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梁星

轨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梁星

(山西路杰公路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0)

【摘 要】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我国常用路面形式之一,在各级公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稳定性好,寿命长,强度高,便于夜间行车,在很多方面优于其他路面形式,但同时它也存在平整度不良、接缝破损、养护维修困难等问题。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都是保障水泥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文章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实践,以轨模式施工为案例,重点介绍各施工工序技术要点,并强调了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以期为一线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轨模式;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4-0064-02

1.工程概况

某新建公路建设拟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该标段全长35.5km。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为27m,路面宽度为24m,公路等级为公路Ⅰ级。水泥路面采用C35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双向六车道,中间设分隔带。行车道宽度为3.5m,每5m设置一个横向接缝,设传力杆;行车道之间设置纵向接缝,设拉杆。路面施工采用轨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各施工工序施工质量。

2.施工准备

2.1 混凝土搅拌站位置选择。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应沿路线进行布置,尽量缩短运料距离,可以在沿线设置一个或多个搅拌站。搅拌站应根据功能区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域和实验室区域等,以满足施工过程中各工序施工的需要。

2.2 原材料试验和配合比设计。

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对水泥、碎石、砂、外加剂、水等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检测其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方可使用。目标配合比设计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规程进行,并结合施工现场原材料情况确定生产配合比。当施工现场原材料发生较大变化或者混凝土拌和达到一定方量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2.3 下承层准备。

水泥路面的下承层可能为旧路面、级配碎石垫层、水稳碎石基层或碾压混凝土基层,面层施作前应对下承层进行施工准备。

采用旧路面作为下承层,应首先对旧路面上的病害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进行平整和碾压。碾压完成后进行检验,要求达到基层各项指标要求。

采用级配碎石垫层作为下承层,应对垫层进行检查,检查其压实度、横坡、纵坡等指标符合要求。

采用水稳碎石基层或碾压混凝土基层作为下承层时,检查起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本项目下承层采用碾压混凝土基层。

2.4 施工机具准备。

轨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主要施工机具包括轨模式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振捣设备、抹光机、切缝机等施工机具,施工前应检查各机具的允许情况,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以施工的顺利进行。

2.5 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学习图纸等设计文件,并自上而下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意识。

2.6 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恢复道路中线,打中桩边桩,为模板施工提供依据。

3.轨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3.1 模板安装施工

轨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模板即轨模式摊铺机的行走轨道,其安装情况直接关系到路面的施工质量。模板安装施工主要包括端模施工和边模施工。

(1)边模也是轨模式摊铺机的行走轨道,安装时应采用水准仪复测标高。边模应固定在稳固的基层表面上,并采用钢钎进行固定。为了便于脱模,边模内部应涂抹脱模剂,可采用肥皂水、废机油等。

(2)端头模板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当天完工后或长时间间断所形成的施工缝处设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端头模板除了固定牢固外,应按要求设置传力杆,本项目采用25mm圆钢作为传力杆。

3.2 传力杆拉杆设置

本项目道路为重交通等级,应在横向缩缝、横向施工缝、胀缝处设置传力杆,传力杆设置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并做防锈处理。

3.3 水泥混凝土拌和

水泥混凝土拌和应采用中心站厂拌法,可以提高配合比的准确率。拌和前应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确定水泥混凝土的生产配合比。并根据原材料的变化情况,不断对生产配合比进行修改。

拌和前对搅拌设备进行标定,并进行试拌。第一次拌和混凝土应向试验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中心实验室报检,试验代表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拌和过程中严禁私自修改配合比,应派专人到施工现场进行抽查。拌和现场应对混凝土的进行取样做试件,做抗压强度试验。

3.4 水泥混凝土运输

水泥混凝土运输采用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应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混凝土运输时间不宜过长,并不得超过水泥初凝时间。

3.5 水泥混凝土摊铺、振捣

(1)水泥混凝土摊铺前使用洒水车在基层表面洒水湿润,应控制洒水量,不得有积水。

(2)混凝土摊铺前,取少量砼检查其坍落度,应在+1cm范围内。

(3)摊铺过程中应尽量保证连续摊铺,如遇特殊情况间断,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4)混凝土摊铺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进行卸料,并控制好摊铺宽度、厚度,可略有富余,不得缺料。

(5)摊铺完成后,检查拉杆,对摊铺中碰撞移位的拉杆进行调整,并对混凝土面层的平整度进行初期检测。

(6)每天施工结束或间断时间过长应设置施工缝,施工缝应设置在缩缝或胀缝的位置处,并安装对应要求进行施作。

(7)施工中应对混凝土进程充分振捣,充分排除混凝土内部的空气和多余水分,尤其重点对模板边缘进行振捣,防止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

3.6 路面抹面和刻槽

(1)振捣密实后,即可以进行提浆作业。采用提浆滚沿纵向进行滚杆提浆工艺,重复进行3~4次尽可将大粒径骨料压下,是水泥砂浆上浮。如存在个别大粒径骨料露头现象,应在原地连续滚压几次即可解决。

(2)采用抹光机进行人工抹光,直至路面表面无泌水现象为止,并应消除抹面痕迹。抹面后用3m刮尺进行刮平,提高平整度。

(3)本项目采用刻槽进行表面构造的制作,应在抹面后半小时后进行,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压槽应平顺,深度均匀,表面不得有石子露出。

3.7 养生与接缝制作

(1)刻槽完成半小时以后即可喷洒养生剂或洒水养生。喷洒养生剂应分两次进行,每次喷洒应均匀,并控制用量。洒水养生应能保证养生前七天路面必须处于潮湿状态,防止路面表面出现干缩裂缝,并应采用土工布、塑料薄膜等覆盖养生。

(2)切缝:根据设计要求,对路面上的接缝进行切缝。主要包括纵向缩缝和施工缝、横向缩缝、横向施工缝、胀缝等进行切缝,切缝深度、宽度应符合要求。

(3)清缝:切缝后对接缝进行清缝,一般采用压缩空气清理,必要时采用高压水冲洗。

(4)灌缝:选择灌缝材料,进行灌缝作业,灌缝应饱满,并根据施工环境温度确定灌缝高度。

3.8 开放交通

养生期到,接缝处理验收合格后,即可开放交通。

4.结论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等级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使用寿命。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采用滑模摊铺技术,但其对水泥混凝土要求更高,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更为严格。轨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但施工中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文章基于一线施工实践,重点介绍了各施工环节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孟捷.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38(06):120-122.

[2]陈志培.探讨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施工技术[J].混凝土工程,2015,5(07):19-20。

[3]洪柏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中外公路,2004,24(04):50-51.

[4]韦小英.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信息,2012,29(13):375-376。

[5]赵清华.探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J].科协论坛,2013,27(12):24-25。

论文作者:梁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轨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梁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