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助听器的语前聋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后听觉能力的动态影响因素论文_杨丹

杨丹

长沙市第八医院耳鼻喉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使用助听器的语前聋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后听觉能力的动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语前聋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儿童按年龄分为三组(<4岁组,>5岁组,4-5岁组),按听障程度分为两组(极重度组和重度和以下组),所有患儿均按照《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听觉能力进行评估,依据康复训练前或训练过程中各状况分析影响患儿听觉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比较各年龄阶段患儿听觉能力评分状况,组间数据均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听障程度患儿听觉能力动态评分状况,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性别听障患儿听觉动态评分状况,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后得知,影响语前聋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后听觉能力的动态因素包含年龄大小、听障程度等,年龄越小和听障程度越小而患儿的康复训练效果越良好,而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相对来说较小。

【关键词】助听器;语前聋;听障;康复训练

2006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残疾人人数大约为8296万,包含127万语言残疾,2004万听力残疾,每年有3-4万聋儿的增长速度。听障儿童的语言听力康复对社会和经济存在较为重大的意义,仅听障儿童自身发展来说,语言听力康复也存在较大影响[1]。所以,疾病得到确诊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如言语康复训练、植入人工耳蜗、特殊教育、助听器等等。而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儿童受多种动态因素的干扰。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语前聋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意在探讨分析使用助听器的语前聋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后听觉能力的动态影像因素。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语前聋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各项检查进行确诊,各检查结果均显示患儿符合临床中语前听障诊断标准[2]。所选60例患儿中包含男性31例,女性29例。将所选儿童按年龄分为三组(<4岁组,>5岁组,4-5岁组),每组各20例,按听障程度分为两组(极重度组和重度和以下组),每组各30例。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课题,且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1)伴随其他先天性疾病;(2)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患儿;(3)不包含6岁以上的患儿;(4)非初次接受康复训练的患儿;(5)单耳佩戴,且每日佩戴时间在12h之内。

1.2方法

依据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词表及标准评估程度进行,评估所有患儿听觉言语识别能力,包含韵母识别、自然环境声响、数字识别、声母识别、双音节和单音节声调识别等等。每项目10分,100分总分。

在相对安静(本底噪音低于45dB)的房间,将CD机或录音机扬声器放置在离患儿正前方一米位置,和患儿助听器处于同水平,控制声压级在65dB SPL;人工语言测试:患儿和测试者并排坐,距离0.5米,测试者需保证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音量为60-65dB,只发音一次,让患儿确认;评估人员需具具备执业资格证书和接受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评估细则,可选取3个评估者,测试题目为从题库中抽取,评估后取平均分,分别在患儿康复训练前、训练后半年和一年时进行评估[3]。

1.3 指标判定

康复训练评估过程中,相关人员认真记录相应数据,并依据评估评分分析影响患儿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 ±s)来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比较各年龄阶段患儿听觉能力评分状况,组间数据均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本文经对语前聋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听觉动态评估后,并进行探讨分析,一定程度上为语前聋听障儿童在康复训练上提供了建议和意见。早期发现和给予有效的干预对听障儿童听觉能力恢复有重要作用。2007年美国婴幼儿听力联合委员会推荐使用早期听力检测与干预这一概念,其目的在于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系统化,关注早期干预实施状况[4]。语前聋听障儿童早期发现和干预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在于儿童语言听觉能力发育存在敏感期,而过了此阶段发育可塑性则明显降低[5]。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干预时间越早,患儿听觉和语言功能康复效果越好。听障儿童恢复听觉的一种有效措施则为使用助听器,适当进行声音补给。重度听障患儿,残存听力较差,因此其康复训练效果则较差。本研究中所列举的60例语前聋听障儿童,从年龄、听障程度、性别等方面进行分析后得知,患儿康复训练受年龄、听障程度的影响较大。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表明患儿同时还受智力的影响,关于此方面研究,还需将研究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李郁明,梁勇,谭少珍等.语前聋儿童康复训练后听觉能力的动态评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2):174-177.

[2]毛弈韬,伍伟景.助听器的发展与听障患者听觉言语康复[J].医学与哲学,2012,33(6):78-80.

[3]杨影,王丽燕,孙喜斌等.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认知发育特征的追踪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10):799-804.

[4]杨影,王丽燕,孙喜斌等.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的听觉能力追踪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7):3027-3031.

[5]刘里里,罗薇,张晶等.音乐教育对3~4岁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2,10(3):202-205.

论文作者:杨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使用助听器的语前聋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后听觉能力的动态影响因素论文_杨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