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会计的特点及进一步完善_固定资产核算论文

我国资产会计的特点及进一步完善_固定资产核算论文

我国资产核算的特点及其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新思维

资金运动以一定的存量为前提,经过资金流量形成净增流量,最后达到新的存量。因此,对资金运动的核算应分别进行资金流量和存量核算。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下简称为我国新体系)采用社会再生产基本表和经济循环帐户从不同的角度对资金运行进行核算。在社会再生产基本核算表中,用资金流量表核算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之间资金往来的流量和流向。用资产负债表核算资金运动所形成的存量。而在经济循环帐户中,用投资金融帐户和资产负债调整帐户来反映由所有交易和非交易因素所引起的资金流量变化,而用期初期末资产负债帐户来反映因资金流量变化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存量。本文根据1993年SNA和有关文献仅就我国资产核算的特点及其进一步完善作些讨论。

资产分类

我国新体系将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和储备资产。其中非金融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库存和其它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分为国内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而1993年SNA的资产分类是:在第一层次,将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在第二层次,将非金融资产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将金融资产分为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通货和存款、股票以外的证券、股票和其它股权、保险专门准备金、其他应收(应付)帐款、其他。在第三层次,将生产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库存和贵重物品;将非生产资产分为有形非生产资产和无形非生产资产。在第四层次,将固定资产分为有形固定资产和无形固定资产,并对有形非生产资产和无形非生产资产作进一步划分。在第五层次,是对有形固定资产和无形固定资产作细分。

比较我国新体系与1993年SNA的资产分类可以看出,我国新体系没有将非金融资产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产进行分类;对资产的分类,尤其是对非金融资产的分类,比1993年SNA的资产分类要粗得多。无论是从适应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还是从适应国民经济核算国际统一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都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新体系对资产的分类。有关文献指出,我国新体系对资产的分类可基本上采用1993年SNA的资产分类。也就是说,对我国新体系中的资产分类至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正:1.将非金融资产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生产资产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非生产资产是由社会创造或设计的,它们在产出的价值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将非金融资产区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是有必要的2.将贵重物品从生产资产中单列出来。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连续或反复使用,库存在生产中用于中间投入或转买,而贵重物品的作用不同于固定资产和库存,它只作价值储存手段来获得或持有。将贵重物品从生产资产中单列出来,不仅有利于准确反映贵重物品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特征,也有利于避免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流量、存量受贵重物品交易的影响。3.将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从其它金融资产中分列出来,与存款、贷款处于同一分类层次。

资产范围

与1993年SNA相比,我国新体系的资产范围比较窄,首先应扩大其核算范围。在1993年SNA体系中,非金融资产包括了计算机软件、文学、艺术原著等生产性无形资产,而我国的新体系确没有包括这类资产。目前,计算机应用在我国日益普及,因此,在完善新体系的过程中,势必应将单位价值在一定标准之上、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计算机软件纳入资产核算范围。因为计算机软件与其它固定资产有相同的特点: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反复使用。相应地,就应将计算机软件支出纳入无形固定资产流量、存量核算范围。我国新体系中固定资产流量即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可能包括了与计算机硬件一起购买的计算机软件支出,但不包括单独购买的计算机软件支出。如果将计算机软件纳入了资产核算范围,那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不仅应包括与计算机硬件一起购买的计算机软件支出,而且也应包括单独购买的计算机软件支出。与流量核算口径一致,固定资产存量中也应包括计算机软件这一无形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消耗(即我国新体系中的固定资产折旧)理所当然地也应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消耗。

对调整帐户的调整

引起期初、期末资产变动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水灾、地震)、政治因素(如战争)、科学技术因素(如自然资源的发现)、部门或资产分类因素的价格因素。为了准确地反映由各种因素引起的资产变动情况,1993年SNA认为前四种因素只影响资产的数量变动,用资产物量变化帐户来反映;而价格因素导致资产的价格发生变动,不影响资产的物量,用重估价帐户来核算。我国新体系没有将引起资产变动的因素区分为物量、物价影响因素,笼统地用调整帐户来反映。这里仅从价格因素谈谈对调整帐户的调整。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济的较快增长往往会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这样,各种资产的持有者的权益就会发生变化。为了准确反映物价涨跌对资产持有者权益的影响,1993年SNA引入了名义持有收益、中性持有收益和实际持有收益等概念,三者之间有如下关系:名义持有收益是中性持有收益与实际持有收益之和。名义持有收益是指资产价格的涨跌给相应资产持有者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用重估价帐户来核算。中性持有收益是指在相应资产的价格水平与一般价格水平一致时而给资产持有者所带来的收益,用中性持有收益帐户来反映。实际持有收益是当资产价格高于(低于)一般价格水平时而给相应资产持有者所带来的收益(损益),用实际持有收益帐户来核算。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调整增长已经出现过两次明显的通货膨胀;一次是1988-1989年,其中1988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涨18.5%;第二次是1993-1995年,其中1994年的商品零售价格上涨指数更是高达21.7%。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物价水平肯定会不断变动,这将给各种资产的持有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持有收益的核算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按1993年SNA模式用重估价帐户来核算由物价因素引起的资产变动,用中性持有收益帐户来反映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引致的资产收益,用实际持有收益帐户来反映资产价格超过或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引致的资产收益或损失。以便准确地反映出因物价变动导致的各类资产的流量、存量变动。

估价原则

为了准确、真实地反映当期经济活动,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遵循权责发生制,即交易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取消时记录。在多数情况下,实际交易与相应的款项收付往往存在时间差,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论款项是否在本期收付。我国新体系由于受基层核算资料的制约,对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的消耗核算是用固定资产折旧来代替,即按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价值来确定固定资产的消耗。按收入法计算的生产活动成果(即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其中除固定资产折旧以外的其它三项都是按现行市场价格估价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固定资产消耗也应按现行市场价格来估价,即利用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时的当期价格来估价固定资产消耗,而不应用固定资产折旧来代替。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估价原则的一致性,才能使营业盈余不受固定资产的持有收益的影响。

标签:;  ;  ;  ;  ;  ;  

我国资产会计的特点及进一步完善_固定资产核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