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音像教育的基本认识_学校论文

对学校音像教育的基本认识_学校论文

对学校电化教育的基本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化教育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积极兴办教育电视台,开展广播电视教育,同时不同程度地注重发展学校电化教育。对于学校电化教育,主要是中小学电化教育,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因而对其态度与方法各有不同。这里针对一些问题,谈几点认识。

多媒体时代的教育与学校电化教育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在不断深入地改革与发展,总的趋向是,教育规模逐渐扩大,教育程度逐渐提高,教育观点、思路有较大的变革。强化素质教育,培养现代人才,教学内容展宽、求新、求深,注重知识结构教学和能力培养,教学方法联通,强调多向传递知识信息,教与学双重作用,教育体制结构科学化、灵活多样,师资队伍,教育设施均能体现时代精神。

随着时代与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地位功能作用,已经和正在突破原来的限定,电化教育在本质上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同义语。远距离教育作为一种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层次的有效的教育方式涵概于电化教育,兴办卫星电视教育成为办学的一个战略之举。学校电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且是一种现代教育方式;我们不仅要从教育方式手段上认识电化教育的作用,而且要从电化教育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而引起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结构体系的变革作用上去认识电化教育;要确认电化教育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上产生的直接的显现的效果,还要确认它在促进教育整体优化和全面育人中的潜在效果。

学校电化教育在学校教育整体中处于重要地位,在电化教育整体中处于基础地位。电化教育包含远距离教育(广播卫星电视教育)与学校电化教育两大类,共同形成电化教育网络。全国和地方电化教育网络建设的基点是学校电化教育;卫星电视教育落地主要落在中小学及其家庭社会;未来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三大网络系统的基点交汇处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社会家庭;而广播卫星电视教育播出的主要依据与客观评价者之一又是中小学、幼儿园;优化播出的基础源泉之一是学校教育与学校电教实践。高度重视学校电化教育,逐步形成广播卫星电视教育与学校电化教育两翼齐飞的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学校电教的客观依据与战略目标

电化教育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工作上的应用。它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条件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又是人们的现代教育意识达到一定水准,教育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要求。一般地说,社会经济比较富裕,科学技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办学的基础条件,即校舍、师资、一般性的教学设备、经费达到了基本要求,教学常规落实,学校管理基本成型,教育改革与提高教育质量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校长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电化教育的发展才能形成必然。

学校电化教育是伴随着时代和教育改革而出现的必然趋势,这种“出现”并非消极等待自然到来,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电教部门及学校的领导作用就在于准确地把握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地确定发展学校电教的规模、速度与重点。发展电化教育是有条件的,由于各地区各学校的条件不同,学校电化教育的级类层次必然不一。学校电化教育只能是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并存,防止简单划一。经济与教育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奋力向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方向发展,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电教设备,经常地普遍地开展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把广播电视、电话通信与计算机联为一体,校内外相沟通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与教育传输系统,形成包括各种电教媒体与传统教育媒体在内的教学媒体群。在此同时逐步形成同教育教学需求相适应的文字、音像、计算机软件库和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合格的教师队伍与电教专业管理服务机构,并具有一定的音像节目制作能力。

经济与教育条件一般的学校应着眼未来,面对现实,力所能及地逐步增添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设备与教材,充分利用已有的电教设备与教材,在尽可能多的学科里经常地开展电化教学。重在培养一批典型,以此为引线在广大教师中进行电教培训,力争有一批骨干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电化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学会操作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要建设和完善四室一站,即多功能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音像阅览室、广播电视接收转播站。

经济与教育条件较差的学校,首先奋力改善最基本的办学条件,促使教学基础工作过关。有条件的学校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搞好教师业务进修,可以直接接收广播电台、电视台教育节目,或通过播放音像磁带向教师传播技术知识、教改信息与教学经验,使教师增长见识,获得本领。同时,在个别教师和学科中开展投影、录音或录像教学实验,逐步扩展。

推进学校电教的策略原则

电化教育是新型的现代教育方式和手段。办现代化学校必须更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发展电化教育,但是教育方式与手段更新不同于教育体制与课程教材改革。电化教育弹性较大,需要较长的发展和适应过程,电化教育又具有“软性”事业特点,因此发展电化教育应从典型引路,业务指导为主,行政推动为辅,防止行政命令,不宜硬性规定“指标”。

电化教育是教育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电化教育放在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中去认识和提倡。把电化教育纳入教育整体之中,力求教育行政与业务部门和学校的教育统计、事业规划、工作计划、财务、物资、教材、教研、科研、师资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办学督导、评价等各项工作中都有电教,电化教育要适当步入教育行政法规。

电化教育在其发展阶段,为了突出地提出问题、认识问题,把它“拿出来”单独地研究和宣传提倡,适当组织“电教实验课”、“电教评估”、“表彰电教先进集体与个人”、“树立电教示范校”等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拿出来”是为了“融进去”,只有“融进去”电化教育才有较强的生命力。

回顾教育发展史,各类教育方式和手段从它的出现到普及都有一个“拿出来”与“融进去”的过程。发展学校电化教育也是如此,要在“拿出来”的基础上,将电化教育融于教学过程,要在教育教学总体设计、实施与评估等各环节中,设计、实施与评估电化教育,避免“另起炉灶”。要使电教与教学诸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体,避免“两张皮”。运用电教手段与其它教学手段,使用各种电教手段要恰当结合,摆位得当,形成合力,避免简单相加搞“拼盘”。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媒体,属于现代教育范畴。开展电化教育必须以自觉地接受现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为中心,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

电化教育既然是一种媒体,便具有教育工具性。它既可以为现代教育服务,又有可能为旧教育所利用。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现代化虽然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但是,并不是说开展电化教育就等于现代教育,只要手段现代化,教育就会现代化。把电化教育封闭于狭小的世界里,脱离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而搞电教;开展电化教育偏重于传授书本知识,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运用电教手段搞“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加重课业负担,片面追求升学率;以电化教育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替代合格教师,以及替代学生理解,削弱学生思维能力与实际能力的培养等现象在历史上与现实生活中,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它与发展电化教育的根本宗旨相背离,应当引起注意。

电化教育是由教师、学生、电教设备、教材、教学法等诸要素构成的,要全面把握电教要素,科学投入,合理配置电教资源。仅注重硬件投入,忽视软件投入,注重硬件与软件投入而轻视研究培训等现象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电化教育的有效展开。根据实践经验,电教设备、电教教材与研究培训经费投入至少做到4:4:2,同时科学的配置,一体化的设计实施,才有可能使电化教育真正“活”起来。

学校电化教育的宏观管理与业务指导

国家教委对全国教育统筹管理,对基础教育主要是政策制约、宏观指导与行政督导。国家教委对中小学电化教育的管理也是如此。省市地县教委则不同,按照国家的指令,基础教育的责任在地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决策、实施与经费都在省市地县,因此地方电化教育工作应以中小学电教为重点。中小学数量多,力量有限,在发展电化教育过程中,不可能像高等学校那样,各类事要独立去办。各省市地县教委必须设立强有力的行政与专业部门主管中小学电化教育,其部门设置的形式、结构与归属无需划一,但必须有足够的力量管理和指导中小学电化教育,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业已形成并构成体系的全国各地电化教育馆应保持稳定,继续坚持面向中小学、幼儿园,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抓好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师范学校、特殊学校的电化教育。在电教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电教资源的合理配置、电教教材编制评价与选用、电教资料信息沟通服务、电教教法研究、电教技术培训、电视台节目参播与运用、电教技术咨询服务、电教宣传推进、学校电教管理等十个方面全方位地提供服务。有些地方的电化教育馆在事实上把主要精力用于办教育电视台,此举尽管也会给中小学电化教育带来益处,但它替代不了电化教育馆的神圣职能,不利于中小学电化教育继续深入地发展,以至会使中小学电教滑坡。

发展电化教育是各级领导、社会各个方面、各个教育部门和学校干部教师的共同责任,需要各个相关方面支持,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各处室,教研、科研、教材、进修等各个教育部门“手拉手”办实事。学校电教资源需要量大,品种多而繁杂,不可能由电教部门一家包下来。电教部门要直接研制提供若干重要的示范性的知识信息、指导意见与电教教材、技术服务等,同时必须采取措施充分发挥非电教部门,特别是相关专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组织和协调他们共同为学校服务。

此外,还要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教育电视台提供的资源充实学校电化教育,促进学校电教与广播卫星电视教育及其他社会电教行为的有机结合,丰富学校电教,提高层次水平。

标签:;  ;  

对学校音像教育的基本认识_学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