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基坑工程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从现状入手,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发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最大化作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很重要,要求结合实际特点执行,本次研究中以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点为基础,对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引言
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空间以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具体表现为高层建筑越来越高、地下建筑越来越多。由此,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建筑的地基加固问题以及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土木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从而使得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虽然深基坑支护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其设计与施工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加固以及质量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要提高地基稳定性以及工程质量安全,需要有效解决深基坑支护技术设计与施工中的问题,了解并掌握深基坑支护技术设计与施工要点。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多,在当前具体处理过程中要求从现状入手,结合具体类型和要求等实施。以下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分析:
1.1基坑深度越来越深
我国的土地资源丰富,但是相对比来说,人口数量大,很多土地不适合居住和耕种,因此开展地下建筑势在必行。当前在地下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向着更深和更大的方向发展,在城市空间合理化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具体表现。在部分发达区域地下建筑达到6层左右,深基坑的深度向着更深的方向发展。
1.2建筑工程施工条件复杂
在当前施工阶段,存在条件复杂的现象,尤其是深基坑的支护技术应用过程中,比较复杂,在经济发达区域的地下施工过程中,可能给施工条件带来严重的异常影响。结合自身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因素可知,如果比较严重,对周围建筑造成不良影响,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此外在深基坑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管道的铺设影响因素多,必须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隐患。
1.3安全事故隐患多
在进行深基坑后续施工的过程中,可能直接对周围区域的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结合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埋下很多安全隐患,在支护管理的过程中,外界因素比较多,支护管理可能起不到理想的优势。如果外界影响大,支护处理难度也随之提升。结合工程本身的负面影响和成本等,要求减少纠纷,避免增加施工成本,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1.4支护种类多
一般情况下,深基坑的支护管理是个全面的过程,在实际支护管理中,要求明确具体种类和方法,结合支护现状和要求等,进行分类处理,悬臂式的支护结构、混合式的支护结构和重力式的支护结构等,结合支护方式和地质结构实际种类等,施工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需求和施工方式等进行选择和处理。建筑施工企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对地下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要求,支护种类多,必须合理处理。
2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2.1支护方案的选用
从技术层面出发,支护类型的选择在保证边坡的稳定的同时也得满足其对变形量把控的要求,以保证周边建筑物及道路等的安全。一般当地质条件较好,对周边环境要求不高时,可以采用柔性支护,如锚喷支护、土钉墙等。这种类型造价成本较低,工期较短,但如临近市政道路,地下管网较多,往往锚杆不易施工;如果周边环境要求较高时,则应采用较钢性的支护方案,以减少水平位移,如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等。这种方案造价较高,工期长。排桩可以结合工程桩一同施工,有利于施工组织,缩短工期。地下连续墙止水效果好,刚度大,适合地质条件差和复杂,基坑深度大且对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基坑,是最强的支护形式。同样,对于支撑的形式,当地质条件较差时,锚杆不宜对土体再进行扰动,只能采用内支撑的形式;当地质条件特别差,有多层地下室时,可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逆作法这种支护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设计与施工管理
在设计与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地质勘查的实施力度,搜集工程建设区域地质及地质环境的准确数据,并明确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结构。基于此,设计出最优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并根据工程特点对其进行有效论证,以保证施工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而且,也要注意加强技术管理的实施力度,充分考虑影响深基坑施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如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基于此,严格审查设计方案,对其做适当的调整及改变,并做好相关的技术交底工作,以保证不同的工种都有确定的施工任务与阶段性的施工目标。此外,还要加强现场管理的实施力度,对设计好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进行细化。
2.3基坑监测管控
基坑监测在深基坑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中,应当加强基坑施工阶段的变形、被保护对象和周边环境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反映各数据的变化,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之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监测数据信息应当作为基坑安全以及周围环境适合与否的参考依据;同时,还要根据工程施工现场情况将获得的监测数据与预警值对比分析。若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或深层水平位移等某一数值超过设计限值,则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支护结构进一步变形破坏,对周边道路、建筑物造成损害。
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1土钉支护施工
为了保证施工土体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充分利用土钉和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边坡的防护处理,一般情况下土钉支护技术形式符合要求,结合弯矩和拉力相互作用和实际变化等。如何确保土钉的实际拉拔力是关键,要求做好检测工作,以注浆量和注浆力度等为前提,对力度进行准确把握。此外土钉支护模式需要结合钻机的总长度进行计算。结合每个孔口的深度提前进行标记处理,以备施工之需。在土钉支护施工阶段,对浆液的水灰比例以及外加剂种类等进行控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采用重力作用完成,直到符合浆液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浆液初凝前进行补充处理。
3.2土层锚杆施工
土层锚杆施工模式的影响因素多,作为基坑支护的锚杆,基坑维护的过程中提前对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和灌注桩实施处理,配备基坑开挖后,挖到锚杆设计深度后,向土层内部进行成孔、插入锚杆、灌浆以及张拉锚固处理。成孔的土层锚杆成孔可以采用螺旋式钻孔机,旋转冲击式钻孔机以及冲击式钻机采用比较多的是压水钻进法进行处理。在成孔过程中,进行钻进、出渣和清孔等处理。如果土层不存在地下水,可以采用螺旋钻机进行干作业法处理。在锚杆安装阶段,锚杆在使用前需要除锈,钢绞线清除油脂,以锚杆的长度为例,一般情况下在10m以上,长的达到30m。灌浆处理也是重点,在土层锚杆施工阶段,需要掌握关键程序,以锚杆灌浆一般性作为基础,了解泥浆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水泥采用的是普通的硅酸盐水泥。锚固处理阶段需要保证各个位置的紧密性,达到完全平直的状态。
3.3连续墙支护
连续墙支护的主要作用在于截断地下水,周围土体侧压力,为基坑内施工创造条件。在设计连续墙支护过程中,要对连续墙支护施工流程做详细设计,以保障连续墙支护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连续墙支护的过程中,要注意修筑导墙,确定导墙的修筑位置,防止松散土层以及地下水对其产生严重影响,并控制导墙深度与高度,将其深度控制在1.2m-1.5m的范围内,将其高度控制在高出地面的10cm-15cm的范围内。而且,也要注意进行泥浆护壁、成槽施工以及水下灌注混凝土,根据实际施工需求选择泥浆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泥浆的静水压力作用,以实现对渗水现象的有效防止以及对施工壁面的稳定;根据实际地质及地质环境条件合理选用成槽机械,控制槽段单位长度,将其控制在6m-8m的范围内,并控制槽内泥浆比重,使其不大于1.3;灌注混凝土时选择导管法,保持灌注的不间断性,并对其灌注量与灌注高度进行有效控制。
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深基坑施工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取得突出的发展,结合当前发展需求,高层建筑的数量提升。在基坑支护工程处理的阶段,结合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发展需求等,深基坑支护处理的高低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步。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明确深基坑作业形式的类型,提前进行检查,合理有效的处理后能充分发挥施工技术的有效作用,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在本次研究中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从土钉支护施工、土层锚杆施工、护坡桩施工等入手,按照具体施工要求和准则等实施,整体比较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宪军.浅议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OL].河南建材,2018,07(04):91-92
[2]张桂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8(04):9-10.
论文作者:张正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深基坑论文; 基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层论文; 地质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锚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