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唐建平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唐建平

唐建平

(黑龙江省虎林市迎春林业地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虎林 158403)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显著,且比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176-01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一般是指位于齿状线到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肿瘤[1]。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结直肠癌是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排第三位的疾病,其中直肠癌比结肠癌的发病率更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临床治疗直肠癌的最有效方法是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根治术,本次研究中对7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45~72岁,平均(57.12±2.3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和直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并进行病理TNM分期,排除合并肠梗阻、出血、穿孔等急症;有过腹部大手术史;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的患者。将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1日均进行肠道清洁,进行腹部皮肤消毒,均采取截石位进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于患者脐环上缘作切口,建立气腹,气腹压力设为12~15mmHg,置入腹腔镜。并通过腹腔镜监视避开动脉于右下腹麦氏点作约10mm的主操作孔,于脐旁左、右腹直肌外缘作约5mm的辅助操作孔,置入操作器械。通过腹腔镜探查肿瘤部位,检查腹腔内脏器有无转移结节。分离乙状结肠、直肠和相应的系膜,使用超声刀离断肠系膜下动、静脉,用腔内切割闭合器离断根部血管,清扫血管周围淋巴结。将直肠与盆壁筋膜进行锐性分离,向下游离直到肿瘤下方至少3cm。注意对于男性患者要在直肠膀胱隔间隙中将直肠前壁与精囊分离开来,而女性患者则应该在直肠生殖膈平面进行分离。在肿瘤下方3cm处切断直肠,并于下腹部作小切口,做好切口保护后提出乙状结肠及肿物完全切除。在近端结肠接入吻合器抵钉座,收紧荷包并缝合,重建气腹,经肛门置入吻合器与抵钉座对接,在腹腔镜下完成乙状结肠和直肠端的吻合,注入水或空气检查吻合口是否有漏气和活动性出血的现象。冲洗盆腔并放置引流。开腹手术:于下腹部正中位置或者绕脐左旁作约15cm的切口,分离乙状结肠系膜和游离直肠、清扫淋巴结、切除病灶、吻合肠管、清理盆腔步骤与腹腔手术相同,最后于骶部前防止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患者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6.32±22.01)min,术中出血量为(98.24±39.03)ml,住院时间为(8.23±2.04)d;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47.27±21.18)min,术中出血量为(182.64±54.25)ml,住院时间为(12.27±2.86)d。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腹腔镜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为(13.42±4.23)枚,开腹组患者为(14.03±4.15)枚,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腹腔镜组患者发生肠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共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开腹组患者发生肠吻合口瘘、肠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共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与饮食结构、直肠腺瘤癌前病变等有关系,如食物中含过多的动物蛋白和动物脂肪、缺少新鲜蔬菜和水果,患者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病症等,都是诱发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日趋上升,已经成为了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2]。临床治疗直肠癌常用根治性手术,且由传统的开腹手术慢慢发展到腹腔镜手术。患者对于术后功能保留和恢复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开腹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恢复速度慢,渐渐无法满足患者要求。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通过腹腔镜下的精准操作,有效减少了对周围组织、血管和神经的创伤,超声刀止血使出血量更少,清扫淋巴结的操作更精确,术中患者腹腔内创面小,术后发生肠梗阻、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应降低;手术切口小,对组织和肠道的牵拉也小,患者的应激水平自然就较低,术后能量代谢恢复速度快,胃肠道功能恢复也快,患者能够更早开始进食,促进了术后康复;腹腔镜使入路视野和局部解剖结构更清晰,有利于手术操作,能够较好地识别和保护血管、生殖神经、输尿管等[3]。直肠癌治疗手术还有一个重要目标是尽量保留肛门,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的保肛率要高,究其原因可能是腹腔镜能够深入小骨盆,并将小骨盆术野进行局部放大,便于手术操作,而且在直肠矢状面的会阴曲和骶区这连个弯曲处,腹腔镜手术更适合精细操作,当肿瘤下缘与肛门之间的距离为5~7cm时,采用腹腔镜手术能更好地保留肛门。

本次研究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稍长,是由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需要利用器械自腹腔内完成各项操作,其难度比较大,但是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如果腹腔镜手术技术足够熟练,其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的时间相差无几,甚至可能会更短。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似。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疗效显著,淋巴结清扫率与开腹手术相当,且比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是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温学文,张彤,罗劲根等.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1,32(10):1304-1306.

[2] 张仁汉,佘军军.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短期疗效的比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6):862-864.

[3] 秦光远,左朝晖,姚敦武等.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6):421-423.

论文作者:唐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1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_唐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