主体意识基础之上逐步建立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现代公民基本道德意识;再次,挖掘职中德育潜力,拓展德育途径,加强教学实习中的德育工作;最后,强调加强职业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本文力图在对职中德育现实的理性反思基础之上,构建一个目标明确而合理、内容完备而富时代感、全方位实施的职中德育框架,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提高职中德育实效的实践提供一条新思路。

佚名[2]2005年在《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文中研究指明[阿不拉·买买提]阿不拉·买买提,新疆焉耆人,1958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新疆库尔勒市巴州卫生学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卫生职业教育。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培养了上千名各族卫生专业人才,在新疆各地卫生医疗战线上发挥着各自的骨干力量。撰写的教学、科研论文《版画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学应用》、《谈卫校解剖学教学中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师情况调查》、《少数民族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浅

吴伟[3]2002年在《重庆市职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探讨》文中指出21世纪,世界已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集中地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中国加入WTO后,这种竞争必将趋向激烈。接受过良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显示出广阔的可就业性。然而重庆市职业中学更多偏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注重德育的说教性,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此阶段面临的众多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不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竞争,迎接工作、学习、生活的多方位挑战,接受压力、挫折和危机的考验。 本研究力图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通过对重庆市职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有关问题的调查,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提出了在重庆市职中开展心理健康绿色教育的命题: 一、以学习心理教育、人际交往心理教育、择业心理教育这叁方面的绿色人生教育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庆市职中心理健康绿色教育。 二、开展重庆市职中心理健康绿色教育的途径,包括构建重庆市职中心理健康“绿色教育立体网络”系统,搭建重庆市职中心理健康绿色教育的主要载体——“心理健康绿色网站”,完善重庆市职中心理健康“绿色教育通道”,营造家庭、学校、社会的“绿色环境”,打造重庆市职中心理健康绿色教育的“绿色快车”。 本研究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对重庆市多所职中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心理健康绿色教育”这一颇具时代特色的概念,并界定了心理健康绿色教育的内容,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绿色教育的五大途径,为改善重庆市职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供了对策,是对我国职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颇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

高翔[4]2008年在《中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也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自主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人终身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能力,是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保障。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水平愈高,他就愈能充分地获得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学生自主能力,是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地区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近年来,荣昌职业教育中心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水平得到提高。然而,大量统计数据和调查资料表明:学生自主能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荣昌职业教育中心教育水平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未完全确立;德育中过分强调灌输与控制;教学上,以学科、课堂、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在学生管理方面,过分强调他律,强调惩罚,引导和帮助不够,疏导的经验和能力不够,有时怕学生做不好,为了省事就大包大揽,提供给学生自我教育和服务的空间不够;在学生交往上,学校提供的教育,课堂的多,校内的多,校外的少;中职校的生源特点也是重要原因。基于上述对荣昌职业教育中心学生自主能力问题的分析框架,要培养中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应采取以下实践策略:第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只有在统一的理念指导下,才可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围绕目标,切合实际地开展工作,创建有利于自主能力培养的环境,培养自主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的中职学生。第二,形成自我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重建新的道德精神,努力生成新的道德主体;形成了自我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塑造中职学生主体性人格;开展适合中职学生的系列主题活动。第叁,形成自我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机制。第四,形成自我管理的生活实践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第五,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提高学生交往能力。

王雪梅[5]2005年在《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突出。然而从目前旅游行业的继续发展情况看,仍需要大量的初中级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而既有一定理论水准,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最适合这一层次和规格。因此,在我国的旅游教育中,中等职业旅游类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层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所在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旅游专业从辉煌步入了低谷,究其原因在于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与不合理。本文就力图从此问题入手,调整其目标和思路,寻找新的模式,重新进行课程设置,转变我校旅游专业的现状。也期望能给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改革带来一点点启示。 全文内容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分析问题研究的缘由: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新的课程设置;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旅游专业现行课程设置无法有效满足新的专业发展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相关研究存在不足。 第二部分:阐述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课程设置的问题,学校现有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目的性、指向性不强;内容陈旧,严重滞后于实际发展;课程设置片面,缺乏深度与实际脱离;随意性大,科学性不强;课程类型单一,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较少等问题较突出。 第叁部分:通过分析,得出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首先是缺乏良好课程设置的条件;其次是缺乏对旅游人才发展方向的良好分析;第叁是缺乏对行业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良好调研。第四是缺乏良好师资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第五是缺乏良好课程设置的保障体系和设施。 第四部分:对策思考,借鉴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调整目标,确立思路,建立原则,采用集群式模块课程理论进行专业课程设置。

张曦月[6]2016年在《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由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多样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无疑推动着思想品德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实现自身持续不断地专业成长。通过研究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问题,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教师专业成长理论的认识,并使该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切实帮助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有效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这不但能为思想品德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拓宽视野、开辟路径,而且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国内和国外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对其进行梳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性和目标。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编制面向思想品德教师和初中学生的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出思想品德教师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现状。好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拥有相对较多的学习时间、参加各类培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为:知识结构分布的比例不均衡、教学方法的运用欠缺灵活性、科研意识比较淡薄等,并分析了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因素。最后,运用经验总结法,提出促进思想品德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可行性途径,即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丰富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强化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教师学科教研能力、修炼教师学科专业品质。

赵斗禄[7]2009年在《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伴随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不够完善。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受到重视。中职学生是未来的劳动技术大军,其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素质的提升。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总体水平较高,但因学生年龄偏小,身心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干扰;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是中考失利者,他们普遍的特点是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再加上最近几年,中职学校生源陡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等种种原因,使中职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待更进一步加强。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也随之发展起来,民办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随之摆在我们面前。本文以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分析了民办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不理想,教育成效低的现状及原因,并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创新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校园网络育人环境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民办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为解决民办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张湘溪[8]2012年在《中职语文课堂的困惑与创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产业的教学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我国中等职业教学已经不断发展壮大了自我的实力,正在随着我国整体国情发展,向着国际化转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种重要的教育教学平台,是一种具有替代性的教育教学形式,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化素质,在职业学院中语文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中涉及到了很多有关商业化语言的知识,对职业化语言文化的拓展进行了有效的跟进,而且语文知识的职业化创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德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虽然中等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学定位很好,但是目前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从表面上分析其主要为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与方法落后、以及学生学习评价体制的单一化等问题。中等职业院校现存的语文教学问题主要是由于招生进入的学生素质较差,大多数学生成绩较差,家庭教育不完整,从全国对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调查中可以看出,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较低,对学习的意愿不是很强,厌倦学习与上课。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十分常见,甚至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现象,这困扰着学生与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定位产生了消极影响。作者在文中展开对中等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课堂管理的分析,首先针对我国的中等职业语文教学现状做出分析,其次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价值做出分析,提出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作者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经验提出针对性和科学性的解决措施。在分析过程中作者希望开展富有特色的中职语文教学,在课堂管理中加强创新,开展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能够受用终身。随着国际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中职教育应该逐步转变陈旧观念,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发展的思路,端正教学态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和谐发展,要本着让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为发展目标,强化追求科学教育的信念,走实事求是的路线。

任征[9]2011年在《统筹城乡教育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我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培养水平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如何办理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虽然有一定研究,但从统筹城乡教育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如何办理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仍旧比较薄弱。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在研究四川省乐山市第一职业中学的办学历程,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该校的办学模式及对我国未来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创新的启示。本文除《绪论》外,正文分为叁大部分。在《绪论》中论述了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文章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正文第一部分论述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可以快速发展的契机:国家增加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不断增强。但是中等职业学校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中等职业教育能否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何去何从?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空间有多少,等等。正文第二部分梳理了乐山一职中办学历程,分析了在这一历程中所体现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办学特色。认为乐山一职中在近叁十年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壮大,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培养真人”的总体目标;“113”的专业目标(学好一个专业,培养一种特长,掌握叁门以上现代技能):“ZGY”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小先生”制的教学方式:自编自创的教材设备建设;机制灵活的教师队伍建设;“捆绑”式的发展模式(以本校带动其他区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正文第叁部分论述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实行或借鉴的办学模式。在借鉴乐山第一职业中学的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在统筹城乡教育视野下,根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合理设置专业与课程,灵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与素质,积极开发教材与设备,拓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吻合,以培养出大量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合格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 张兴东. 西南师范大学. 2001

[2]. 200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C]. 佚名. 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 2005

[3]. 重庆市职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途径探讨[D]. 吴伟. 西南师范大学. 2002

[4]. 中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 高翔. 西南大学. 2008

[5]. 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雪梅. 西南师范大学. 2005

[6]. 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 张曦月. 沈阳师范大学. 2016

[7]. 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D]. 赵斗禄. 重庆师范大学. 2009

[8]. 中职语文课堂的困惑与创新[D]. 张湘溪.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9]. 统筹城乡教育视野下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研究[D]. 任征. 西南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