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业科技新革命_科技革命论文

开展农业科技新革命_科技革命论文

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科技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农业科技面临艰巨的任务和严峻挑战。严峻的形势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我国农业科技的根本出路在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战略目标及主要内容

我国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巨变的、开放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在深刻分析形势与任务的基础上,正确确立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使这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富有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指导思想

我国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指导思想应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农业、农村经济、科学技术的理论和论述为指导,坚持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和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深化改革,建立和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科技体制和机制。把科技进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并放在关键地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作为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以科技创新来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在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发展问题中使科技获得新的动力,并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与能力。

二、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

目标管理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管理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目标这个中心来开展。我国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战略目标,就是要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农业科技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弊病,通过科技进步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要紧紧围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综合发挥现代科技成果和今后科技攀高峰取得的新成果的作用,使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现在的40%多,提高到70%多,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由小康达到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水平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革命的战略任务,就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体制和机制,高效快捷地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体系的建设。即“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三步走”战略,我国农民生活由小康到比较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5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进行这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应贯彻在这50年的始终。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制订《农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时就应注重初战、打好基础、扩大战果、提高能力。

三、主要内容

(一)革除以前主攻温饱时农业科技的结构性弊病,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革除以前“研究、推广、培训”和“农、科、教”结合不紧的弊病,逐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高效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三者紧密结合的体系。

(三)革除以前注重研究和推广单项技术的弊病,加强综合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强的竞争力和形成大的规模效益,在研制这种产品时就必须整合集成有关科技人员,进行综合研究、开发与应用。

(四)革除农业科技机构长期“吃皇粮、争项目”的弊病,切实增强农业科技机构的活力。要在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性研究机构与人员的情况下,积极培养农业研究机构适应市场的能力。

(五)革除注重农产品产量而不注重农民增收的弊病,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六)革除以前不注重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推广的弊病。我们不仅要加大力度推广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而且要加大力度研究、开发和推广更先进的科技成果;不仅要切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又要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以较快的速度健康发展。在西部开发大战略中,科技要当先锋,既要为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部,提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示范样板,不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又要以科技创新来支撑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七)在科技体系上根本革除计划经济体制、机制的弊病,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领域中,跨入世界前列,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培养一批世界第一流的农业科技专家,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使科技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更大作用。

选准突破口,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很多,因此必须选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突破口。那么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突破口是什么呢?我们一定要从农民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国家根本利益的价值取向、我国农业发展最大资源制约因素的价值取向三条线的交叉点上来科学抉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国家利益与农民利益相结合,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才能做到农业科技革命突破口选得准,行得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国际化的情况下,农民考虑最多的是生产什么产品好卖和卖出好价钱,而又通过什么技术去生产这类产品,即怎样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有效经营以达到增收。为此农民迫切需要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所以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是民心所向和大势所趋。国家考虑最多的是保证现在和将来全国人民对农产品(包括质量、数量、商业品种)的需要,而质量、数量的大提高,靠种间、亚种间等近亲杂交是达不到的。只有在种—属—科—目—纲—门—界的高层次中大跨度的杂交(如植物与动物杂交等)才能达到目的,所以生物技术的大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而淡水不断减少,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认为,“下个世纪,如爆发战争,其起因可能是水而不是石油”。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数的1/4,我国农区缺水量为300亿立方米, 所以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大资源是淡水。要切实解决淡水这个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资源因素问题。从上可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节水技术是上述“三条线”的交叉点和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突破口。

一、坚决而有效地搞好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是一个生命系统、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的巨系统。系统中有着永不停息的能流、物流和经济流,并伴随着静态与动态的、定性与定量的、确定与模糊的复杂信息流。只有充分而快速地获取、处理、传播和利用各种农业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才能确保农业系统沿着良性循环方向高效地运转。

(一)切实建好农业和农村信息体系。特别是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起点,做好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信息共享与传递的多媒体和互联网、信息分配与显示的站点和终端建设等工作;分期分批地对农民进行计算机、网络、查询、远程教育、远程技术培训、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二)进一步提高“三S”技术水平。随着我国资源卫星、 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宇宙飞船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信息压缩、宽频高速网络、多媒体、虚拟等技术的提高,我国的信息技术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我们要通过“三S ”技术专家与农业技术专家的紧密结合,把“三S”技术用到农业资源的调查与监控、 气象的变化与预报、农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动态监测、作物的长势与测产、灾害的发生与变化、农用大型车船的定位与运行等等方面,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加强软件产业的发展和农业专家智能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我国的软件产业,由于种种原因,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印度,但我们在农业专家智能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上,有自己的特色,在某些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863 计划和攻关计划,持续而重点地支持农业专家决策和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农业专家智能系统研究、应用与示范推广取得了一批可喜成果。现在14个省(市、区)建立了试验区和示范点,随着这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稳步推广,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发展信息传感和自动控制技术,进一步发展精准农业。我国的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少,发展精准农业对养活养好16亿中国人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的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活体,其生长、发育要求体内各种物质精准协调地运动,要求生命活体与外界各环境因素协调地变化。协调地运动和协调地变化都要求精准,否则就不可能使农业优质高产高效。今后我国的工厂化农业的发展会更快,工厂化农业都是朝着高密度、大容量、反季节、多技术、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种高度集约经营,不精准是不行的。要进一步发展精准农业,必须先发展信息的传感和自动控制技术。

(五)发布重要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分析、预报市场走势。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 内外贸易部门和农业部门应经常地搜集、处理和发布有关国内外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信息和分析预报市场走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另外,世界贸易组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则,就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当中,任何两个成员达成的协议,无条件地适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成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与我们商谈贸易的国家的有关信息,而且要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信息,以用好所有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协议。因此,还要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发布成员国之间达成贸易协议的信息。

(六)加强生物信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通过DNA 芯片技术加速对主要农作物、禽、畜、鱼基因的研究和病情的疹断与治疗。DNA 芯片又称基因芯片,它是通过组合化学和微电子芯片的光刻等技术,将DNA 的小片段集约固定在玻璃或硅衬底上而形成储存有大量基因生命信息的芯片。用DNA芯片来测定DNA结构,快捷高效。DNA 芯片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一种革命性的新方法。我们要加强DNA芯片技术的研究,通过DNA芯片技术来加速对主要农作物、禽、畜、鱼基因的研究和病情的疹断与治疗。

(七)研究、开发和应用能在不同恶劣环境下有不同用途(特别是海洋深处作业)的农业机器人。

二、坚决而有效地搞好生物技术革命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这四大工程技术的每项工程技术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重大。如果四大工程技术在互相结合的基础上又与机械、化学等技术结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更为重要。

(一)抓好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使我国的“种子工程”(包括种养业的育种与良种繁殖)有革命性变化。良种对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有重大作用,所以“种子工程”非常重要。在良种选育方面,通过人类发现遗传基因在生物细胞核的脱氧核醣核酸(DNA)上, 人们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DNA,测定具有某种功能基因在DNA上的位置,然后进行克隆,克隆出的基因再通过基因枪打入、花粉管导入等方法,把这种功能基因转移到所需要具备这种功能的生物中并表达出来。基因遗传能实现生物特大亲缘跨度的杂交,所以基因工程是人类认识和利用生物遗传的质的飞跃和重大革命。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我们必须在基因工程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采取革命性的措施。一是在认识上要坚持辩证法,克服转基因农产品的一概有害的观点。二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解决投入不足问题。三是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示,解决工作上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四是通过整合集成来解决力量上的分散问题。我国现在有近百个科技机构进行农业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分散和低水平重复现象相当严重。所以必须制订全国的农业基因工程研究和开发规划,解决力量分散问题。

细胞工程不仅对培育植物、动物、微生物新品种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种植业优良品种的组织培养的意义更重大。由于组织培养对种植业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和脱病毒尤其重要,所以我们应以组织培养技术为重点,在种植业(特别是经济作物)优良品种繁殖方面进行一场革命,使我国种植业优良品种保持优良而不退化,快速繁殖而普及。

(二)通过酶工程、发酵工程与机械、化学等技术结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

酶是生物催化剂,酶工程是通过一系列的酶分解或合成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的工程。发酵是微生物加快繁殖和由于加快繁殖而分泌出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的工程。发酵是微生物加快繁殖和由于加快繁殖而分泌出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的工程。

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少,较大幅度和持续地提高农民收入,走外沿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但依靠高科技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道路宽广而无限。通过酶工程、发酵工程与机械、化学等技术结合,主攻深加工和有效物质的提取,使农产品深加工创高附加值,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这是符合我国国情、农情、民情的有效途径。

我国有大量农副产品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又是再生资源。通过酶工程、发酵工程与机械、化学等技术结合,既是学术中很活跃的领域,又是市场需求量很大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科学方法;既是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组成部分,又是使农副产品深加工、创高附加值和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的2000万个乡镇企业中,通过酶工程、发酵工程经营农副产品深加工、创高附加值的企业很少,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也很少。乡镇企业只有在调整产业结构、走向联合的同时,强化用高科技来改造,才能上新的台阶,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作出更大贡献。通过酶工程、发酵工程与机械、化学等技术结合,能为一大批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带来新的机遇。

三、坚决而有效地搞好节水技术革命

我国不仅人均淡水少,而且由于地理位置上东、南部靠海洋近和西、北部离海洋远与地形地貌上西北高和东南低的原因,淡水的分布很不均衡。西北部降水量少,荒漠化和沙漠化,呈现“哪里有淡水,哪里才能出现绿”的景象;东南部降水量多,几大江河的水时刻都在滚滚流向海洋。另外,我国淡水少,但用水浪费大,而且不重视管理和治理,使我国七大水系有63%左右的河(江)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坚决而有效地搞好节水技术革命,是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我国科技界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一)抓住源头,在保水上进行科技革命。以前,天降水后,我们考虑的是用水库、湖泊、塘堰、水窖等把水保存起来,而实际上降水的第一受体是土壤。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多少,决定着水的渗透多少、储量多少、水土流失多少。要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一是要在非耕地上大量种树、种草,二是在耕地上积极进行秸杆还田和多施有机肥,三是坚决消除25°以上的挂坡地等等。其最主要的是在非耕地上大量种树种草,树、草的落叶和残根能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增加1个百分点,土壤的储水能力就能提高5个以上的百分点,如果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就是我国的最大最好的水库。我们要选出更多更优良并适宜我国各地生长的树种、草种及其相应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切实落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绿化祖国”和“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指示。另外我们还要抓好秸杆还田、过腹还田、沼液沼渣还田等增施有机肥工作。

(二)抓好调水,在水资源的再分配上进行科技革命。我国西北部水资源少,东南部水资源多,特别是长江流域水资源多。自然水资源的分配很不合理,我们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再分配的革命。为了有力地解决西北部水资源少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考虑南水北调问题并责成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的西线、中线、东线等方案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评估。南水北调是一个涉及面广,投资量大,施工任务艰巨的重大工程。南水北调方案的选择、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设备的制造、水的管理办法与使用等等,涉及诸多的科技问题,需要多学科的集成和联合攻关。我们要以创新精神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高质量地完成这个我们的前人从未做过的南水北调事业。

(三)抓好根本,在用水上进行科技革命。由于全球的降水量是当前人类还无法控制的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均淡水的不断减少,人们必然在节约用水方面进行革命,节约用水已成为人们解决水少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少,但比以色列高得多。根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与以色列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的用水量是以色列的2.32倍。为什么有这么大差距呢?主要是我们的观念、技术、管理等方面落后。因此,在用水上进行科技革命,主要是要改变我们在观念、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落后状况。

1.改变我们观念落后的状况。我国农业用水长期传统的意识和做法是灌溉和浇地,而不是滴渗和浇苗。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革命的思想,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如果我们不在观念上更新,不摆脱传统意识的约束,就不可能在用水上进行科技革命。

2.通过社会主义的市场体制和机制,发展我国的科、工、贸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灌溉企业和水产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严重缺水,但现行体制和机制存在着由事业单位实行企业管理,因而难管好;农业用水的水价低于成本而导致农民不注重节约用水和水利设施设备不能得到较好改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发展科、工、贸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灌溉企业;以社会主义的市场体制和机制,明晰水的产权和水的市场供求情况,确定各时的水价等措施才能解决,才能推进我国水产业的发展。

3.改变我们不全程、不系统研究和使用节水技术的状况。要从降水(防洪)、储水(防漏)、流水(防污染)、引水(防渗)、用水(防浪费)等方面全程研究和使用节水技术;要从选育节水品种、采用节水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运用节水工程和生物措施(包括地膜覆盖、秸杆覆盖、吸水剂、生物调节剂)、使用节水设施和设备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和使用节水技术。

4.在引进国外喷灌、滴灌、渗灌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和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出适应我国多种购买力和不同地区、不同种植业需要的喷灌、滴灌、渗灌系列设备。

5.认真搞好水产业的全程服务和农民培训水产业的全程服务。在用水上进行科技革命要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要认真搞好农民培训。喷灌、滴灌、渗灌系列设备是多种先进技术的集成,要做好售后技术服务,以方便农民更好地应用这些设备。

农业科技革命是一个艰巨的、重要的、长期的任务。我们在制定农业科技革命规划时,要将长远的战略目标和短期的责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以短养长和长短结合。实践告诉我们:脱离实际的规划,不会受到群众的欢迎;不突出当前工作重点的规划,不会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所以近期的农业科技革命计划,一定要突出为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西部开发战略、农民增加收入等重点来进行。实践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根本在人才。所以我们进行农业科技革命应以人为本,应把培养世界第一流的农业科学家和普遍提高农民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农业科技革命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开放的系统工程,我们深信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干部、科技工作者、农民群众群策群力和英勇拼搏,一定会把这次农业科技革命开展好。

标签:;  ;  ;  ;  ;  ;  ;  ;  ;  

开展农业科技新革命_科技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