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中学校长选拔制度探析_学校管理论文

当代美国中学校长选拔制度探析_学校管理论文

试析当代美国中学校长的选拔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当代论文,中学校长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美国中学校长正面临着一个不断变动的环境,各种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都会对学校工作产生影响,但许多研究已证实,校长是决定学校工作的关键人物,他们的得力领导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校长的选聘事宜为美国各学区所重视。对一个学区来说,从学校管理人员人才库中选聘合格的中学校长是美国学区的重要人事决定之一,而选拔校长的主要目的也就在于发现和雇佣能干的人员,去成功地开发、实施和协调有效的学校教育方案。

一、美国中学校长的资格及选拔中学校长的标准

美国选拔中学校长的权力掌握在学区的地方教育委员会手里,但学区主任的推荐往往起很大的作用。根据一项校长选拔方式的全国性研究,尽管美国各学区选拔校长的权力可能有一定的差异,但“校长选拔过程”(PSP)的每个方面几乎都是由学区主任或分管人事的负责人控制的。目前,在美国大型学区里,学区中心办公室一般都设置一名分管人事的学区副主任,负责招募、选聘和分派人员等工作。为了特定的校长人选,有些学区往往还组织一种专门的选拔委员会,负责校长的整个选聘过程。

从美国中学校长的资格看,美国各学区对校长候选人都有一定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要成为美国中学校长,则校长候选人必须具有以下基本资格:1.具有一定年限(至少三年)的教学经验;2.获得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3.取得州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校长资格证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中学校长是从教学人员中选拔的,具有相当高的专业化水平。根据1977年全国中学校长协会(NASSP)对全美中学校长所受教育的调查,美国中学校长拥有硕士学位者已占97%,且95%以上的人获有教育学或教育行政学硕士学位。美国中学校长专业化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校长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在60年代末,美国有49个州要求校长应在管理和督导方面进行专门的课程训练,各州的要求从3个学分到24个学分不等,但多数州都要求校长至少应修完15个学分的管理和督导课程,才能取得一定的校长证书。目前,美国各学区又提高了校长证书的要求,中学校长不但要选修更多的学分,而且要学习特定种类的课程。

美国选拔校长的标准涉及广泛的领域。有些学区可能更多地考虑候选人的专业特征,而另一些学区则会更加注意候选人的个人特征。就专业标准而言,候选人要受过一定层次的培训,拥有某些行政经验和管理能力,更具体地看,人际关系技能、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合作的技能等则是候选人必备的专业技能;从个人特征的标准看,校长候选人必须具有优良的判断力、高尚的品格和声望,同时还要身心健康、坦率、镇定自若、聪慧、声音宏亮、富有幽默感等。根据格罗斯和赫洛特(Gross&Herrott)的研究,下列四个方面是美国选拔校长过程中的重要参照因素:即学术成就、人际技能、服务于人的动机以及把业余时间致力于工作的意向。

美国各学区在招募和选聘中学校长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校长的基本资格外,还十分注意与联邦和州一级的特定法规保持一致,并在地方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学区的校长选聘权力。在选拔校长的过程中,人们尤其注意避免对受保护团体的歧视,任何对种族、肤色、宗教和性别的歧视都是联邦和州的法律条款所不允许的。因此,美国在选拔校长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强调候选人的能力,把校长候选人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特征作为选拔校长的标准。

二、美国选拔中学校长的一般程序

美国选拔中学校长的过程实际上是雇佣双方彼此了解的过程,其一,校长候选人需要了解不同学区校长职务的职责、待遇和要求;其二,学区用人单位则必须通过各种手段,采取一系列的步骤,对校长候选人的资格和条件予以审查,把适当的人员选派到适当的岗位上。美国各学区选拔校长的一般工作程序是:

1.编写校长工作说明书。编写校长工作说明书是选拔校长的前提。一般来说,美国中学校长的工作说明书是由学区主任或代理人起草的,包括下列要素:本学区校长职务的本质和职责、社区背景、学校状况、学校的课程方案、校长职务的资格要求、工资状况等。

2.刊登校长职位空缺的广告。校长职位空缺的广告,可为申请校长职务的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广告中一般要标明工作头衔、主要职责、学区的名称和场所、申请的程序和时间以及最低学历要求等。可以说,及时准确和适当范围的广告是招募一定数量和质量申请人的关键。

3.确定校长候选人、审查有关证件,并对候选人进行口试和面试。在学区收到若干求职申请后,就要对申请人提交的学业证书、推荐信及健康证明等进行审查。一般来说,校长候选人在提出申请校长职务时,就要填写两种基本表格,一种表格可反映申请人详细的基本事实和信息,另一种则可反映申请人的态度、见解和价值观等。同时,校长候选人能否被聘用还必须经历一次面试,面试的内容不但涉及基本的事实,而且涉及一个人对教育的主张。

4.接受最佳的候选人,并分派工作。在综合考察几位最具竞争力的候选人后,学区则可确定最后的获选者。在候选人同意接受某校校长职务后,则需同学区签订任职合同,确定被聘校长的职责和权力、工资待遇、聘用时间以及向谁负责等方面,然后报地方教育委员会认准,合同生效。

上述选拔校长的程序反映了美国各学区在选拔校长时所采取的一般程序。美国佛罗里达州的67个学区从1986年7月1日起采纳和实施了一种招募、选拔和任命校长和副校长的客观过程。下面是佛罗里达州开发的“校长选拔系统”模型,它同样反映了上述美国各学区选拔校长的一般程序。事实上,佛罗里达州开发的“定额选拔”(Targeted Selection)面试方案是根据优秀校长的行为范畴进行设计的,并培训了专职的“面试员”,他们具有收集和分析校长候选人行为数据的知识和技能。这一方案在全美一些学区中得到推广,但在当代美国选拔校长的方式中,最有影响的是“全国中学校长协会”评价中心的选拔技术和策略。

“校长选拔系统”模型

编制工作范畴

广告/招募

筛选委员会

核查证明书、介绍信

定额选拔面试(TS interview)

数据交换会议

选拔委员会

最终候选人名单

提供工作的决定

“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是美国商业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选拔工作人员所广泛采用的途径,它可评价与工作成就相关的个人行为。评价中心拥有多重评价技术和标准化的评价方法,配合与工作相关的练习,在几名专职评价员的控制下,完成整个评价和选拔过程。但这种技术直到70年代中期才应用于校长的选拔工作中,1975年“全国中学校长协会”在“美国心理协会”(APA)的帮助下,开始把评价中心的技术应用于选拔副校长和校长的过程中,其方式是:让参加选拔的人员从事学校管理的模拟活动,包括“无领导团体”的活动、承受压力和查明事实的训练、书面论述受忽略的任务以及一次有准备的会谈。评价中心通常让六名受过专门训练的评价员在两天里观察12名评价对象,并为每一评价对象编写一个综合报告,指出各人的优、缺点以及可以发展的领域。这种选拔校长的技术是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们已经证实,这种选拔校长的策略,内容效度是高的。目前,用评价中心作为选拔校长的途径在全美各地不断增多,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影响美国中学校长的选拔和职业型式的因素

美国选拔中学校长的权力掌握在地方教育委员会手里,但学区主任的推荐会极大地影响校长的人选。通过传统人才市场,在达到校长资格的人员中选聘一定的中学校长,无疑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尽管人们要求无偏见地选拔所有候选人,但由于许多表面和潜在因素的影响,美国中学校长的职业则呈一定的型式,所谓职业型式(Career Pattern)是指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各种人员的构成和流动的一些规律性。对美国中学校长的职业型式和选聘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政治因素是选拔校长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因素。从政策和法律的角度来说,选聘校长应当是无性别和种族偏见的,但个体要成功地获得校长职务则极大地依赖于校长选拔委员会的判断和甄别,官僚机构和社区政治不可能不染指校长选聘事宜。在选拔校长期间,如果候选人得不到各种势力的一致支持,尽管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能力,也难以登上校长的宝座。据研究表明,本学区的候选人比外学区的候选人更容易被聘用,这无疑是某种政治因素和排外心理的产物。另外,有幸担任校长职务的人员,多数都拥有某些行政经验,实际上,行政助理员、副校长、教务长、教研室主任、协调员、指导长等职务是进入校长职务的跳板。从性别角度看,美国中学校长一般是中年已婚男性白人。根据1977年对美国中学的调查,美国98%的中学校长是男性,75%的校长年龄在35—54岁之间,94%的校长是白种人,4%的校长为黑人,其他少数校长是少数种族的成员。大约50%的校长已任职5年或5年以上,任校长职务达10年的只占19%。可见,美国公立中学管理是男性白人的“堡垒”,究其原因,男性白人更容易受到“前辈”的支持和推荐,人们一般认为,上司的鼓励和支持乃是职业升迁的重要一环。很明显,这种男性白人占据绝大多数校长席位的职业型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校长选拔过程中某些政治因素造成的。

其次,候选人的某些个人特征也会影响到校长的选聘。研究认为,拥有高于校长资格证书要求的人可提高获得校长职务的机会,学位越高,在选拔中越占有优势。从个体成为校长的方式看,实质上存在着追求校长职务的两种不同方式,一种人只把当校长看作是一个“中转站”,而最终是想成为学区主任;而另一种人则把当校长看成是通向教育职业的一个顶点。由于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志向和抱负,这无不在校长的选聘和职业升迁过程中体现出来。

前一种人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确立了成为学区主任的目标,他们一般在高等教育机构附近的一个学区选择一个教学职务,同时开始攻读教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并向他人表明自己对行政角色的兴趣。一方面他们似乎努力成为优秀的教师,但培训过程和对行政职务的追求又会耗费他们许多时间和精力。一般来说,经过三年的教学工作后,他们不仅取得了硕士学位,而且会辞退教学工作,试图接受行政任命,最理想的任命是当校长、副校长等职务,但他们立刻又表现出对更高行政职务的兴趣,开始修习博士学位课程。

与第一种人相反,有些人花费多年时间从事教学工作,是成功的教师,他们着手学习课程及教学等方面的研究生课程,并发现自己对副校长或校长等行政职务的兴趣在增长,同时以两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这种意向:其一,他们开始研修可获得行政人员证书的管理类课程,但往往又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其二,他们开始有意地去“引起上司的注意”,其表现是志愿参加教职工会议,并承担学校某些行政事务,以表明自己是优秀的校长候选人。

其三,学区和学校的规模也会影响校长的职业型式。美国学区和学校的规模差别很大,在大型学区和学校中,资历深、年龄高的人担任校长的比例明显增高,无疑,资历和年龄很可能是选拔校长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格里菲思(Daniel E.Griffiths)等人的研究,同上司见面的机会是提升职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小型学区中,教师则有更多的机会去引起上司的注意,许多教师一般是在小型学区或小型学校首次担校长职务的。想当校长的人必须考虑任职学校的规模,要成为大型中学的校长,往往要经过多次提升,从教师到教研室主任或咨询员,再到副校长或专职校长。

其四,校长的经济地位对校长的职业型式会有很大的影响。美国中学校长的平均工资收入在历史上就一直大大高于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全国教育协会(NEA)在70年代初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美国中学教师年平均工资是12274美元,而初中和高中的副校长分别是14988美元和15806美元、校长则分别是17521美元和18735美元。另据加利福尼亚州教育厅的统计,该州1990—1991年度中学教师年平均工资为40666美元,而中学校长则为61668美元。下面是纽约州学校工作人员两个年度的平均工资及变化情况表,从中可看出学校管理人员同教师的工资关系。

纽约州学校工作人员平均工资的变化(1981/82—1986/87)

1981/82(美元) 1986/87(美元) 变化百分比(%)

教师23437 32000 36.5

副校长:

小学 32253 43266 34.1

中间学校32128 44633 38.9

初级中学32253 45370 40.7

高级中学32627 44633 36.8

校长: 小学 36477 50313 37.9

中间学校36257 51000 40.2

初级中学39500 55088 39.5

高级中学39041 53000 35.8

一般来说,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工资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比率的,学校管理人员工资的70%在结构上是与教师工资保持一致的,他们的工资总额是在教师工资上增加固定的数额,或增加具体的指数或比率,根据NEA的研究,在1962/63年度—1969/70年度的八年间,学校管理人员的工资在教师工资的基础上增加的指数从50.0%稳固增加到62.4%。因此,教师纷纷挤向学校行政队伍。在1988年,美国各州平均供过于求的有证学校管理人员达5758名,也就是说,每一学校管理职务约有1.34个学校管理人员。以纽约州为例,该州剩余45000多名学校管理人员,有证人员和现有职位的比例为4.38:1,华盛顿州、南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和伊里诺斯州的供需比例均超过3:1,但也有五个州是严重缺乏有证学校管理人员的。

由于校长工资收入的优越性,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剩。从简单劳动市场的观念看,剩余人员有利于学区填补行政空缺职位,可为学区雇佣人员提供更大的选择性。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许多学区在吸引和维持最优秀的学校管理人员方面却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人们一般不愿到那些小型学校、偏僻的学校就职;其二,各地和各校的经济收入也有很大差距,根据1988年纽约州立大学的一项调查,城市学校管理人员比农村学校管理人员每年平均要多收入11000美元。 因此,选拔校长还要取决于人们愿不愿到某地或某校工作,从而影响了高质量学校管理人员的分布。

四、结论与启示

建立教育行政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人、财、物是必备的要素,而在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活动中,人则是最活跃的能动因素,财和物的作用要靠一定的人去发挥。正如人们所常说的:“为政在人”、“人事是行政之本”,所谓人事,就是为了完成组织目标而对工作人员的选拔、任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流动等事宜所进行的综合性活动。正因为人事工作的重大性和重要性,美国各州和各学区对中学校长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则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州教育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学区在中学校长的选拔、培养和评价工作中各施其职,又互为牵制,其中,州教育部门负责建立校长证书的认准标准,以及选拔和考核中学校长的政策和原则;而高等院校则利用其学术威望,根据州一级校长证书的要求,开设培养学术性、职业性和实际工作技能的课程,负责校长候选人的培养工作以及在职校长的进修;在选拔和考核校长的具体过程中,学区则拥有很大的权力,学区主任及分管人事的学区副主任则是决定美国中学校长命运的重要人物。

比较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改进本国的教育。通过对美国中学校长选拔制度的综合考察,并对比我国中学校长若干方面的实际状况,我感到,要使我国中学校长成为学校管理的领导人,提高他们的权力和地位,重新构造我国中学校长队伍,以下几个方面需引起我们的思考:

第一、规定校长的资格是选拔合格中学校长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选拔干部的标准一直是“德才兼备”,但由于缺乏明确的选拔标准,在选拔校长时,事实上等于没有选拔的依据。我认为,确立校长的资格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教育立法规定校长的最低要求,并明确校长的职责和权力,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校长在管理学校中的权力和地位;二是通过建立学校管理人员证书制度来确定校长的资格,为了维护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地位,校长证书制度的建立则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可以肯定的是,中学校长应产生于教师,但又应高于,至少不低于同级学校教师的学历要求,这是形成校长威望和权力的基础。

第二、改革中学校长的选拔和任用方式,有利于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学校长的选拔和任用是事关能否选用能干的人员领导中等教育的大事,“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无能的庸才不但不能为办好学校起推动作用,而且会误人子弟,阻碍教育发展的进程。从世界各国选用校长的方式看,法国中学校长由大学区总长任命,英国由地方教育当局任命,原联邦德国由教师代表会议选举,美国由地方教委招聘。事实上,各国选任校长的方式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没有一种方式是完美的。针对我国选任校长的方式,首先应该把中学校长的选任权力真正转移到教育行政部门,使选人和用人的权力统一起来;其次,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采用校长招聘制试点,引入竞争机制,为那些有能力、有条件担任校长的人员提供机会;其三,应明确规定中学校长的任期,抛弃干部终身制的作法。中学校长的任期应与学制相配套,可以连任,只要他们有能力办好学校,就应当鼓励他们尽心尽力。

第三、迫切需要建立中学校长的评价和考核制度。对校长的考核,实质上是用人单位对校长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综合考察,可为教育行政部门选拔校长提供依据,并可促进校长改进工作。首先,建立校长的评价标准是我国加强校长评价的当务之急,这可避免形式主义的校长评价;其次,在不放弃定性评价的同时,应加强定量评价的工作,建立科学化、数据化的校长评价制度;其三,把校长的评价与校长的任用挂起钩来,把那些不适宜担任校长工作的人员从校长队伍中筛选出来,并给予改进工作的机会。

第四、中学校长的培养是提高中学校长整体素质的有力保证。校长的培养决定了校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是校长职业专业化的前提条件。美国中学校长的职前培养为校长职业的专业化进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面对当前我国中学校长素质普遍较低的状况,建立校长职前培养制度无疑是有益的。我认为,我们应当改变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招生对象、专业设置和培养目的,为那些有志于担任中学领导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经过一定的教育管理专业的培养和行政实习,授予一定的证书和学位,使之成为中学的后备校长。我国中学校长的在职培训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我国中学校长队伍比较庞大,且普遍需要补修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但可承担校长在职培训的机构还为数不多,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的校长,他们一方面急于提高水平,但另一方面又没有在职进修的机会。从培训的质量方面看,由于缺乏一定的培训经费和教学、生活设施,缺乏完备的校长培训课程方案,以及缺乏合格的从事校长培训工作的专职教师,我国中学校长的在职培训是很难保证高质量的。因此,加强校长的在职培训,一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设备和人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采用多种渠道和途径,灵活多样地开展校长的在职培训。

不可否认,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在中学校长的选拔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然而,任何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视另一面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美国中学校长同样拥有许多困惑,要成功地领导当代美国中学“平庸的教育”,使之达到“优异的水平”,仍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标签:;  ;  ;  ;  ;  

当代美国中学校长选拔制度探析_学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