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论文_高继华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混凝土结构建筑已经成为目前建筑领域的主流趋势,应用混凝土进行施工能够使建筑的稳定性和强度得到巨大的提升,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果无法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非常容易产生裂缝问题,使建筑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围绕建筑施工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进行讨论,了解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并对相关的控制技术加以描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社会发展中,混凝土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建筑领域,混凝土属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材料,但在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裂缝是一项较为常见的问题,不但会对建筑的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正因如此,需要对混凝裂缝的控制技术加强研究,实现建筑质量的有效控制,而这也是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当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一)收缩问题

混凝土材料本身具有胀缩特点,所以一旦周围环境不够稳定,混凝土内外温度出现较大的差异,产生温度应力,就有可能出现变形问题,而收缩裂缝则是由混凝土胀缩特性引起的体积变形,收缩裂缝具体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干缩裂缝(如图1)及塑性收缩裂缝,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就是干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毛细管空隙失水,过于干燥,加大了毛细管的张力,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而表面干缩又会受到内部约束,受到这种拉力的影响,导致裂缝问题的产生,这种干缩裂缝一般在体积较大的混凝土表面较为常见,在较薄的梁板当中裂缝基本是以短向分布为主的;在混凝土的初凝阶段最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该阶段的混凝土会产生较大的水化反应,会出现水分快速蒸发和泌水的现象,导致混凝土的收缩,而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往往会受到模板或内部混凝土的限制,凝结过程中的塑态混凝土会产生较强的拉应力,导致裂缝问题的产生[1]。

图1

(二)配比问题

为了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提升,必须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对混凝土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水泥和水的配比加以注意,如果在具体操作时未能按照操作规范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科学的设置,就会引发裂缝问题,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为了对浇筑质量加以提升,往往会提高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含水量过高,蒸发以后出现气孔,导致裂缝问题的产生。

(三)施工工艺问题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由于混凝土方面具有标准的工艺流程,所以要求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或者是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而且裂缝的形状和位置都无法确定,可以说混凝土裂缝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工艺使用不当造成的,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拌制的过程中,搅拌不够均匀或添加材料过多,影响混凝土质量,引发裂缝问题,此外,未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养护,导致温湿度等条件被忽视,混凝土抹压、覆盖不及时,未达到强度要求过早拆模,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

二、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控制技术

(一)对混凝土的温湿度加强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和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对温度裂缝产生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还要对混凝土的集料配备加以优化,可以将混凝土当中的水泥含量适当的减少,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入添加剂,对于混凝土的表面部分应该要保证其性能,对其抗裂能力进行增强,在安排施工工序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将减水剂加入到混凝土当中,能够对泌水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要对混凝土保护层进行强化处理,在拌和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在碎石当中进行适当的洒水,使碎石能够有效冷却,使其浇筑温度得到有效的控制[2]。

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干裂造成塑性收缩裂缝,需要对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加以控制,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是造成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加以控制,通过对养护温度的控制,降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异,避免应力过大造成裂缝,同时还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浇水,降低裂缝的产生概率。

(二)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比进行优化

在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水化热反应烈度较低的,施工过程中严禁对不合格水泥加以应用,要保证粗骨料表面粗糙、孔隙率低、质地坚硬且不存在碱性反应,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石料当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细骨料则需要使用含泥量低、粒径较粗且空隙较小的中型砂石进行拌制,要对外加剂进行适当的使用,例如减水剂等,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改善,要对用水量加强控制,使配料的收缩问题尽可能的减少,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对各项材料的计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必须要保证水灰比的科学性,如果发现混凝土存在离析问题,必须要将其搅拌均匀以后才能进行浇筑,在具体调配的过程中,要对各项环节的规范性加以保证,通过原材料和配比的控制和优化,实现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控制,从根源上避免裂缝问题的产生[3]。

(三)对施工工艺加强控制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以前,除了要对混凝土原材料以及配比等内容进行控制以外,还要做好施工工艺的控制工作,施工人员必须要根据工程的需要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加强研究,相关监理人员应定要保证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各项操作,保证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在浇筑过程中应该要保证浇筑的连续性,避免浇筑中途中断,要根据施工用量进行混凝土的拌制,避免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足导致浇筑中断,影响浇筑质量。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以后,需要将养护工作做好,对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施工,要对浇水养护的次数加以保证,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的约束应力,使裂缝问题产生概率被降低,而温度变化较大的区域进行施工时,在夜间一定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工作,可以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鲜膜、麻袋或草帘,这样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又能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加以保证,养护时间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要确保养护时间设置的合理性,避免过早结束养护造成混凝土裂缝问题[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领域当中,混凝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它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常见问题保持重视,特别是裂缝问题,要明确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有效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芳.对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30):560-561.

[2]贾磊.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4(16).

[3]李海博.浅析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3,2(15):35-35.

[4]范丽萍,王林义.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4,4(22):96-96.

论文作者:高继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分析论文_高继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