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丁蕊

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丁蕊

丁蕊(德宏州人民医院 云南 德宏678400)

【摘要】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 例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给予观察组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仅施以一般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VAP 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VAP 发生机率,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呼吸机;集束化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06-01

前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通常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比较常用的是进行呼吸机治疗[1]。

但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而VAP 又会相应地增加呼吸机使用时长,延长住院时间,并可能加重病情,致使病死率升高,因此,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我院对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3 月至2014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患有严重的肝、心、肾、疾病,影响代谢的疾病以及集束化护理禁忌患者情况。采取随机分组的情况,共分为2 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

其中,观察组中16 例女性、24 例男性;年龄18 ~ 71 岁,平均年龄51.23±10.21 岁;GCS 评分7.65±2.14 分,APACHE Ⅱ 评分18.20±2.04 分。对照组中17 例女性、23 例男性;年龄17 ~ 72 岁,平均年龄50.18±10.91 岁;GCS 评分7.81±2.32 分,APACHE Ⅱ评分18.35±2.11 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呼吸机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服务,如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导管通畅性、口腔清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⑴成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领导,统一指挥和安排。小组的职责包括组织科室责任护士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搜集并整理以实证为主要依据的文献资料,执行并监察护理干预行为等。小组在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循证护理实践后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具体方案的执行表和操作标准,由责任护士每天记录好执行情况。⑵做好手部的清洁卫生。为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污染现象,医护人员应注意做好手部的清洁卫生按“手卫生要求、标准预防”。对“7 步洗手法”进行规范操作,并严格执行。⑶体位护理。为避免患者出现误吸和反流现象,可抬高床头30 ~ 45°。定时改变患者体位或为患者翻身,防止压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每隔2h 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⑷呼吸机相关护理,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滴入灭菌注射用水,每天需要更换,雾化器应每隔24h更换一次,集水瓶置于环路最低端,为防止冷凝水逆流进入肺部而引发感染,应将呼吸机收集瓶进行定时排空。另外,若患者的通气时间比较长,应每周更换一次管道。呼吸机上可安装湿化器,对呼吸气道进行湿化和温化,以35℃左右为宜。⑸人工气道护理。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按需吸痰,采用一人一吸一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对患者手部进行固定,避免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另外,若患者气管插管的耐受性比较差,可在遵循医嘱下应用导管保护套或镇静药物。⑹其他护理。对患者加强口腔护理,使用氯己定进行口腔冲洗,每天3 ~ 4 次。为避免消化道发生溃疡,可在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使用抗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另外,为防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引起深静脉血栓,可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及气压治疗。

指导患者每天进行肢体运动。护理小组每周组织一次会议,总结护理体会,不断进行整改,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VAP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所以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 软件,用 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用x2 检验计数资料,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观察者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VAP 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VAP 发生率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呼吸机使用时间( ,h) VAP 发生率(n/%)

观察组40 138.56±13.25 *① 4(10.00)*②

对照组40 153.21±12.34 12(30.00)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① t=2.12,② =5.00

3. 讨论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凶险,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一般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治疗。但在此过程中极易出现VAP,而VAP 是机械通气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因此,需对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这对降低VAP 发生机率具有重要作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是危重症领域的一种新理念,该护理模式在呼吸机护理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护理效果[3-4]。

为保证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实行,特成立护理小组,在护士长统一领导和监督下实行各种护理措施。同时,小组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和责任心,护理操作技术也不断提高。按照执行表执行各项护理干预举措,又有利于提高执行力,从而全面提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效果[5]。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VAP 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也充分证明了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黄芸,张鸿,黄培娟等. 集束化气道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4):206.[2] 顾爱红.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63-65+68.[3] 周玲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集束化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2014,27(12):140.

论文作者:丁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9

标签:;  ;  ;  ;  ;  ;  ;  ;  

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丁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