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论文_巩雪,,于文凤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山东 淄博 255029)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QCC)降低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质圈小组,通过QCC活动方法,针对儿科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合格率低的现象,进行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制定目标、寻找原因、制订并实施对策;结果 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37.5%下降至1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 品管圈;痰标本采集;痰标本采集不合格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即在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地组成数人的一个团体,然后全员参与、共同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自动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并持续质量改进[1]。QCC作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感染的病原菌中以细菌多见。为了早日诊断及提供有效的指导治疗方案,必须收集痰液标本进行痰培养以助病原学诊断。但由于婴幼儿主动意识差,咳嗽中枢发育未成熟、咳嗽反应差或无力咳嗽,留取痰标本具有一定的困难。而检验前的标本质量控制是整个分析过程质量保证,都会直接影响的重要环节,不适宜的采集时机及不正确的采集方法,都会直接影响细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检出阳性率。因此正确采集痰标本对患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2016年1-7月我科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并将降低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来源于2016年2月-7月在儿二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儿痰检验标本的查检资料及数据分析。QCC 小组组员由8名同一病区的护士资源组成,讨论活动计划,圈名及圈徽,选择教学秘书作为圈长,护士长作为科级辅导员,圈员中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4名。开展QCC之前,需要对全体组员进行有关QCC知识的专业培训,圈员采取集体培训的方式,圈长采取个别针对培训的方式,培训目标需要使所有组员掌握QCC 的原则、方法和所需资料等。

1.2选定主题 圈员们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拟定5个主题,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4个方面打分,列第一顺位者为活动主题。考虑到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感染的病原菌中以细菌多见。为精准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日诊断及提供有效的指导治疗方案,必须收集痰液标本进行痰培养以助病原学诊断。而病房护士大多是年轻人,工作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占护士总数的70%,年轻护士痰标本采集技术不过硬,未经过专业培训,现在的社会环境患儿家属对护士往往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一次痰标本采集不合格的患儿家属,不愿重新采集痰标本,年轻护士也就不敢再试,只能请求组长或护士长解决。这样既不利于病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增加患儿重新采集痰标本的不适感及恐惧心理,从而使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服务不满意,病人的满意度下降。因此经品管圈组员讨论后最终确定将“降低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痰标本采集”是指: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出收集并及时送检,检查痰液中的致病菌,为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痰标本采集不合格”是指:由于种种原因护士采集的痰标本达不到化验室要求(标本量少、混入唾液食物残渣、上皮细胞过多等)化验室让科室重新留取,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衡量指标”=(单位时间内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例数/ 同一单位时间内痰标本采集总例数) ×100%

1.3 活动计划拟定 根据医院活动计划,拟定小组活动计划表,活动周期自2016年1月1日至7月31日。

1.4现状调查 儿科患者年龄小,会因为害怕而哭闹剧烈, 家属因为心疼孩子不太配合,取痰标本时患儿往往不配合扭动, 造成护士采集痰标本不合格,为提高痰标本采集的合格率,2016年2月15号-3月15号对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展开实际调查,具体方法:设计查检表,统计2月15号-3月15号一个月的痰标本采集量。全科护士每天统计,调查案例80例次,其中合格50例,不合格30例,不合格率37.5%,并确定目标值为17.1%。

1.5原因分析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得出导致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护士操作技术欠缺、宣教不到位。利用鱼骨图展开分析,并进行了要因选定,方法:圈员8人,根据重要性为每个要因进行打分,重要5 分,一般3 分,不重要1分。根据80/20原则,选定排名靠前的20%原因为要因,共选定9个要因:其中护士操作技术欠缺导致痰标本采集合格率低的要因为:无菌意识欠缺、培训不到位、痰培养管型号选择不正确、痰少吸不出、操作方法不正确

采集合格率低的是因为:责任心不强、无统一宣教材料、陪人多宣教效果差、无床头痰标本采集告知提示卡

1.6制定对策

1.6.1主要因:培训不到位,无菌意识欠缺

对策名称:规范化培训(实施时间3月1日至3月30日)

改善前存在问题:

1.年轻护士多,痰标本采集的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未经过专业人员统一培训。

2.护士惯性思维思想不重视,无菌意识欠缺。

3.无培训考核机制。

对策内容:

1.请专业人士给护士授课。

2.加强无菌意识培训,更换使用无菌材料,改善操作间空气质量。

3.建立培训管理机制,把培训考核成绩列入绩效考核。对策实施后,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37.5%下降至29.4%。

1.6.2主要因: 操作方法不正确,痰少吸不出

对策名称:优化操作流程(实施时间4月1日至4月30日)

改善前存在问题:

1.无痰标本操作方法具体的书面资料供护士学习。

2.带教老师未统一培训操作方法和制定统一的操作流程,导致护士操作技术参差不齐。

3.患儿痰液少、粘稠不易吸出。

对策内容:

1.制定痰标本操作方法书面资料。

2.由带教老师示范改良后痰标本的采集方法并录制视频。

3.制定诱导排痰的具体实施方法。

4.带教老师定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对策实施后,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29.4%下降至25.7%。

1.6.3主要因: 无统一宣教材料,无床头痰标本采集告知提示卡

对策名称: 制作宣教材料(实施时间5月1日至5月30日)

改善前存在问题:

1.无痰标本采集的相关宣教材料。

2..家属容易忘记空腹或禁食时间少,导致痰标本采集延误或标本内混有胃内容物。

3.患儿家属对痰标本采集方面的知识了解少,依从性差。

对策内容:

1.制作痰标本采集相关宣教材料。

2.制作温馨空腹提示牌,并悬挂在输液架上。

3.加强宣教。

对策实施后,痰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由25.7%下降至22.2%。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结果显示,经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儿科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无形成果

用无形成果评分表对每位圈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性、品管手法的掌握程度、个人素质修养八方面,每项每人最高5分,最低1分,总分40分,活动后比活动前分值提高了6分

2.3 效果追踪

从7月1日实施作业标准书开始,又进行了5个月的效果追踪,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一直维持在目标值以下(见下表)

3 .讨论

QCC活动可以降低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

通过QCC活动对一些反复出现的影响痰标本采集的干扰因素,不断加以解决,提出整改措施,确保痰标本采集合格率,本研究结果显示,QCC活动降低了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减轻了患儿反复采集痰标本的痛苦,确保了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家长满意度。

通过本次QCC活动提升了圈员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护士在操作熟练程度提高的同时,心理素质、沟通技巧也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李晓芳, 赵生秀, 李月美,等. 护理品管圈培训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 护理研究, 2014, 28(1). 97-98.

[2]张幼荣,唐汇群,胡小英.诱导痰液在小儿痰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13(1):22

[3]黄淑敏,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患者痰标本不合格率[J].天津护理,2016,4,24(2):163-164

论文作者:巩雪,,于文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儿痰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论文_巩雪,,于文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