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_素质教育论文

论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_素质教育论文

试论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试论论文,素质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教师素质则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实施的状况。本文从新时期对人才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出发,论述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素质,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这个论题对全面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现代化 人才素质 教师进修 师范教育

一、“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素质”的本来含义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方面的生理解剖特点,即生理学上所说的“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这里所提的“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含义,则不只局限于先天的自然性方面,还包括社会性方面的内容,即包括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心理品质、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和文化涵养等内容。“素质”乃是人身心发展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体。同时,素质水平又是一种综合效应,它是个体身心各方面的整体发展(不只是某方面的替代)和个性特点的充分发展的统一,是整体性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素质教育”正是要在学校教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条件,提高原有的素质水平;同时,要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培养和提高某方面的素质水平,以达到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身心整体水平和整个民族素质水平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问题,我国在80年代初已开始研究,80年代末已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战略。那么,究竟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迅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无疑,为迎接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通过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水平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不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时代对人才素质及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我国新一代公民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人的素质必须现代化。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包含二方面涵义:一是社会客体——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现代化;二是社会主体——人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改革过程,其实质就是瞄准发达国家,不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社会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从这个意义讲,“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人的现代化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人的素质要能适应并能推进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即现代化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社会理想,现代化知识修养,适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伦理道德和现代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邓小平早在1983年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面对新科技革命挑战的教育发展方针。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现代化的实质又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现代化教育就是要进行适应未来和世界发展要求的知识、能力、道德、秉性等方面的教育。1989年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学会关心、学会发展”口号,这个口号无疑是正确的。青少年一代应从只是关心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全球问题。澳大利亚的埃利雅德博士提出未来的人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或三张“国际护照”):一是学术性的,即文化科学知识的;二是职业性的,即职业技术知识的;三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通行证”。这对我们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人,是很有启发的。

在素质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强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要用最新的科技成就武装学生头脑。美国面对新科技革命,在60年代加强“新三艺”即“数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的教学;在今天信息时代,则强调“新基础课程”,或称为“重点课程”、“核心课程”。它包括电子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本国语、外国语等学科。今天在我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则强调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设选修课,普及和加强计算机教学;另方面,还要强调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培养教育。

新的时代对人才素质和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实用型、复合型、开拓型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和未来世界的需要,要注重人的知识、道德、能力、秉性等各方面素质的统一培养,并使其协调发展,使培养的学生成为合格的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实质是社会发展对教育、人才的要求,归根结底又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方法的运用和革新,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教师不愿或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实施的状况;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呢?具体说来有:

(一)思想品德素质: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等优良品质。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是决定教育工作最终成与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教师自己的工作效果,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品格。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高度的敬业、爱业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用自身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此外,教师还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时效观念和市场经济观念,改革开放观念;要具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事业心、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教育所不可缺少的自身的品质。

(二)科学文化素质。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知识量剧增,而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不断分化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与技能;教师应是知识精湛,专博结合的“专才”与“通才”的有机统一。在素质教育中,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多方面的技能。为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学习实用技术,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仪器,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操作运用。90年代以来,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已突出了普及外语和电子计算机教育,这是对教师的知识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三)能力素质。要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教师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如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能力等;其次,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探索能力、综合能力、社交能力等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应变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

(四)心理素质。要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个性才能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定型。”教师的个性往往能影响和决定学生个性的素质。为此,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力,坚强的意志力,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开放的性格。教师具备这样的个性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经得住困难和考验,朝气蓬勃地面对未来。由于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思想观念复杂多变,不少人感到困惑、迷茫,心理负担日益加重,甚至出现了某些心理障碍,困扰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心理素质是现代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五)身体素质。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教师的劳动虽然主要是以自身的德才学识为主要内容的复杂的脑力劳动,但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脑力劳动将越来越复杂,越繁重,这就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因此,教师应有良好的生活、饮食规律,加强身体锻炼,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以胜任繁重而紧张的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四、目前我国教师素质的状况

我国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离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中国教工》杂志1994年第七期题为《有感于月薪二千元招不到教师》的文章,说的是上海首家中外合作、具有国际文凭组织资格的太平洋职校,1994年曾以月薪二千元,年终奖数千元,并提供住房、出国等一系列优厚的待遇,面向全社会招聘教师,但几次招聘都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冷场”:读财经的,外语开不了口,读计算机的,缺乏横向专才,而读外语的,又不识电脑,不懂科技。这就从一个侧面给人们提供了信息——符合现代化条件的教师实在太少了。再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令人忧虑。1993年全国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51.09%,59.54%,84.73%;实际工作能力也差,不能胜任和根本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占40%左右;教师的人员结构也不合理,老的、弱的、年轻的教师多,中年及男性教师少。此外,教师的师德水平普遍低下,一些教师对待学生方法简单粗暴,动辄打、骂、罚。根据调查发现,在教学工作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师的学科知识不够,而是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马虎,教学技能不高,对学生缺乏感情,这说明教师的学术水平与他的教育教学并不完全成正比,教师的非学术性因素,已成为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这说明,教师素质如果单纯以某方面素质来衡量其整体素质是不科学、不实际的。教师素质应是知识、道德、个性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现实体现。

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各方面素质状况与现代化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仍不小。教师应不断补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应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通才”;教师的师德、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素质必须提高,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有效性。

五、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使之与时代要求、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呢?

首先,作为现职教师,必须经常地自觉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用现代化的知识、技能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代发展、社会变化同步;另方面,学校应建立在职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在职教师培训和进修学习班,扩大教师进修的途径,不断丰富、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教育理论修养。为此,国家和政府应为教师进修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和采取切实措施,如为教师进修提供经费、项目、教材、设施、场所等,切实解决教师进修中存在的困难。对教师每一次培训,应进行考核,对考试合格者发给证书;对教师进修成绩,应归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评价、晋升的重要参考,真正做到从制度上保证教师的在职进修,确保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目前教师进修仍未做到制度化、正规化,许多教师因种种原因长期(甚至几十年)都没进修的机会。长此下去,必然使教师队伍素质每况愈下,造成教师素质与学生素质低下的恶性循环效应。因此,高度重视在职教育的进修和培训,是完全必要的。

其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工作母机——师范教育,则要审时度势,适时地进行改革。如当前为提高教师水准而延长师范教育年限;普及外语和计算机教育;加强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等。同时,师范教育还要实施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课程的内容、方法及教学技能、技巧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如建立以能力和情感为主导的师范教育新模式,进行小学教师大专化的试验等。只有这样,师范毕业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较全面素质又懂得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新型的高素质的教师。

总之,教师素质的提高绝不是立竿见影的短期行为,而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而折射到教师各方面素质要求上,这是个长期的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的素质、水平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静止的状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是时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共同的要求。

标签:;  ;  ;  ;  

论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