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论文_孟浩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论文_孟浩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目前的重要任务,它关乎着国家的未来。人力资源开发是走向强国的必经之路,也是富国富民的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目前来说,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是人力资源数量多、质量低,人力资源不够优质使得农村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关注,在经济上给予充分支持,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农民,为社会进步做出成绩,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了缩短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党在报告中指出,需要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并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党中央着重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是目前最迫切的部分,它的前提是充分开发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多且质量低是阻碍我国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1.1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大,劳动力大量剩余

我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基数大,尤其西部北部农村人口更多,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近年来,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现代化越来越普及,这必将给农村就业、耕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1.2农村人力资源质量差,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农民文化水平是衡量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方面,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文盲数量明显下降,中专以上文化水平人数明显上升。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文化水平仍然很低。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几乎没有农业知识,大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没有多少人可以阅读农业科技书籍。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大障碍。

1.3农村人力资源中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管理能力和水平偏低

由于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短缺,即使有了解这方面的人,也不会达到管理水平很高的位置。因为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有时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党的农村政策,不能将党的政策充分消化吸收并加以运用,这种情况下,难以引导农民走向富裕之路。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全面的农业知识教育,他们学到的知识是表面的,无法真正运用于农业操作中。此外,农业科研的投入不足,无法吸引到农业人才来农村发展,这样就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1.4农村人力资源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偏低,社会心理素质较差

在西部等贫困地区,许多农民的食品和衣服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甚至有一些还存在饮水难、住房难等问题,身体素质很低。另外,政府对农村人民的教育不够,导致农民容易满足,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只在乎表面的一些利益,眼光不够长远,这样的精神贫困严重阻碍农村甚至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2.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人是决定生产力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工作报酬也不是很高,工作辛苦程度和报酬多少不成正比,使得农民的家庭情况仍然不好,其子女无法正常接受良好教育,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其他人的生活,并会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比,攀比享乐思想越来越严重。相反,一些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逐渐消失。一些落后的贫困地区的农民有着顽固的思想,他们听天由命,认为自己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安于现状、消极生活,失去与命运抗争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质量低下。正因如此,使得许多农村封建迷信盛行,社会治安混乱。所以,只有农民素质真正提高了,才会有一个良好的乡风,才能充分保证文化环境的氛围。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障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农民民主素质的基本现状是:水平比起之前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并不高。在民主意识薄弱的条件下实施村民自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要管理民主,必须积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特别是科学的民主参与意识。

3合理高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不只是某一方面的建设,而是全面的建设,它涉及到各个方面。合理高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方法如下。

3.1政策上支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在人口素质不高的基础上一味增加人口数量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要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过度增长,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过剩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分配导致就业压力增加。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养老保障问题非常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有利于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问题,使得劳动力得到完美分配和转移。

3.2教育上支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和人才的选用,重点在于教育。将农村知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并加以运用,才能真正做到知识的贯彻落实。主要可采取如下对策:一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给予经济主持,这样农村劳动者才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3.3 资金上支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说,我国对于教育部分的关注更倾向于高等教育,教育关注度严重不平衡,对初等教育的关注度不够高,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甚至可以用薄弱来形容。一些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差,教育资金严重不足,老师待遇差,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农村的人才培养。针对这些状况有如下的解决办法:第一,各级政府应该将教育资金排在其他之前,一切教育为先,在保证教育条件的情况下,再发展其他。其次是,给农民公平的“国民待遇”,在资金上予以充分支持。第三,国家应该提高教育经费的支出比例。四是加大鼓励社会资金捐助教育。五是提高个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视程度越高,投入的资金比例也就越高。六是政府提高改造农民生活条件的意识,让家家户户不再为温饱问题发愁,只有在保证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才有发展人才的可能。

4结束语

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进程来看,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阻碍,这种情况下,农民劳动生产率得不到保证,农民收入也不乐观,总体而言,这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从根本上提高对教育的重视长度,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组织相应的培训学习,提高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只有在大前提得到保证的条件下,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开发才有实现的可能,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芳.科技培训与农村人力资源智力开发研究[J].乡村科技,2018(24):36-37.

[2]汪士寒.宁波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8.

[3]袁安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

[4]闫佳宁.城镇化进程中江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

[5]王渝雪.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D].重庆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孟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  ;  ;  ;  ;  ;  ;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论文_孟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