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表音功能动因探析论文

汉字表音功能动因探析

张 振

摘 要: 通常认为汉字是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其最大特点是能见“形”而知“义”。但是在目前的汉字系统中,有不少汉字已无法通过它的形体来推测其意义,反而观其“形”能猜出的它的大致发音,这些汉字已明显呈现出与表音文字一样的“见字知音”的特点。通过有关例证可以找出汉字表音功能的动因。

关键词: 汉字;表音功能;动因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仅次于语言的重要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的出现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稍纵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世界上的文字众多,但从其性质进行划分,目前一般为两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使用一定数量的字母记录某种语言语音的文字,如英语、法语、日语等,其最大的特点是见字知音。当今世界上表音文字占据主导地位。表意文字是一种用象征性书写符号记录词或词素的文字体系,一个书写符号记录一个语素,其最大特点是往往能见“形”而知“义”,如汉字、纳西族的东巴文都是典型的表意文字。

但是在今天,绝大多数汉字观其“形”而知其“义”的功能大大减弱甚至消失,相当一部分汉字即便是将其字形还原到象形性极强的甲骨文字形,也无法根据其字形推断出的该字的实际意义。例如:

“权”字,左边是“木”字,其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是;右边是“又”字,其甲骨文写法是,即“左木右手”,按照我们已有的文字学知识来推断,该字的意义应当包含“木”与“手”这两个意义要素。但是“权”字在新华字典里意义为:“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有利的形势;变通,不依常规;暂且,姑且;秤锤;衡量,估计;姓。”由此可见,“权”字在《新华字典》里的7种意义均与“木”“手”无关,我们无法从其字形推断出字义,这与表意文字“见字知义”的特点是不符的。

“冲动型”这种类型,在就业时会表现出强烈的就业欲望,因为对职业选择的过分在意,因此产生更高的焦虑(低效能),而过高的焦虑又产生了就业选择的冲动性,也因为其较低的效能感,对对未就业的预估将会发生错误判断,从而影响学生择业。

然而有不少汉字,观其“形”能猜得出的它的大致发音,当我们在看到它们时首先感知的是其发音,如:宪、缜、愫、晗、忠等。这些汉字已明显呈现出与表音文字一样的“见字知音”的特点。通过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出,今天的汉字绝不再是单纯的表意文字,经过了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字表音功能突出,甚至可以认为它们和日语中汉字一样,已经完全丧失了表意功能而成为一个单纯的记音符号。通过分析有关例证,可以找到促使汉字表音突出的动因。

其实不用玉敏催,杨律师很敬业,对玉敏的事特别上心。在和许沁协商未果后的第二天,杨律师便让玉敏准备了相关手续。玉敏向金店会计调出了进货清单,证书号,销售日报表,销售保单和发票等,交花奴复印了一套。杨律师看销售保单上有许沁的签字,以及身份证号码及联系方式,说这个很重要,有她的签字,这官司就有充足的证据了。杨律师写好了起诉状后,便递交到法院,以罗兰金店的名义,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杨律师告诉玉敏,就等法院开庭了。

一、早期汉字创制方法与特殊使用方法:形声、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由此可见,指事、象形、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是汉字特殊的使用方法。早在汉字的初创阶段,形声、假借便使汉字具备了突出的表音功能。

信号发生部分分别通过SDATA(串行数据输入引脚)、SCLK(串行时钟输出引脚)、FYSYNC(控制输入引脚,低电平有效)引脚与单片机控制部分相连,通过这三个串行I/O口将数据写入AD9833芯片中[8]。AD9833的工作时序图如图6所示。

(一)形声造字法

2.同音代替。在意义不混淆的条件下,用形体简单的同音字代替繁体字。这样既减少了字数,又突出了表音的特点,实际上就是传统“六书”中的“假借”法。例如“後→后”“鬦→斗”。

黃蕐木。釋木曰。權,黃英。按英蕐一也。郭云未詳。而釋艸亦云。權,黃蕐。郭云。今謂牛芸艸爲黃蕐。艸部英下一曰黃英。然則爾雅木曰黃英,艸曰黃蕐。許則英蕐字互易。從木。雚聲。巨員切。十四部。一曰反常。論語曰。可與立。未可與權。孟子曰。執中無權。猶執一也。公羊傳曰。權者何。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

从《说文解字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從木”表明了“权”字的意义类属;“雚聲”表明了该字的读音。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形声字的最大特点是兼具表意和表音的特点,因此,完全可以说形声字属于既表音又表意的“意音文字”,它已经具备很强的表音功能。

(二)假借

在这里,“信”与“伸”通用。

文字都是用字形通过读音来表达意义的,字形与词语的读音挂钩,可以念出来,是文字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人们意识到字形与语音的联系后,便意识到事物的概念不必只通过文字的形体来表现,读音也可以记录某种特定意义,完全可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许慎在《说文叙》里所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假借字有两类,第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如:

“难”字,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其的解释是:“难或从隹。今难易字皆作此。”

研究区整体属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扬子陆块过渡地带(图1),出露的地层有小溪河组(Pt3x)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夹薄层大理岩;大别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组合,该岩类在区内分布范围最广;新生代第四纪地层主要沿龙眠河河谷地带分布。

“难”字的本意是“鸟”,该字的发音与表示“困难”意义的发音一致,但“困难”意义的只有语音形式,没有记录它的文字,所以人们就借用表示“鸟”意义的“难”字去记录表示“困难”意义“nán”。三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图示来表示:

在这里,“汤”与“荡”通用。

例1“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另两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在日常使用的文字当中本来有表示某个词义的书写形式,但是在使用当中不用本来约定俗成的字形而写为另外一个意义不相涉而音同或音近的字。这一类在秦汉以上的古书中极为常见。

1.简化偏旁。这是最有效的简化方法,又可细分为简化声旁和简化形旁。例如“權→权”,“权”的繁体形式是“權”,从繁体字来看,尚可推断出它是形声字,但是通过简化它的声旁将“雚”变为“又”,声旁的表音功能也进一步弱化,使得整个字变记音符号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再如“骯→肮”“銅→铜”,则是将形声字的形旁进行简化。

在这里,“蚤”与“早”通用。

隶变使得汉字的图画性大大减弱,符号性进一步增强,隶变后的汉字已基本不能再从其字形推断字义。

例3“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周易·系辞下》)

1.1.1 苗瘟。发生于3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

如果说形声字还具有表意的特点,那么在“六书”中,有一种特殊的汉字使用方法,使一个汉字直接成为单纯的记音符号,这种方法就是“假借”。

在此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很多字今天读起来读音相去甚远,但在古代发音是相同或相似的,这涉及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问题,在此不过多赘述。

“通假”这种特殊的汉字使用方法使被借用汉字成了一个单纯的记音符号,其形体只与语音产生关联,形体表意的功能完全丧失。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近代沉积形成的淤泥质软黏土,其具有土层深、含水率高、压缩性大,承载力低等特点。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大量的高层建筑、厂房、桥梁坐落在软弱土基之上,为了满足工程建设需求,需要对地基进行大面积堆载预压处理,同时通过打设桩基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深部强度高的土层上,提供更高的承载力并减少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昌马灌区为一完整的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南为祁连山,西有北截山,北有桥湾北山、饮马北山,东为干峡。盆地内地形平坦开阔,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昌马洪积扇,中北部为细土平原。疏勒河是区内规模最大的河流,沿昌马洪积扇东部边缘呈南北向,进入细土平原后又呈东西向,向西流入双塔水库。昌马灌区控制面积3 330km2,可耕地 110万亩(1 hm2=15亩,下同),灌溉面积 68.9万亩,主要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地下水灌溉为辅,灌区内布设32眼地下水监测井,自2001年开始监测。

二、汉字形体历史演变

(一)隶变

每一种独立形成的文字都脱胎于记事的图画,汉字也不例外。汉字在创制之初,是用线条去描摹客观事物的形体。由记事图画发展出来的象形的表意字。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中,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彻底笔画化。隶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解散篆体,改曲为直。隶书不再顾及象形原则,把古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分解或改成平直的笔画,以便书写。第二,偏旁分化。在隶书里,独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写法明显不同。第三,偏旁混同。隶书为求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常见的偏旁。第四,结构简省。隶书往往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是把两个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来,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构。第五,圆转不断的线条变为方折的断笔:隶书为提高书写速度,形成点、横、竖、捺、钩、折等笔画。例如:

酒店客房热水使用要求高,水规要求高层建筑热水系统的分区应与给水系统的分区一致。根据以上原则,客房部分热水分区与给水分区相同,即11~17层为低区,18~24层为高区。

因为实数空间是完备空间,[0,1]是实数空间的闭子空间,从而[0,1]带上通常度量完备。由定理2.3知(F(X),HL)完备。

(二)汉字简化运动

汉字具有结构复杂等特点,为了使其更为经济有效地记录汉语,汉字的简化古已有之,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以来汉字简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例2《礼记·乐记》“发扬蹈厉之已蚤。”(《岳阳楼记》)

据统计,“形声”是最能产的造字方法。形声字的特点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示该字的意义类属,声旁则表示该字的读音。现以上文的“权”字来分析。“权”的繁体字是“權”,该字在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意义如下:

3.部件删除。删去繁体字中的结构部件,保留具有区别性特征的部分。例如“麗→丽”“愛→爱”“製→制”,皆是繁体字删除某一结构部件,保留另一部分结构部件而产生的简体字。

三、外来词的影响

当我们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意义都接收过来,这种词就叫做音译词,也叫借词。只要有语言接触的情况存在,借词就不可避免。音译外来词必然要根据其本来的语音特点,在汉语中找到发音相近的汉字来记录它。这样一来,记录借词的汉字其形体表意功能就丧失,完全成了一个记录语音形式的符号。汉语借用其他语言的词语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高潮在自己的《工作备忘录》上写下一行字:明天,给黑海市相关部门联系,发传真。然后走到床边,对着空空如也的床铺说,亲爱的,我来陪你了。高潮把自己疲惫的身躯扔到床上,在想象的一幕幕与“诗的妾”的恩爱场景中,呼呼大睡。

一是汉唐时期西域外来词。《史记大宛列传》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有蒲陶酒。”文中的“蒲陶”就是“葡萄”在当时的写法,这个词来自大宛语“budawa”,当时的人在引进这个借词的时候就用“蒲”“陶”二字记录这个词的大致发音。

二是中古时期佛经词语。比如“Ksana”,人们在引进这个词语时,用“刹”“那”二字来记录它的大致发音。

三是英语外来词。比如,“Opium”(由罂粟制成的一种毒品),引进这个词语时,用“阿”“片”二字记录该词的语音形式,阿片就是鸦片的早期写法。再如,“show”(表现、表演)引进这个词语时,用“秀”字记录其语音形式。

四、网络语言的产生

网络语言是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人们在网络世界用文字进行沟通时出于求快速求简洁或一些特定语用目的原因,使得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体现在词汇方面。网络新词的出现也使得一部分汉字成为单纯的记音符号。

(一)语音简化后找别字代替

在网络交际中,有一个年轻女性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偶”,其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这个字通常用于显示自己娇羞可爱。“我”的正常音节结构是“uǒ”,通过简化省略“u”,仅保留“o”,并找了一个发音相似的字“偶”来代替。

(二)语流音变导致语音异化后找别字代替

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为语流音变。语流音变可导致语音异化,比如“这样式儿→酱婶儿”。

“酱婶儿”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网络词语,其意义相当于“这样式儿”,语体色彩比较幽默诙谐。它的产生途径就是语流音变导致语音异化。“这样式儿”的正常语音结构是“zhè yàng shì er”这四个音节在语流中因为快读而异化为“jiàng shì er”。网民用了三个音同或音近的字“酱”“婶”“儿”来记录这个异化而来的语音。

(三)简化外语单词结构仅音译主要发音

我们在网络交际中经常会看到“大咖”“怪咖”之类的词语。其中的“咖”意义接近于“角色”,该词就是通过简化外语单词结构仅音译主要发音而产生的。

“cast”,原意为“演员表”,其语音结构是[k:st],网民在音译该词时仅保留[k:]省略了[st],并找了汉字“咖”来记录语音形式[k:],同时其意义发生转移,从“演员表”的意义变成“演员”。

通过以上种种例子,汉字表音功能日益突出的动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语言(文字)经济原则。语言讲求经济原则,即用简单的方式力求达到最佳交际效果。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同样遵循着经济原则。造纯粹的表意字比较麻烦,人们就利用表意兼表音或单纯的表音的方法来创制文字,前者产生形声字,后者是通假字。

第二,文字体系内部调整、改革。为了使得文字更好地记录语言,人们会对文字进行调整或改革,如历史上的“隶变”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运动”。

水库大坝除险加固体制机制问题与对策思考…………………………………………… 张大伟,李 雷(10.31)

第三,语言接触。随着不同民族之间的往来沟通,各民族语言也会产生接触,互相影响,外来词进入汉语中,使得一部分汉字成为记录音译词语音形式的记音符号。

第四,特殊语用目的。出于求快速求简洁或一些特定语用目的原因,使得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新词的出现使得一部分汉字成为单纯的记音符号。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张玉金.论汉字的性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5]董明明.汉代外来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 H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531(2019)-0038-03

张振/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助教(河南驻马店463000)。

责任编辑:郭一鹤

标签:;  ;  ;  ;  

汉字表音功能动因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