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初探_科学论文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初探_科学论文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实验教学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一、实施新课程,实验教学发生的变化

1.由“照方抓药”向实验设计方向发展

新颁布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对教学过程提出了多个设计实验的参考题目,例如: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推断孔雀石分解产物等。实验教材中也有多处设计实验的内容,例如:设计简易灭火器;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也增设了相应的设计实验题目,例如: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等一系列实验。这些实验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验证实验向探究实验的方向发展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上册)共有16个“活动与探究”栏目,其中通过实验进行的就有10个,其他的实验大多数也由以前的验证结论变为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教学过程一般为:化学实验问题→猜想与假设(或化学实验事实)→实验验证假说(或科学抽象)→科学结论→解释与应用。实验教材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

在实验教学中应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由纯学科内容向贴近学生生活方向发展

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在实验教材的实验中,像“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酸雨危害的模拟”等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新课程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由静止对照向互动交流方向的发展

过去的教材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给出了答案,在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都会对照教材的标准答案,并将教材的答案背下来,甚至可以不做实验。实验教材在实验设计上将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

二、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的建议

1.探究性实验案例的补充与完善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内容与标志,学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事科学活动,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但笔者在实验教学中感到,典型的探究性实验案例还不多,已有的探究性实验案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希望有关专家今后能设计出数量适当、过程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探究性实验。

2.实验设施的调整与配套

新的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现有的实验仪器、药品及实验室数量显得明显不足,尽管学校、教师努力创造条件,但实验教学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3.学生实验评价的改革与实效

实验教学以哪种方式完成,化学实验做与不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后的评价问题。虽然新课程提倡活动评价、自我评价、档案评价等积极方式,但这些方式是否能得到主管部门、学校和社会的承认?如果不能得到承认,这些评价方式只能作为平时教学激励学生的手段,缺乏实效性,久而久之就会被教师所抛弃。所以,学生实验的评价一定要适应实验教学的改革,甚至要超前,这样才能引导广大教师主动地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标签:;  ;  ;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初探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