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_李玉梅

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_李玉梅

李玉梅

(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四川 德阳 618200)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效果及对妊娠围生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早期流产孕妇作为临床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86例孕妇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3例孕妇采用肌注黄体酮治疗方案,对照组43例孕妇采用口服黄体酮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早期流产孕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经不同给药方式干预后,观察组43例孕妇治疗总有效率达94.22%,相比对照组43例孕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两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且从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来讲,早产儿、体重儿、Apgar评分低分儿、畸形儿、死亡率等妊娠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妊娠结局良好,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应用黄体酮药物治疗早期流产孕妇,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口服治疗抑或肌注治疗方式并无显著差异,且治疗后,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均告良好,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 黄体酮;早期流产;妊娠结局;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73-02

早期流产具体指妊娠12周内孕妇出现的先兆流产迹象,多是因子宫地蜕膜同绒毛紧密度不足而致,孕妇通常存在着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表现,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干预,易演变发展为不全流产及完全流产。当前临床针对早期流产孕妇,多采取药物治疗方式为主,黄体酮即是治疗早期流产孕妇的一类典型药物[1]。本研究为定向分析黄体酮药物治疗早期流产孕妇的效果,定向纳入了我院2013年12月以来收治的86例早期流产孕妇作为临床治疗对象,分别给予了黄体酮口服治疗方案及黄体酮肌注治疗方案,进而就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孕妇的预后情况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早期流产孕妇作为临床治疗对象,所有孕妇均于治疗前给予了临床综合诊断,均符合早期流产病症的诊断标准,孕期均处于12w 内,阴道呈少量出血,证实出血源于宫腔内,无妊娠组织物排出情况,多数孕妇伴有下腹疼痛,持续发病时间1.2~7.3h,经腹部B超检查,显示胎儿发育同孕周一致,孕后β-HCG 倍增相对缓慢。系统排除习惯性流产史孕妇、黄体酮药物敏感孕妇及合并严重心肾、肝胆等器质性疾病孕妇。随机将86例早期流产孕妇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孕妇年龄24~35岁,平均(27.9±3.3)岁,其中经产妇12例、初产妇31例,平均孕周(7.9±1.4)周;对照组孕妇年龄25~36岁,平均(28.3±3.5)岁,其中经产妇14例、初产妇29例,平均孕周(8.1±1.5)周。两组孕妇年龄、产次、孕周等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43例孕妇均给予黄体酮肌注治疗方案,取20mg规格的黄体酮针剂作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7d为1疗程。对照组43例孕妇采用口服黄体酮胶丸治疗,取黄体酮胶丸100mg,于饭后2~3h口服,每日2次,2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均辅用维生素E胶囊,定期检测黄体酮水平,同时作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监测[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评定标准

两组孕妇临床疗效评价,共分为治愈、有效、无效3级标准。治愈:孕妇下腹疼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均告消失,实验室检测血清孕酮、雌二醇、β-HCG水平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胎儿宫内发育同孕周相符。有效:孕妇下腹疼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均告消失,实验室检测血清孕酮、雌二醇、β-HCG水平相比治疗前超过50%及以上改善,B超显示胎儿发育同孕周相符;无效:孕妇阴道流血、下腹疼痛不适等先兆流产症状未改善或加重,各项实验室指标水平呈明显异常或B超显示胚胎停止发育[3]。同时,观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情况,并作综合记录以便组间疗效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孕妇实验室指标对比

两组孕妇治疗前后的血清孕酮、雌二醇、β-HCG水平改善情况对比可知:对照组43例孕妇治疗前3项指标水平依次为:(59.76±7.52)mmol/L、(124.35±13.15)PMOL/L、(1841±174)U/L;治疗后3项指标水平依次改善为:(115.19±8.52)mmol/L、(694.54±52.67)PMOL/L、(53921±393)U/L;观察组43例孕妇治疗前3项指标水平依次为:(61.85±6.95)mmol/L、(129.35±15.74)PMOL/L、(1829±178)U/L;治疗后3三项指标水平依次为(122.54±8.37)mmol/L、(704.08±56.38)PMOL/L、(54143±375)U/L;治疗后,两组孕妇3项指标水平相比治疗前,均出现了较大程度改善,观察组孕妇相比对照组孕妇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孕妇疗效对比

经不同给药形式干预后,观察组43例孕妇中,治愈31例(72.09%);有效11例(25.58%),无效1例(2.33%),治疗总有效率为97.77%;对照组43例孕妇中,治愈30例(69.76%);有效11例(25.58%),无效孕妇2例(4.66%),治疗有效率为95.34%。观察组孕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孕妇,组间差异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对比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 观察组共计出现早产儿3例、低重儿4例,Apgar评分低分儿6例,畸形儿1例;相比对照组共计出现早产儿4例、低重儿3例,Apgar评分低分儿7例,畸形儿2例,两组均未出现新生儿死亡情况,妊娠结局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期流产是妇科临床较常见的一类妊娠疾病,具体发病诱因同孕妇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异常、解剖异常等存在着密切关联,如不及时给予孕妇合理治疗干预,将会导致妊娠终止情况的发生,从而对孕妇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从现实层面来讲,黄体功能不全是导致早期流产情况发生的关键因素。通常女性妊娠8周之前多是由滋养细胞及黄体分泌血清孕酮,孕8周之后即转为胎盘分泌血清孕酮。且伴随孕期的不断推进,血清孕酮水平也告持续增加,足月妊娠阶段可达高峰,所以在孕妇妊娠期间强化孕酮水平检测,判断孕妇黄体功能及胎盘发育的正常与否[4],进而通过检测结果适量补充孕酮类药物是规避、治疗早期流产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中,两组孕妇治疗所用的黄体酮药物为临床新型天然孕酮制剂,药物有效成分可显著作用于孕妇子宫内膜,良好促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相继转为分泌期,进而为胎儿宫内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尤其是黄体酮药物无论口服用药或肌注用药,均可快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同血浆蛋白质结合,经由尿液排出体外,克有效协调孕激素、雌激素功能作用,显著降低子宫兴奋,从而更好的维持孕妇妊娠平衡,改善妊娠结局。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早期流产孕妇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无论肌注抑或口服给药,孕妇孕酮水平、雌二醇、β-HCG水平均显著改善,不具统计学差异。且治疗后两组早产儿、低重儿、Apgar低评分儿、新生儿畸形率、新生儿死亡率等妊娠指标对比,也均无统计学差异。由此进一步表明了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孕妇具有着价值成效,临床后续治疗过程中,可依据早期流产孕妇及家属意愿,予以选择适宜的治疗形式。

【参考文献】

[1] 欧亚梦兰,张建平.早期流产的保守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8):561-563.

[2] 刘寒艳,刘见桥,李莉等.年龄及移植胚胎数目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2):247-249.

[3] 陈静,李奎.先兆早期流产的诊治进展[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9):713-716.

[4] 王鹏.238例早期流产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3,(13):276-276.

论文作者:李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_李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