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金融工程与中国金融竞争力--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_金融论文

金融改革、金融工程与中国金融竞争力--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_金融论文

金融改革、金融工程与中国金融的竞争力——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中国金融论文,金融改革论文,竞争力论文,经济研究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陈平先生简介: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1987年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物理学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普里高津统计力学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研究方向:非线性经济动力学、宏观经济周期理论、非稳态非线性计量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股市波动理论、金融工程等等。

问:陈教授,请您先谈一下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金融形势。

答:中国的金融形势可以分两个层次来看。宏观上,形势非常好。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率很高,持续十几年10%左右的增长率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和完善。二是中国的储蓄率非常高,远高于欧美及“亚洲四小龙”。百分之三、四十的储蓄率为金融系统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三是中国政府非常稳定,这是中国最大的资本。金融是以国家为后盾的,任何国家金融动荡,首先是政府信用发生危机,中国政府是一个世界上最稳定,而且在经济发展中最起作用的政府。中国政府系统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中国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政府的信誉可以转化为金融系统的作用。中国改革的成功和经济发展及政府信誉稳定是中国金融健康的根本保证。

但从结构和体制上看,中国金融形势不容乐观。中国金融体制相当落后,已经无法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而且金融改革滞后。中国选择的是一条渐进的改革之路,由于国有大银行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至关重要性,所以它的改革最慢。这种选择风险较小,波动不会很大,但代价是中国金融业的长期落后和金融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近些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主要还是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来对金融制度进行选择,而没有考虑到中国的银行应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国有企业一开始就有这种压力,它们要同很多三资、民营企业竞争。我在上海发现国有旅馆同外资旅馆区别不大,但中国的银行却与国外银行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在于金融改革滞后。中国没有把金融业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且是战略性产业,我认为这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比较大的缺陷。

问:您刚才谈到金融改革滞后问题,请您就这个问题做一下更深入的阐述。

答:中国金融改革面临严峻的形势。目前,一个流行的看法认为中国改革焦点在国有企业。事实上,我在1993年上海召开的留美经济学会年会上就已发现,国有企业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改革滞后造成的。国外研究的结果已经表明中国国有企业整体而言并不比西方国家的差,很多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比如说中国的造船业,现在可以和日本、韩国竞争。而目前国有企业的困难和产业政策执行的困难,症结就在金融上面。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一是中国的金融系统独立性较差,受政府干预过重;而财政税收体制上的条块化管理,造成金融业缺乏自主性和竞争性。二是中国的银行缺乏竞争,服务质量差,效率非常低下。造成大量现金体外循环,金融舞弊成风,金融风险剧增。这是目前中国信用瓦解和经济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三是金融监督系统的落后,大大增加了企业逃税的机会,使税务负担主要集中在难以逃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诚实交税的其它企业,形成一种反向淘汰机制。没有好的金融监督,政府越是用行政方式加强宏观控制和征税,体外循环、腐败寻租越是盛行,好的企业越易被不良企业拖垮,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金融改革滞后严重拖住了经济改革的步伐。不首先改善金融服务,恢复金融秩序,抑制灰色经济,就不可能保证公平健全的税收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提高金融信息服务和金融监督在项目选择及风险管理上的水平,重复乱上投资项目,粗放式经营和债务黑洞的痼疾亦无法根治。四是银行服务的落后,也拖住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育。因此,我认为,中国国企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中国的金融改革能否成功和效率能否提高。

现在中国金融业关键缺乏两大部门。第一,金融系统没有信用部门。西方国家信用制度相当完善,任何经济主体出现信用问题都很快反映在他的“经济档案”上,这就起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一旦违反信用规则,很可能带来融资及信用评估上的危机。而中国不存在这种信用机制和金融监督,这就使得当前信用崩溃,金融欺诈层出不穷。中国应建立以银行为基础的全国统一的信用部门体系,以防范金融舞弊和灰色经济。第二,中国的银行系统没有产业研究部门。中国的银行进行投资时受政府影响较大。金融系统内又缺乏竞争,所以,进行项目投资时,很少进行产业研究和市场评估。一旦项目亏损,银行呆帐、坏帐剧增。我认为中国政府进行改革时,应该把传统的档案管理系统引入到金融系统中来建立信用管理系统,把传统的工业部门中的部分能人吸收到金融系统中进行产业分析研究。同时,把四大专业银行分解区域行业性银行。比方说把工商银行分解成电力银行、纺织银行等等,并重组地方银行。这样可同时解决金融竞争、金融效率提高、信用加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没有有效的金融支持的国企改革和产业调整是不可能的。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实现金融与制造业的完美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中国经济整体实力。从当前形势来看,打破金融垄断,改善金融秩序,构筑信用体制,建立经济良性循环是首要任务。

最后,我希望中国能树立这样一个观点,即冷战结束后,计算机工程、生物工程和金融工程取代两弹一箭成为各国高科技竞争的新战场。十多年来,西方大批“火箭科学家”,包括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向金融工程转移。他们利用金融工程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发展金融市场、控制金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实现金融创新。西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纷纷把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金融工程应用于投资和交易之中,而中国在这个领域还处于空白状态。中国对外进出口额占GNP的30%以上,汇率波动给外贸企业带来极大风险。 开办外汇期权市场是减少交易成本,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建议中国尽快建立跨学科的金融工程研究中心,培养金融工程人才,以备我国特别是上海浦东金融特区的对外开放的需要。

问:陈教授,金融工程在中国还是个较新的名词,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金融工程。

答:好的。在西方国家,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 )这个名词在50年代便出现了。一直到90年代,随着全球金融创新的浪潮,尤其是电子计算机、远程通讯、系统工程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加上金融理论本身的发展,近年来发展很快,引起国际金融界、管理界及工程学界的高度重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奖给金融工程研究者的。“工程”是建立在定量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在金融操作领域中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定量模型分析来设计某种金融衍生产品,并确定其价格,从而发展起一个很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通过这个市场来对付汇率、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减少交易成本。这要比政府行政干预更有效而且成本更小。研制火箭的科学家们在金融工程研究中的最高成就是发展了期权定价理论,以金融期权为主的金融衍生工具,从七十年代以来发展到了十几万亿美元以上的交易规模。

中国金融风险防范这个提法是不恰当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如果风险都防范没了收益也就最小化。所以,关键在于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金融工程正好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它可以把风险转化为动力。这就如同潮汐发电。如果没有工程,人们只有筑坝来防范潮汐,但如果利用工程发电,潮汐便可成为很大的电能源。金融风险也是可以包装分类加以利用的,中国政府过去过于强调行政手段管理风险,出发点是求社会经济稳定。实际代价是把风险集中于政府,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如果中国政府不注重金融工程方面的发展,中国金融业与世界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最近,哈佛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杭亭顿先生的《文明冲突》一书中提出了西方帝国主义称霸全球的十四大战略要点,金融竞争力被列到前几条之中,而高科技武器放在最后一条,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问:近期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美国、香港等各大股市纷纷爆跌,您能谈一下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吗?

答:东南亚金融危机源于各地区政府试图捍卫本地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来自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本身,特别是他们经济规模较小,过于依赖外部环境和过早开放资本市场等等。中国与他们有很大不同,首先,中国具有很大的经济规模和良好的宏观形势,在开放过程中船体越大,稳定性便越高。其次是中国开放进程较稳重。中国目前还只允许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而没有开放资本市场。而且中国吸收的外资主要是直接投资,而不是投机性极强的国际游资。这就决定了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是有限的。

在这次危机中出现了美港股市交互影响的反常现象。当香港特区政府为保港币而提高利率并对香港股市产生影响时,美国股市也跟着巨大波动。以往总是美国股市带动世界其他地区股市波动。这一现象说明全球正处在一个不同以往的时代。而且香港经济主要依靠在大陆,它与大陆经济联系更大。所以,这也证明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加。这次危机中国还向东南亚地区提供了贷款。所以,我觉得中国加入WTO 已成必然之势,而且还很有可能被邀请加入七国俱乐部。

另外,我还想重申一点,即这些危机再次证明中国培育和发展金融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那种纯粹凭直觉“拍脑袋”进行金融操作的方法已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了。现在没有一个国家能靠长期对汇率和利率的控制可以应付市场波动的风险。只有让市场波动,而利用“金融工程”进行“潮汐发电”,对风险进行包装转借,变政府的负担为民间的财富。中国如此之大的经济实体,只要进行改革,长远来说中国金融系统的竞争力是很高的,它将决定中国下一个世纪的国际经济地位。下个世纪的经济竞争不能只靠制造业,同时要靠金融系统的竞争力。全球第一位的竞争将是金融效率的竞争,中国应充分认识这一点。

标签:;  ;  ;  ;  ;  ;  ;  ;  ;  

金融改革、金融工程与中国金融竞争力--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教授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