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邹贤琼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500)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发生小儿腹泻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观察组患儿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患儿则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比较组间患儿疗效,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的止泻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患儿家属对本组护理评价,即比较护理满意度,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在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时,配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手段,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价值评价;小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077-02

Evaluation on the Value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Infantile Diarrhea Nursing Zou Xianqiong.

Luojiang County People 's Hospital, Deyang Sichuan 6185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value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in infantile diarrhea nursing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Methods A total of 90 children with diarrhea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as 1: 1.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of children curative effect,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of antidiarrheal and defervescence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with family members of this group of nursing evaluation, namely compared nursing satisfaction, P<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diarrhea, cooperate with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get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mprove family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Value evaluation; Infantile diarrhea

小儿腹泻在临床儿科中是一种常见病,其致病因素有很多,腹泻、呕吐以及发热是其临床上的主要表现症状[1],若患儿病情较严重,则可发生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的症状,甚至可导致其发生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方面的障碍[2]。对于小儿腹泻的患儿而言,临床治疗在其疾病控制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护理干预则是其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评价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我院展开了深入的探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发生小儿腹泻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区间是0.4~10岁。对患儿进行平均分配,每45例一组,共两组:对照组中25例为男患儿,20例为女患儿,组中患儿平均年龄是(6.07±1.50)岁,平均病程则是(1.05±0.14)天,平均体重是(32.03±2.25)kg;观察组中27例为男患儿,18例为女患儿,组中患儿的平均年龄是(5.98±1.36)岁,平均病程是(0.96±0.13)天,平均体重是(33.93±1.62)kg。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的患儿,②经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排除标准:①伴有肝肾等实质器官障碍、其他严重的原发疾病、营养不良的患儿,②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4]。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 本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手段。即常规予以患儿或其家属用药指导、进行常规检查指导以及饮食方面的指导等,并嘱咐患儿家属留心观察病情,注意记录患儿的大便性质以及次数等。

1.3.2观察组方法 本组患儿予以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手段,具体的护理手段如下:

1.3.2.1护理人员培训 在工作开始前,先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强化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时刻监督其工作质量。另外,着重加强对护理人员语言技巧的培训[5],以便更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避免因交流不善而造成的麻烦。整体提高护理团队的执行能力,进而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1.3.2.2护理路径的具体实施 ①护理计划的制定:通过对患儿病情的了解,制定符合每个患儿的详细护理计划,具体护理内容有病情观察的护理、用药及补液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等。②病情观察的护理:每天观察并记录患儿大便的次数、时间、气味以及性质等,同时,对其排尿、口唇、眼窝、面色、皮肤弹性以及意识状态等情况作出全面了解,判断有无发生脱水,密切监查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进展。此外,注意对患儿呕吐次数、呕吐物气味及性质的作出了解及记录,当发现患儿存在腹胀症状时,则要注意对早期的肠套叠予以排查。安排相关护理人员定期测量患儿的体温,并加以记录,通过对体温变化观察来推断病情,给出相关护理。当体温过高时,应对其实施物理降温,亦或是利用其他方式进行降温。③补液护理:若患儿发生脱水,则应及时对其实施补液处理,先补盐后补糖,遵循见尿补钾、见惊补钙的原则[6]。若患儿的脱水症状较轻,则予以其口服ORS补盐液,且依照少量多次的补液原则进行治疗;若患儿的脱水症状较严重时,则需依据其自身的尿量、意识以及皮肤的弹性等,建立一个静脉通路,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④饮食指导:若患儿尚食母乳,应嘱咐其以少食多餐为原则,若其年龄大于6个月,则予以的辅食应保证易于吸收、消化;若患儿年龄超过1岁,则也仅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粥、面条或者肉末等,以免使胃肠道负担过重;一旦病情得以改善,可慢慢恢复到正常的饮食状况。⑤健康教育:安排相关的护理人员将患儿的具体病情告知其家属,同时向其介绍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具体的治疗流程。此外,为了改善患儿体质,增强其身体抵抗力以及适应能力,应鼓动患儿家属增加患儿参加户外活动的次数,加强锻炼等。⑥出院指导:患儿在达到出院标准后,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注意事项的指导,加强自身的卫生理念,以减少小儿腹泻的发生。

1.3.2.3对本次护理情况进行汇总 本次护理结束后,由患者给出对本次临床护理路径的意见以及评价;再由护士长进行资料汇总,针对本次护理存在的问题作出改进[7],总结经验,进而改进我院的护理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以及观察指标

治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每天的大便次数不超过3次,且通过大便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有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每天的大便次数在3~5次的范围内,大便常规检查至少有一项重要未恢复正常;无效:经两天治疗后,患儿的各临床症状仍存在,且未得到明显好转,甚至病情有恶化趋势。总有效率=100%-无效率。观察记录患儿的止泻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

1.5 满意度评价标准

就本次研究作出患者满意度调查,总分为100分。评分90~100,非常满意; 评分60~90,满意;评分小于60,不满意。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表示形式是(x-±s),用t-test,计数资料选取卡方检验。P<0.05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组间疗效

研究结束后,比较组间患儿疗效,即两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是97.78%、75.56%,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详见表1。

2.3 比较组间满意度

研究结束后,比较组间患儿家属对本组护理评价,观察组满意度是95.56%(43/45);对照组满意度是80.00%(36/45),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腹泻在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中较常见,多发于夏秋季节过度时,因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而造成胃肠道疾病。

临床护理路径(CNP)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管理模式,在降低医疗费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8]。常规的护理干预缺乏目的性,而临床护理途径的管理,不仅强化了护理人员对各种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增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自身疾病知识的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患间的沟通,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疗效更好,其在止泻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也更占优势,且最终的满意度也较高。

综上所述,当对腹泻的患儿进行治疗时,配合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手段效果更好,综合评价更高,值得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林艳,张庆云,何仕芬.小儿腹泻护理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8):1247-1248.

[2]郭慧芳.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5.10(6):913-914.

[3]房清文,李春艳.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158-160.

[4]罗玉琳,姜仪,张小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59-60.

[5]修雪莲,张洪艳,芦德智.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16):188.

[6]谢叶玲,黄燕玲,陆雅.精细护理模式在小儿腹泻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63-64

[7]彭俊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重度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2(10):123-125.

[8]冯静.小儿腹泻护理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10):312-315.

论文作者:邹贤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邹贤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