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ernet的医疗服务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Internet的医疗服务应用技术研究

钱振东[1]2013年在《基于Internet的家庭病房监护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突出,这与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他们需要接受长期的医疗监护,但在传统医疗模式下,要满足这一人群的医疗需求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面对这一问题,家庭病房这种新兴的医疗模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解决方法,它能使人们在家中接受专业的医疗服务,满足人们医疗需求的同时,有效减轻医院工作压力,缓解了医患双方的供需矛盾,是对我国现有医疗模式的良好补充。本文选题来源于海思康利(北京)新技术有限公司的项目“社区家庭病房监护系统的研究与示范”,该项目的研发工作主要包括监护设备的研发和网络系统的构建。本文研究的家庭病房监护网络即社区家庭病房监护系统的网络系统部分,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本文研究了家庭病房医疗模式的特点,并分析了当前远程医疗系统在数据传输方面应用的主流技术。据此对基于Internet的家庭病房监护网络进行了总体设计,构建了一个深入家庭的远程医疗监护网络,利用Internet的数据通信技术将医院监护延伸到患者家中。然后,利用Internet的Socket通信技术、FTP协议编程实现监护设备、系统服务器和远程监护终端的网络通信模块,实现叁者之间的数据通信,利用将远程监护实际需求与TCP协议最大报文长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找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性与传输效率之间的平衡点,为家庭病房监护网络构建了一条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的网络通道。最后,根据医疗工作者以及患者需求详细设计并实现远程医疗监护终端的各个监护功能模块;将Visual Basic开发环境与Windows API函数编程相结合,实现波形回放和实时波形绘制功能,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数据显示界面,实现对患者的远程医疗监护;利用Visual Basic的数据库编程技术,实现了报告管理和留言等功能,为医患双方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杜建萍[2]2003年在《基于B/S的针灸透刺网上医疗系统的研究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远程医疗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打破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和服务范围的局限,使医患双方可以不受国籍、地域的限制,快捷地获取医疗信息、自由地选择就医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而网上医疗是远程医疗中的一部分,它以其方便、快捷、易于实现等特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针灸透刺网上医疗系统在数据库以及各子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均按照B/S结构的设计原理,采用当前比较先进的COM及ActiveX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实现,系统分阶段实施,加快了开发速度,同时系统性能和效率得到很大的改善。 本文首先介绍了远程医疗系统的产生及发展现状。第一章介绍了系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第二章和第叁章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开发方法。第四章介绍了系统建模的整个过程。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讨论了针灸透刺网上医疗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析、设计、实现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技术。

惠光艳[3]2000年在《基于INTERNET的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学远程会诊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远程通信技术、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生活与交流的空间——赛博空间(Syberspace)。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向现代医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医学领域兴起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远程医学(Telemedicine)。它是信息高速公路带给人类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方式,通过为医生提供方便、快速的医疗信息通讯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降低服务成本。远程会诊(Teleconsultation)是基于远程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医疗保健技术的一种远程医学服务,近年来倍受关注。本研究根据口腔正畸学和正颌外科的特点,建立了一套远程会诊系统以及相配套的口腔正畸、正颌外科计算机化图文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和与口腔正畸、正颌外科的正确诊断、治疗密切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远程颅颌定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正颌外科手术模拟和容貌预测系统,帮助提高正畸科、正颌外科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本研究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一、基于内容的口腔正畸、正颌外科图文资料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口腔正畸科、正颌外科的临床信息主要包括一般的文本病案资料、模型资料和图象资料等内容,它们对于临床和科研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管理好这些资料十分必要。尤其是图象资料,采用传统的方法管理,不仅手段落后,而且存在许多缺点,如:占用空间大、容易丢失、调用困难、不方便检索、不利于进行统计分析和远程会诊的实施等。 本研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建立了一套以图像资料为主的病案资料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系统,一是方便临床资料的管理和统计分析;一是方便临床应用,并可以为远程会诊服务。系统的功能特点是: 1.系统可以对简要的病史资料、医学图像、X线头影测量数据和手术模拟预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存储、管理和方便的调用。既可以为临床诊断和矫治设计提供基本数据和图像资料,又可为科研提供和积累资料。与以往类似系统相比,本系统不单纯是对信息进行管理,而且包括对信息具体内容的记录,实现了信息管理的数字化,便于进行辅助诊断和矫治设计。 2.数据库具有完善的维护功能。修改、删除等功能均由具有一定权限的人员掌握密码。 3.数据库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根据患者的ID号或者姓名进行检索,发

吴传府[4]2009年在《基于Internet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以大医院为中心的区域医疗协同模式,开发建立基于Internet的区域医疗协同系统,实现用户在线注册管理、权限管理、检查预约、医疗资源上传、医学图像浏览和处理、报告书写、医疗信息统计分析等功能,使医院、社区、病人之间的医疗资源实现最大化共享和区域医疗协同。材料和方法在Visual Studio 2008平台下使用ASP.NET技术,将系统分为数据层(数据服务层)、业务逻辑层、显示层(业务接口层)叁层,以完成系统设计与实现,Web服务器使用IIS5.0服务器,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版。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以北京万东医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TOPACS)的数据库结构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添加了预约记录表(Appointment)、医疗平台用户权限级联表、上载资料存储表,分别用于存储预约记录信息、用户权限的管理、上载DICOM图像的存储和其他形式的医疗资料,并修改了RIS_Patient、RIS_User等表;(2)利用叁层结构将系统实现为完整的注册与登录系统,将用户权限按照用户、组、角色、权限的权限管理模式,每个医院、社区、病人用户都属于一个用户组,每个组的用户根据权限不同,可以分为医生、病人、管理人员等角色,每个角色分配一定的权限;(3)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来访问Web服务器,完成客户端对服务器端DICOM医学图像的提取和图像处理;(4)建立预约管理控件Scheduler,通过该控件可以方便的进行检查预约,提供多种浏览和左右键快捷操作,用户可以在Scheduler控件上未添加记录的时间段,点击右键就可以快速添加记录;(5)采用JavaScript、WebService等技术,实现病人报告书写;(6)设置管理员权限,设计管理员页面,使用户在不知道复杂的数据表关系下,就可操作数据库进行权限管理。结果以大医院为中心的区域医疗模式,设计实现了基于Internet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医院和医疗网站共用一个数据中心,通过Web浏览器,就可以摆脱地域的限制,对医学信息进行查询、提取、更新;通过医学图像浏览器实现对医学图像的浏览和处理,给出诊断报告;通过预约管理功能可以选择精确的时间和检查内容,利用右键快捷菜单,快速的完成预约记录的添加和管理;病人登录后,可以上传已有的DICOM图像和扫描的检查记录单等,对图像也可以浏览和处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医疗信息统计和分析页面了解医疗信息状况,使医院、社区、就诊者的医疗信息的最大化共享和医疗协作。结论基于Internet的医疗协同系统易于安装和维护,与运行平台无关。通过Web浏览器,就可以实现用户注册和权限管理,医疗信息的查询,图像浏览和图像处理,给出诊断报告,体现了优越性。该系统可投入实际使用,不仅可以方便地移植,而且给以后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实现了医院、社区、就诊者的信息共享和医疗协同,减轻了医院的工作量,给社区医生提供更多的医疗信息,病人就诊时间大大缩减。

巨安丽[5]2005年在《虚拟医院的理论、方法及实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虚拟医院(VH)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以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在现有的社会医疗资源基础上构建成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企业。VH技术体系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分支和当今交叉学科综合性前沿研究热点之一。 本论文从联合国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出发,以管理科学、临床医学和工程技术等多学科技术理论,系统地探讨了虚拟医院建立的基础理论、组成过程和实现方法。着重从信息企业作为虚拟医院盟主的角度研究对现有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综合运用,实现VH的技术支撑体系。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体现在: 1.对虚拟医院系统进行了跨学科综合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医院企业结构模型。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虚拟医院的动态结构模型、组织过程和实施方法。 ·从临床医学的角度研究虚拟医院的医疗服务内容及院前、院内、院后医疗服务过程等。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探讨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医院的部门和职能虚拟化的技术手段、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及解决方案。 2.研究了虚拟医院的支撑技术平台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系统各组成模块的功能及系统集成实现技术,提出了一种构建虚拟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新方法。 3.完整设计了一个具有信息企业盟主特色的虚拟医院的实施方案,并编制完成了这种虚拟医院的商业计划书。 4.实现了一个企业性虚拟医院技术体系的样系统,具有咨询网站、常见病症视频点播、网上手术直播、外包呼叫中心选择和家庭病房/隔离病房网络监护等功能。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李浩敏[6]2008年在《生理多参数远程监护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平均寿命的增长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均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由此衍生出许多关于老年人医疗监护与照顾的社会问题。有些慢性病需要长期监护或监测发病时的生理参数,但目前监护方式使得病人被束缚于医院和病床上。借助远程医疗能较好解决目前医院不堪重负、病人去医院看病花费贵和不太方便等难题。生理参数的远程监护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本论文对生理多参数远程监护系统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本课题设计一个基于B/S架构的多通道中央监护系统。整个系统由监护中心的中央监护服务器端软件、客户端浏览器和多参数采集器构成。服务器端软件能够接受两个客户端的数据传输请求,实现基于Internet的多病人生理参数远程实时监护。客户端采用B/S架构,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程序,只要打开浏览器就可以实时查看和发送生理参数和波形。将监护仪从床边延伸到了家庭,有利于患者的长期跟踪观察,节省住院费用。另外,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还在已有的基于P2P模式的远程监护客户端软件的基础上加入了音频功能,实现患者在家中与医生的实时语音、图像信息交流。程序设计完成后,对几项技术进行了测试。音频通信时,话音清晰、基本无延时,完全满足语音交流的要求。使用C#开发的ActiveX控件可以在浏览器中流畅运行,数据传输到监护中心准确无误,可以达到远程中央监护的目的。采用的基于B/S模式的实时远程监护系统,由于是直接运行在浏览器上的,便于客户端软件部署维护,为医疗仪器普及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刘乃智[7]2008年在《基于SIP的社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逐步从概念走向应用,从理论研究走向实用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远程医疗是现代医学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新型医疗和医学教育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突破了医疗资源的分布以及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诸多限制,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高度共享,并对有效培育和积累新型的医疗资源产生积极的作用。目前,基于特殊高性能网络的远程医疗技术和医疗系统的发展已相对成熟。这种基于专用网络的远程医疗系统有着较高的网络性能,可以提供多种功能强大的、高度专业化的远程医疗服务。但是,由于其应用范围小、且费用高昂,所以难以作为公众远程医疗网络对其进行普及应用。为使远程医疗有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依附一种普及范围更广、更有发展前途的网络方式,Internet是目前唯一的选择。基于Internet的社区医疗会诊与辅助诊断是现代远程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远程医疗系统研究开发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区中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数量日益增多,实施一种有效的医疗服务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基于日益普及的网络技术和家庭终端,建立社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可以使得患者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与在大型医院同等的医疗服务,并能极大的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带来的系列问题。为满足社区医疗门诊和现代家庭医疗保健的需求,本文基于SIP协议、P2P思想和多媒体网络编程等理论方法,对适用于社区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及其关键技术与实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虚拟医院集成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和企业委托“济南市××社区医疗会诊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课题,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SIP的社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终端软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分析了现代远程医疗会诊的研究状况,对当前流行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描述,针对现行会诊系统运行时中心服务器负担大、无法解决会诊医师移动性和用户层次多样性的问题,结合P2P思想和SIP协议设计了一种针对社区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模型,对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系统的软硬件架构和运行流程进行了详细论述。设计的社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远程便携医疗设备终端、视频远程会诊助手、电子病历模块和数据库服务器等模块组成。(2)结合实际研发项目的需要,在对基于SIP的社区医疗会诊系统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网络多媒体编程技术,基于oSIP协议栈设计开发了远程医疗会诊软终端。终端设计基于P2P思想,将通信的两个端点看作对等,实时多媒体数据的交互无需再经由中心服务器,大大减轻了中心服务器的负担。软件在Visual C++6.0环境下开发,运用oSIP协议栈实现了SIP的呼叫控制功能,使用微软的实时通信API完成多媒体通信的功能。终端软件在实验室环境中能够很好的运行,视频通话网络延迟小,能够满足社区远程会诊的要求。(3)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孙杰[8]2008年在《基于SIP协议的远程医疗系统用户代理的实现》文中指出本文针对我国的医疗现状,在深入研究了SIP协议后,提出了利用互联网构建基于SIP协议的远程医疗系统。构建基于SIP协议的远程医疗系统的好处在于:省时、高效、低成本。无需铺设网络,只要在终端投入即可。终端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基于SIP的硬件设备、也可以是运行在电脑上的SIP软电话;终端可以由任何人、任何组织开发,只要遵守SIP协议。在系统建设的初期,只需要开发UA,数据服务器和资料服务器可以后期逐步完善。给出了基于SIP协议的远程医疗系统框图后,又着重论述了远程医疗UA的设计开发。该UA能完成实时语音和视频数据的传输。由主程序模块、信令模块、多媒体模块,网络模块组成。由于时间的限制,目前实现的用户代理只能实时传输语音和视频。用户代理是在VC++环境下开发的,在局域网内的2台装有WindowsXP操作系统的机器上能够很好的运行。另外,文件传输、电子白板、IM等辅助功能会很快实现,将来一定会成为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医疗系统,有助于解决我国医疗领域的切实问题。

王艳军[9]2017年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利益博弈与合作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整合区域卫生信息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比较不同国家的研究特色,分析其相关因素;以政策为切入点提取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利益相关集团,分析其中的利益关系、存在的囚徒困境以及利益博弈过程,完善合作机制,为该领域的学者、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开展研究、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方法:运用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主成分分析、多维尺度分析法、可视化技术分析区域卫生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提取国内2009—2013年区域卫生信息化政策中的主要利益相关集团。运用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定性访谈及主要利益相关集团分析法分析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博弈论分析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结果:(1)区域卫生信息化研究的关键词数量逐年上升,研究领域广泛。1994—2014年,区域卫生信息化研究热点由医院规划转向社区卫生规划,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关键词数量增多,与组织管理相关的研究明显增多。部分关键词浓缩成知识群。6国的研究除了与主流研究趋势相似以外,相互之间在研究水平和新兴热点之间存在差异。(2)远程医疗文献中的Me SH数量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1962—2015年间远程医疗文献中最常见学科分支为:Remote Consultation、Teleradiology和Telepathology,最常见的信息媒介为Internet和Cell phones。近年来,与Patient Satisfaction,Treatment Outcomes和Home Care Services相关的远程医疗文献数量明显增多,近6年中包含Cell Phones和Self-Care的文献急剧增多。不同国家的文献热点不同。(3)国内研究大约于1984年起步,共形成了9大主流知识群,其中,基础信息化研究和医疗信息化研究占据最大份额。研究方法偏重于定性的描述性研究。国内科研合作群体规模小,71.74%(165/230)的2-plexes的规模为3,E-I Index=-0.901,表明该研究领域派系林立程度小,研究关系趋向于发生在群体之内。主要科研力量集中在军队医院。全国各省市之间建立了科研合作网络,北京、广东、江苏、湖北为研究的核心地区。(4)政策分析提取了主要利益集团,构建了部门关系图,其中,政府、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部门、居民是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部门和人群。纵向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横向的部门关系构成了复杂的部门合作网络。各利益集团之间需要进行的投入、可动用的资源不同、立场不同,但相互之间又存在利益契合点。(5)利益博弈贯穿在系统整合的整个过程,合作机制是建设和完善的重点。在所有参与人中,政府是投资主体、监督者,同时也是主要参与人。居民健康档案中死档、假档案、不规范档案问题突出。现有的建设机制和政府监督机制难以解决这些问题。(6)各部门在利益博弈过程中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参与人不够理性、监督机制不完善、政府官员腐败而陷入利益博弈的囚徒困境:横向政府部门之间的替代性,纵向政府之间的单边囚徒困境、医疗机构联网涉及的公共产品提供的囚徒困境,居民健康档案督导中的不合理博弈等影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通过政府界定部门职能,完善奖罚机制,增加博弈的次数,完善市场机制等可以解决当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囚徒困境,达成部门合作。增加基层医疗机构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可以解决当前居民健康档案造假、死档、不规范等问题。结论:区域卫生信息化研究内容一直在不断拓展,研究热点不断演变。不同国家研究热点不同,与各国卫生政策、卫生体制、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政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以政策为切入点提取到了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利益相关集团,这些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纵横交错,利益关系复杂,利益博弈贯彻其中。政府作为投资者、监督者和重要的参与人,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政策制定过程中以利益博弈的视角分析不同阶段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合作机制,可以引导各部门走出利益博弈的囚徒困境。博弈论是研究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利益博弈和合作机制的理想方法。本研究客观、系统的分析为该领域的学者、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方向。

王尧[10]2016年在《病患医疗服务模式选择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难,被经济学家誉为“永不消失的魔咒”。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提高居民的医疗福利,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医疗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经历过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统筹管理,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改革、营利性医院诞生、医疗机构趋向产业化;然而2003年非典的爆发,让政府重新意识到医疗服务产品的公益性属性,市场化并非医改方向,医改开始转向政府指导的方向发展。2009年新医改正式启动,医疗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鼓励社会办医、完善医疗保障政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我国的医疗体系一直在摸索中寻找改革的方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在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医疗保障和卫生管理体制四个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依然存在。“看病难”主要体现在就医过程的“叁长一短”,即指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大医院“以药养医”现象普遍,滋生医生的过度治疗行为,居民因此为治疗疾病额外多支出不必要的医疗费用。由于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居民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现象严重,有数据显示,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比重只有0.21%的叁级医院,却诊疗了19.18%的病人1,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大医院吸纳了大量的病患资源,使得大医院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套设施和医疗水平相对薄弱,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医疗服务产品不同于一般实物性产品,其除了具备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不可触摸性、顾客参与性等特征外,它还具有公益性、异质性、弱弹性(对价格变化不太敏感)、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基于医疗服务产品的特征,病患在就医选择时也将考虑众多因素,比如医疗服务价格、等待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病患的选择行为将影响医疗服务机构的运营决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人口增加,以及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未来我国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推动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和模式创新,加强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民居的就医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医疗服务机构(线下医疗)和在线医疗两种方式。针对传统就医方式,一直存在着“集中化”和“市场化”的争论。本文从病患就医选择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医疗服务系统集中化控制和.分散化控制下的价格和产能决策问题,以及基于Hotelling模型的医疗服务系统的优化。在线医疗在我国还属于新兴行业,覆盖领域包括:网络预约挂号服务、在线健康保健和监测、远程医疗、在线诊断治疗服务、以及和医疗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疗用品业务、在线问诊。居民对在线医疗的认知还比较有限,大部分人对在线医疗的认识只涉及网络挂号预约服务和健康咨询服务,而对在线问诊就医还持保留意见,对在线问诊接受意愿较低。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在线医疗服务行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在线医疗有利于打破医疗信息的壁垒,提升病患的就医体验,合理分流病患,因此普及在线医疗变得非常重要,针对在线医疗方式,本文也将从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病患线上医疗的选择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引入信息技术接受模型探讨了在线医疗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在线医疗和传统医疗就医方式这两种渠道的选择偏好。全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本文对传统模式下病患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市场化程度下的医疗服务产能和医疗价格,考察了政府规制对医疗市场产能的影响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医疗服务市场中,与竞争相比,集中化的市场结构更能够发挥医疗资源的共享优势,有效降低就医等待时间,在短期,当医疗产能一定时,垄断能够实现较高的就医效率,而在长期产能可变的情况下,垄断市场的服务价格更高,而且服务产能供给更低。最后研究发现如果政府对垄断医疗机构进行价格规制,将严重抑制医疗服务产能供给的积极性,其最终导致社会福利相对于垄断市场和竞争市场都要更低。(2)本文研究了交通成本对于病患选择行为的影响。位于不同位置的病患前往就医的交通成本各异,而且交通成本可以用来刻画病患的异质性属性,距离越远的病患选择就医的意愿越弱。在线性效用函数下,医疗服务机构通过优化价格和产能决策最大化自身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研究结果发现:不管是在短期价格决策模型中,还是长期价格和产能联合决策模型中,从最大化自身收益的角度出发,接受所有病患的医疗需求对医疗服务机构而言并不是最优的。和不考虑交通成本时的研究结果不同,当考虑交通成本时,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下服务的病患人数比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下服务的病患人数要少。进一步得到了医疗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区位选址使得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决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一致。(3)建立了在线医疗病患选择行为模型。本文将技术接受模型(TAM)纳入了对在线医疗服务消费行为的框架下,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逻辑上的假设和验证,并且将现在人们在网络购物中比较重视的感知风险变量引入到模型中,为扩展技术接受模型在在线医疗服务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往的技术接受模型(TAM)更多的是分析信息技术的接受使用、互联网知识的普和应用、网络购物影响因素以及知识联盟中信息技术接受的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医疗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由于目前医疗资源的匮乏以及普通大众对医疗资源的渴求,医疗资源和互联网进行融合,会极大的改善我国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本文构建了在线医疗用户接纳模型,为探讨在线医疗服务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思路。(4)本文探讨了在线医疗消费行为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感知风险性在用户进行在线医疗的使用过程中,虽然被高度重视,但是却没有对采纳意愿有显着性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在研究用户进行网络购物或者信息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感知风险对用户的使用行为或者使用态度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但是本研究通过实证表明,虽然用户对感知风险比较关注,但是对最后的采纳意愿的影响并不显着。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我国,医疗资源非常有限,尤其是好的医疗资源。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卖方市场,患者在很多时候没有太多的选择,所以会表现出高度关注自己行为的风险性,但是却不得不进行采纳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基于Internet的家庭病房监护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 钱振东. 北京交通大学. 2013

[2]. 基于B/S的针灸透刺网上医疗系统的研究开发[D]. 杜建萍. 大庆石油学院. 2003

[3]. 基于INTERNET的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学远程会诊系统的应用研究[D]. 惠光艳. 第四军医大学. 2000

[4]. 基于Internet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的设计和实现[D]. 吴传府. 泰山医学院. 2009

[5]. 虚拟医院的理论、方法及实现研究[D]. 巨安丽. 西北工业大学. 2005

[6]. 生理多参数远程监护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李浩敏. 北京工业大学. 2008

[7]. 基于SIP的社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刘乃智. 山东大学. 2008

[8]. 基于SIP协议的远程医疗系统用户代理的实现[D]. 孙杰. 吉林大学. 2008

[9].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利益博弈与合作机制的研究[D]. 王艳军.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10]. 病患医疗服务模式选择行为研究[D]. 王尧. 西南财经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基于Internet的医疗服务应用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