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提高抗-c的检出率论文_罗旭倩

(湘潭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 探析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在提高抗-c检出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入的1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微柱凝胶法以及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抗-E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检出率相比较,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高于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高抗-c的检出率,弥补微柱凝胶法漏检抗-c的不足,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凝聚胺法;微住凝胶法;抗-c检出率

Rh血型系统为当前已知的29个红细胞血型系统中遗传多态性特点最明显的血型系统,表现出来的抗原种类已经超过了50余种,在所有抗原中以抗-D最为常见,其余如抗-E、抗-c等亦有检出[1]。抗-c虽然占比相对较低,但是却同样能够引发严重输血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尤为重要。当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微住凝胶法最为常用,但其存在着漏检情形,针对此种现象多采取凝聚胺法予以补救。目前现有研究成果中虽然已经有二者应用的报道,但却并未涉及联合应用的研究,使得研究领域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探寻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在提高抗-c检出率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入的1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5d~66岁,平均年龄(40.20±1.25)岁。纳入标准:(1)均需要接受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者;(2)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临床检测工作者。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2)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微柱凝胶法以及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检测,使用的凝聚胺检测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3%~5%红细胞悬液,微柱凝胶法则为1%红细胞悬液。所有检测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要求执行。

1.3 观察指标

将抗-E、抗-c的检出率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抗-E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检出率相比较,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高于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微柱凝胶法是临床配血工作的主要应用手段,由凝胶过滤、抗原抗体自身具有的特异性反应、抗人球蛋白试验等组成,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受到了临床的广为青睐。具体原理如下:利用凝胶所具有的过滤作用实现对红细胞的滤过,其孔径相对较小,仅能够允许游离的红细胞由此通过,而由多个红细胞所构成的凝块则无法通过该孔径,从而实现了滤过及提纯的目的。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分发挥出空间位阻作用即可以将游离的红细胞与凝聚在一起的红细胞区分开来。由于微柱凝胶法加入的红细胞量一般多于检测样本的血浆总量,故此在离心过程中已经被致敏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会先与抗人球蛋白发生反应,有效的降低了过多的血浆球蛋白对抗原球蛋白试剂产生的中和反应,凭借此步骤避免了对红细胞的反复洗涤步骤,使得整个检测工作的精度及检测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加之微柱凝胶法使用了自动化仪器设备,所有操作均可以自动完成,无形之中降低了检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既往因操作人员因素给配血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使得配血更为安全。

凝聚胺法在实际应用中首先会利用低离子介质对待检测样本中的例子强度进行降低处理,从而最大程度上消除围绕在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使血清或者是血浆中的抗体能够充分与红细胞的相关抗原结合,随后再加入带有亚电荷的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凝聚氨溶液,对分布于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予以中和,继而缩短红细胞之间的间距,最终形成具有可逆性特征的非特异性聚集,与此同时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则是直接凝聚于红细胞。因此中和液加入之后仅仅会引起有凝聚胺所致的非特异性聚集但随着电荷的中和随之分散,而经由免疫球蛋白G型抗体所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并不会发生此种情形。另外,低离子介质液以及凝聚胺液在离心处理后能够完整去除,实现了待检测样本的洗涤作用,在对结果进行观察时视野更为清洗,避免了反复洗涤红细胞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且大幅缩短了待检测样本种抗原抗体的孵育时间[2]。

现有研究指出,部分抗体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传统的方法一般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主,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在输血过程中产生免疫性抗体,在此其中尤以Rh抗体为最,继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影响输血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微柱凝胶法虽然能够进行抗体鉴定,但是漏检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抗-c的检出率尤低,引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cute 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AHTR)的风险大幅提升,给配血工作以及临床输血带来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凝聚胺法成为其重要的补充手段。

本次研究中1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在利用微住凝胶法进行抗体鉴定时结果均显示为抗-E,而运用凝聚胺法抗-E检出率同样为100%,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抗-c的检出率上,微住凝胶法均未检出抗-c,但利用凝聚胺法进行鉴定后却显示抗-c的存在。据此结果可知,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能够在原有微柱凝胶法基础上提高抗-c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对于此方案的优势,本次研究总结如下: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对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灵敏度更高,所得结果更为准确,且无论是稳定性还是重复性均相对较高,采用的操作技术容易被检验人员所掌握,已经具备了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使用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凝聚胺法所用的检测试剂已经形成产业化,生产出来的检测试剂盒不仅成分得到了大幅降低,同时其操作难度亦随之下降,无疑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但需要注意的是,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的联合使用需要具备一套标准化实施步骤,而目前由于涉及到此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使得标准化的制定明显滞后于实际应用,必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高抗-c的检出率,弥补微柱凝胶法漏检抗-c的不足,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金晶,许菲,季艳伟,等.抗c-Myc标签纳米抗体的筛选与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8,38(02):61-67.

[2]周建华,施旭斌,孙泉.抗-C、e同种抗体合并抗-e类同种自身抗体的鉴定及交叉配血[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07):843-846.

[3]赵俊芳,李桂珍,李孟娟.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C1q抗体的检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02):156-158.

论文作者:罗旭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凝聚胺法合并微柱凝胶法提高抗-c的检出率论文_罗旭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