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安全论文_叶俊成,李明羲

浅谈电子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安全论文_叶俊成,李明羲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信息盗窃和泄露的威胁,用户想通过网络获取数据和信息就必须存入各种个人信息;而信息一旦泄露会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随着网络中涉及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业内开始重视信息安全,寻找解决信息安全隐患的策略。在探索中发现保证信息运输的安全性可以极大地保障信息安全。在信息运输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永远要摆在第一位。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信息数据;安全

引言

全球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也不例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给各国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推动了我国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不过,在信息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安全问题。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渗透性以及使用范围异常广泛,使得人们愈加忧心信息安全的情况。所以,就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大网络安全防护力度,确保国家、企业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1.电子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安全

在当下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从实践层面上看,至少需要保障如下三方面特征。

1.1安全性

安全性是网络数据库的第一要求,在具体的安全性要求中包括了两个方面。第一,数据自身的安全性,即数据不能在存储的过程中出现丢失、缺陷等问题;第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即数据在传输与储存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泄露、侵入、人为倒卖等行为。其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也是网络数据库安全体系的构建重点。在具体实操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服务器自身的安全防范建设,避免由于内部权力寻租或者外部恶意侵入产生的数据泄露;另一方面是要确保数据传输路径上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敏感数据包的截留和泄密。

1.2完整性

网络数据库是前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基础,全部的数据通过网络数据库进行保存。按照不同的应用软件类型,网络数据库中的数据价值也不同。例如,红云数据库异常事件中数据丢失造成的间接损失超过 700 万。因此,网络数据库要求记录软件产生的全部数据。除了主动记录的相关数据组,网络数据库还应保存日常工作、操作流程、管理逻辑等系统数据,保障数据的高度完整性。

1.3时效性

时效性主要是指及时维护网络数据库和处理故障。当网络数据库出现故障或异常时,其他功能单元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用户的体验。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网络数据库异常情况并不罕见,相关管理部门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应的技术予以及时的处置。在维护方面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维护制度,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双维护制度尽可能保障网络数据库的平稳运行。

2.电子计算机的信息数据管理目标与问题

网络数据库安全管理目标是确保网络数据库的安全。从数据产生到应用的全部过程来看,在具体管理体系建设中至少要包括信息传输安全、信息管理安全和信息应用安全等方面。

2.1信息传输安全

信息传输是信息安全事故的高发点,一方面现阶段的信息加密技术尚没有完全成熟,尤其是针对一般用户资料、操作资料以及一般性的商业数据,管理方以和数据应用方在信息传输安全上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数据采用非加密的形式进行传输,此类数据一旦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会给企业或者个人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另一方面信息传输中缺乏一致性校验,无法完全确定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存在变化,这种原因也是产生系统性误差、波动或者噪音的关键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信息管理安全

现阶段,数据管理方面的缺失是形成数据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在实际信息安全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3信息应用安全

在信息应用环节,由于使用者没有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导致信息外泄和误操作,进而使得数据出现丢失或者被篡改的现象。为此,在实际工作中网络数据库管理方和网络数据库应用方需要承担对等责任。其中,管理方有义务建立更为科学、容错性更高的数据库管理及维护体系,采用分级应用、多源备份等方式实现这一目标。数据库使用方需要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与和人才培养,为网络数据库的合规使用提供基础。此外,当数据库存在问题时需要及时和数据库管理方建立取得联系,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3.如何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安全防护工作

3.1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在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时,相关操作人员的主管意识和行为习惯会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在大数据时代,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就需要从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着手,站在操作者和计算机使用者的主观角度,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在具体操作中,应该严格按照提示、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严禁操作明令禁止的操作。并且,计算机使用者还需要不断学习相关安全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提升并规范自身网络操作行为,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3.2应用防火墙技术

为了满足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需要,网络管理员会在有关用户信息上设置相应的权限来保护信息安全。同时,还会在计算机中安装防火墙,其功能是隔离并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这样只有具有获得相关权限的用户才能通过防火墙获取相应的信息。而想要充分发挥防火墙的信息安全防护作用,还应该对其进行合理配置,结合不同计算机网络环境,有针对性的增强防护墙的防护能力,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性。

3.3病毒查杀

除上述措施外,安装病毒查杀软件也是常用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通过杀毒软件能够最大程度上检测出计算机当中潜藏的病毒,同时能够对查杀的病毒及时隔离处理,保证计算机能够安全运行。根据大数据信息编写防毒程序,从而使优化的杀毒程度写入到计算机系统当中,并按照系统程序特性获得相应的全新,对检测以及查杀敏感部位病毒,删除或者将感染病毒的文件隔离。当前常用的杀毒软件具备快速查杀以及全盘查杀的功能,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而且,多数计算机病毒都会攻击系统漏洞,因此需要强化计算机系统漏洞修补,减少病毒攻击概率。而且杀毒软件自带漏洞扫描功能并自动修复,最大程度上防止黑客攻击。

3.4 提高计算机的信息数据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信息数据管理水平,管理层在进行工作人员聘用时,需要优先选聘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以便于加强企业的整体信息处理水平;管理层应该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方案,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监管力度,有效减少信息遗失、泄露现象的出现;计算机研究人员应该设立内部防火墙的安全防护机制,以便于加强系统对病毒软件的安全防护管理,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信息泄露遗失风险。

结束语

随着信息全球化发展,我国政府及社会各领域企业逐渐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应用于政府、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效提高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处理水平与质量。加强电子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安全管理,有助于防范信息泄露风险,提高日常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骆菲.试述电子信息的隐藏技术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7):101-103.

[2] 韩俊波,宋杰.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探讨 [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70-71.

[3] 陈鹏.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关系辨析 [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7):122-123.

论文作者:叶俊成,李明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浅谈电子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安全论文_叶俊成,李明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