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住宅工程主体结构阶段控制楼板顶板水平度及楼板厚度的想法论文_谢鹏

谢鹏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融创观澜壹号项目楼板顶板极差及楼板厚度控制为例,紧密结合现场工程实践,对如何控制楼板顶板极差及楼板厚度的施工技术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阐述通过改良部分支撑杆件控制楼板顶板极差及楼板厚度新做法,优化传统施工工艺,使工程质量满足各方要求,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达到预定的目标。

关键词: 楼板极差 楼板厚度 改良杆件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房地产开发商对于品质追求的同步化,对各家与其合作的施工企业的要求愈加严格,并针对品质的把控专门聘请了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现场实施的各项工序进行随机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对各家合作的施工单位进行考核,对于考核成绩不理想的施工企业进行处罚,处罚力度特别重,更对排名末位的施工企业考虑列入合作黑名单。同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发现,在控制结构顶板水平度方面及楼板厚度方面合格率均不是很高,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对工人的操作水平以及质量意识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提升了施工管理方的管理难度。针对以上行业形势,同时能以更加优良的交房质量交给小业主,为小业主后期装修提供良好的基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个人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设想,将支撑架体做细微的调整。

2、工程实例

融创观澜壹号项目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桥四路与海口二路交叉处,东临长源假日港湾别墅群及长源幼儿园,南临湖北省电力勘测院,西临张柏公路,北临拟建新桥五路。本工程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约11万平方米,地上约32万平方米,共计13栋单体,6栋47层超高层,7栋高层(4栋34层,3栋17层),其中超高层采用铝合金模板,其余高层采用传统木质模板体系。本工程在铝合金模板与传统木质模板支模体系下,楼板顶板极差及楼板厚度采用定制部分立杆的技术,通过施工实践,楼板顶板极差及楼板厚度的合格率几乎达到了100%,实测实量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在每次的第三方测评成绩中实测实量成绩均超过了93分,达到了项目质量目标,同时得到了业主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 楼板顶板极差及楼板厚度实测规则及合格标准

顶板水平度(砼结构)

指标说明:综合反映同一房间砼顶板的平整程度。评判标准:[0,15]mm。

测量工具:激光扫平仪、塔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跨板作为1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8个实测区、40个测点作为计算点。

(2) 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cm处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分别测量砼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四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值。当最大偏差值≤15mm时,5个实测点均合格;当最大偏差值﹥15mm时,则5个实测点均不合格,即5个计算点均不合格。

(3) 所选2套房中顶板水平度极差的实测区不满足8个时,需增加实测套房数。

示例:

楼板厚度偏差(砼结构)

指标说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评判标准:[-5,8]mm。

测量工具:超声波楼板测厚仪(非破损)或卷尺(破损法)。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

(1) 同一跨板作为1个实测区,不少于10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1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取1个样本点,取点位置为板块短边中间、长边1/3位置。

(2) 测量所抽查跨板的楼板厚度,当采用非破损法测量时将测厚仪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分别置于被测楼板的上下两侧,仪器上显示的值即为两探头之间的距离,移动接收探头,当仪器显示为最小值时,即为楼板的厚度;当采用破损法测量时,可用电钻在板块中钻孔(需特别注意避开预埋电线管等),以卷尺测量孔眼厚度。1个实测值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示例:

4、顶板极差及楼板厚度控制的原理

根据实测规则,在顶板极差五个测区范围内选取一到两个支撑架体的立杆进行改良,将选定的立杆下部做长短可调的类似可调U拖的构件,在满足受力计算及规范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改良,立杆上部则做固定长度的杆件,在立杆的顶板焊制一块15cm*15cm*0.5cm的钢板,在垂直于钢板方向,在钢板的中间焊接一根15cm长的钢筋,同时在相应的楼板模板上钻

(下转第265页)

取一个可供钢筋穿过的小孔,在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时,将改良好的杆件搭设在顶板极差的相应测区范围内,保证改良杆件上的钢板紧贴顶板模板的底部,同时将焊接在钢板上的钢筋穿过预先钻取好的小孔,于改良杆件上从顶部到立杆中下部量取一个相同长度后做标高标识,同时将选定的立杆涂刷区别于其它立杆的有色油漆或其它显眼标识。在搭设支撑架体时将选定好的立杆设置在测区范围内,并与其他立杆进行有效连接,在搭设好架体后,工人以及管理人员可根据标识好的标高标识使用激光水准仪进行检查,确保标高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若有偏差可调整底部的可调构件将标高调整至合格的范围内,同时对各个改良杆件的立杆进行垂直度校核,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以及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初凝前亦可根据选定好的改良立杆进行标高二次复核与调整,这样就可很大的程度上确保了楼板的水平度的合格率。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前与结构板面上部在穿过模板的钢筋上套上比钢筋直径稍微大点的PVC套管以方便立杆及模板的拆除,套管长度与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保持一致,同时将五个顶板极差范围内的钢筋根据楼板厚度使用细绳连接,浇筑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标高与pvc套管度及细绳的高持平或略高一点即可有效的控制结构楼板的浇筑厚度,从而有效的提高结构楼板的合格率。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抄平放线——搭设满堂架——梁板安装——墙板安装及加固——梁板标高验收——梁板钢筋绑扎——管线预留、预埋——隐蔽工程验收——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及成品保护——拆模、清理

5.2操作要点

本工法控制楼板顶板极差及楼板厚度与其它方法控制有很大的不同,施工时对各工种操作人员及现场验收及旁站人员素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主要包括对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关于新控制方法的交底、改良杆件的搭设方法及部位、改良杆件的标高校核及垂直度校核验收、控制楼板厚度pvc套管高度的固定及验收、浇筑混凝土时及浇筑混凝土后的二次校核、混凝土浇筑时目测、找平标高及厚度的控制。

5.3技术交底

召集现场管理人员、木工班组及泥工班组操作人员,对大家进行一次关于楼板顶板极差及楼板厚度控制新方法的专项技术交底:1、搭设满堂架时,改良杆件必须搭设在顶板极差的测区范围内;2、改良杆件上部的钢板必须紧贴在顶板模板底部;3、改良杆件在搭设完成后相应的标高标识需确保在同一个水平线上;4、套在钢筋上的pvc套管需与设计的楼板厚度保持一致;5、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必须与pvc套管平齐或略高于pvc套管3-5mm。

6效益分析

与传统楼板极差及楼板厚度控制方法比较,该施工方法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改良立杆的选用可大大提高楼板极差及楼板厚度的合格率,减少后期因合格率偏低造成的罚款、返工整改等费用。

改良立杆的选用使楼板极差控制及楼板厚度控制较传统的控制方法更加简便,减少了一定的管理难度,节省了部分验收时间。

采用改良立杆的方法控制楼板极差及楼板厚度,规范了混凝土用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创造了品牌效益,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7结语

工程实践表明,针对住宅项目,现采用“改良部分支撑体系杆件控制楼板极差及楼板厚度的新方法”,优化传统施工工艺,提高了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是工程质量满足业主、公司及各相关部门的要求,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666-2011)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论文作者:谢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关于住宅工程主体结构阶段控制楼板顶板水平度及楼板厚度的想法论文_谢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